巷弄寻幽探胜 细细品味不一样的台湾二手书店
7月中旬,大陆赴台自由行第四批开放城市名单确定,新增10座城市;加上前三批所开放的城市,即将有36座城市的居民可以赴台自由行。近几年,大陆游客赴台游人次屡创新高。台湾是一个需要慢慢逛、细细品的地方,其自然风光和各大知名景点固然值得一看,但若沉下心来,你会发现这里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之中,在于那些颇具个人风格的书店、咖啡馆,以及喧嚣的菜市场中。
爱书的人来台湾,有鱼儿入水的快感。
诚品等连锁书店犹如大江大河,小隐于街区一隅的二手书店则似自家门前清澈的小溪,畅游其间的幸福感即使离开台湾很久,仍然回荡于心。
没有厚灰,没有脏乱,在台湾的二手书店闲逛,稍不留神,就以为自己正躲在自家的书房神游天下。我曾在九份的乐伯二手书店,见戴着口罩的乐伯正认真地擦拭、消毒着的每一本刚收来的旧书。
我所采访过的二手书店老板,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书籍的循环重复利用不仅符合环保理念,也让书籍有机会发挥更多的价值。为了有别于诚品等大型书店,他们的选书更偏向于非主流,以吸引书痴们在这里“寻幽探胜”。
旧香居,你熟悉的名人都来过
从台北师大夜市逛过来,旧香居一下子就能让你从一个物欲鼓胃的凡夫变成满眼诗书的雅士。
旧香居是从早期的日圣书店改名而来,从一开始它就不是普通的二手书店,而是以售卖绝版珍本书、名人信札书画为主的古书店。这样的定位与两代人的坚守,已经让旧香居成为台北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描绘这里的生活常态,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黄君璧、李敖、柏杨,以及台大、台师大的著名教授都曾经在这里流连忘返。
然而,旧香居老板看人从不大小眼,来者是满身桂冠的前辈文人也好,执当代文艺界牛耳的笔耕名士也好,哪怕是只是来此浏览查阅资料的普通书虫,作为旧香居第二代掌门人的吴雅慧都一视同仁。让人徜徉其间,没有任何无形或有形的拘束,自由地呼吸着从历史深处飘来的盈盈书香。对书画感兴趣的读者,还能从旧香居书柜的间隙,欣赏到溥心畬、黃君璧、张大千等名家作品的真迹,那份偶遇的惊喜远胜过喝到师大夜市被舒国治夸过的冬瓜茶。
我与吴雅慧闲聊时,她的弟弟吴梓杰正在地下室布展。每隔一段时间这里都要举办一次私家专题古书展,这是旧香居区别于其他二手书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清代台湾文献资料展”、“日治时代与光复初期国小课本展”、“三十年代新文学风华:中国新文学珍本展”、“思潮与文学:五四风华特展”、“五四光影:近代文学期刊展”、“张大千画册暨文献图录展”……听起来都像是国立图书馆或博物馆该做的事儿,很难想象这些具有历史深度的展品全部精挑细选于旧香居拥有的三十万册古旧书籍,每次展览都在圈内引起小小的轰动,也引来台北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由专题古书展的内容结集而成的刊物,亦让众多读者
草祭二手书店,没有“门票”禁止入内
听说自从草祭二手书店成名之后,老板蔡汉忠不堪慕名者的叨扰,开始收“门票”(会员入内制,入会费100新台币),以维护书店空间之阅读品质,当地人跟我说老板很凶,叫我去的时候不要拍照。呵呵,竟然有人将二手书店开成“牛店”,我的好奇心被煽动起来了。虽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牛老板”,不过我从书店的每个精心布置的细节中认识了他。我深知,对书好的人,坏不到哪儿去!
让草祭遐迩闻名的因素有二,一是蔡汉忠成功地将一幢破败的四十多年老屋,改造成了舒适时尚、离奇明净的阅读空间;二是他对旧书的敬意贯穿了从收购到上架的每一个环节。在他的“书也可以这样漫游”的招贴画中,我读到了如此婉约感性的文字:“其实书也像人,会渴望付出与被爱。除了承载文字、传递知识和经验之外,更想成为开启一个人希望的一把钥匙。若书能到处旅行,周而复始地传递在不同的爱书人手中,不也丰富了书的生命!”
草祭的门把手是一柄秤杆,入门的装饰墙是密密匝匝的铅字,据说老屋的前生是印刷厂。最独特的改造手法是将两间后屋的楼板打开,让光明倾洒进暗无天日的地下仓库,楼板打开也有巧思,右间楼板全打掉,上下层就成了挑高六米的大空间,顶天立地的书架摆满一个旅俄学者转让的外文旧书,一架高得像槟榔树的竹梯成了“高富帅”书墙的贴身伴侣;左间楼板打掉了砾石和水泥,却保留了钢筋的方阵,这样的通透感若不是以艺术的眼光看它,还以为它尚未完工呢!更为诡异的是,近在咫尺的同层空间,因为这两处楼板的掏空,成了“远在天边的海峡对岸”,你必须先从右边的楼梯下到地下室,再从地下室的左边楼梯上来。犹如一本侦探小说,总要经历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让你看清结局是悲是喜。
说到小说,就不能不说草祭的“小说咖啡聚场”,原来与草祭为邻的独立咖啡馆不知何时破了墙,与草祭暗渡陈仓,成了草祭的私密咖啡阅读空间。闲来无事,在五六万册旧书中拎出几本来,靠着舒适的椅子,消磨时光到天荒地老,亦是人生美事一桩。
蔡汉忠对藏书者说,希望你能多给书一个新的机会,也给草祭一个机会。这样诚恳的爱书人怎么可能拒读者于千里之外呢?现在到了该解密“门票”的时候了。缴交入会费时,草祭会给你一张等值的购书券。说来“门票”只是虚晃一枪,将那些对书不感兴趣,只对书店感兴趣的拍照爱好者挡在“天秤把手”之外。
时光二手书店,有一场邂逅是你期待的
时光二手书店大隐于一条幽长幽长的小巷里,不大好找。可是,问路只要问“最著名的炸弹葱油饼”,花莲人没有不知道的。时光二手书店与之相距甚近,若风向对,炸弹葱油饼的香气能悠然悠然地飘到这里。
不过,时光二手书店老板吴秀宁不大喜欢炸弹葱油饼的香气飘进老屋里来,“禁食葱油饼”是书店门口张贴的唯一禁令。在吴秀宁看来,世间恐怕没有什么美味能与书香相媲美了!苏东坡以“不可居无竹”表达对竹的爱恋,吴秀宁则以“无书令人俗”展现对书的痴迷。
吴秀宁对待收购来的旧书,先是掸去尘埃,然后用酒精擦拭,遇有破损,还要精心修补……其细致的关切,犹如对她的宠物猫一样爱心泛滥。
六十年的日式老屋里,四壁是更年长的古籍或更年轻的旧书,那是时光停留、岁月长青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一进入“时光”的木门,就会下意识地抖落浑身的风尘,然后收敛、沉淀、明澈……在书店的明信片墙上,我偶然读到一句留言:“第一次在花莲遇雨,好在有时光二手书店救了我一命!”够夸张吧?不夸张不足以表达相遇的惊喜和重生的感动啊!
说“时光”远离尘嚣,它又在尘嚣之中;说“时光”身居闹市,它却在闹市之外。这家二手书店的美妙就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以它素颜朝天的朴实无华,令喜爱它的人臣服。在这里,你有可能邂逅一本“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书,也可能偶遇一张曾经望眼欲穿的旧音碟,当然,你还可能遇见文字上的的云彩和阳光,让你拥有一天的明媚……
要咖啡也罢,不要咖啡也罢,在这样静谧的阅读空间里,质朴和温暖的气息始终缠绕着你。书店的留言本上有一首读者即兴创作的诗:
- 字与词流浪的空间
- 即使坐在角落里
- 也有光芒
- 窗外的云
- 化作书中的花朵
- 照亮木桌的暗纹和整个世界
这是写给亲爱的秀宁姐的,也是写给“时光”的。如果说世上有幸福的职业,吴秀宁得到了。显然她正乐此不疲,最近她在花莲的另一个巷弄里又开了一家“时光1939”,卖的依然是二手书,却多了艺文展览空间和当地艺人的各种讲座。
巷弄阅读,美好时光。在花莲,有一场美丽的邂逅正是你期待的。(来自:Enjoy雅趣 黄橙“慢旅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