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58122,.港媒:中国拟建聚变裂变混合核反应堆 被称太超前,.2015-07-21 07:31:34 ,.103972,.宋胜男,.middle

港媒:中国拟建聚变裂变混合核反应堆 被称太超前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将在2030年前建设一座能在一个地方实现核聚变和裂变的混合反应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7日援引《科技日报》的报道说,该项目正在一个军事研究设施展开。最近,设在四川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完成了相关概念设计。该院负责研制中国的核武器。

报道称,中国并不是从事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研究的唯一国家。至少在近半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了在同一个反应堆实现核聚变和裂变的想法。俄罗斯、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

报道称,裂变是将原子一分为二,聚变则是使原子二合一。目前,所有商用反应堆采用的都是核裂变方式。

根据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这两个过程都能释放大量能量。但这两个方法都不完美。裂变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料,而聚变则需要大量能量才能进行并实现可控。

根据最新报道,中国的混合反应堆与其他国家科学家提出的主流设计方案区别不大。

报道称,聚变堆芯由60兆安超强电流提供动力。装有核燃料铀-238的裂变壳包裹在聚变堆芯周围。这种设计具有诸多优点。聚变产生的高速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反应,而由此产生的许多能量又可帮助维持聚变反应,从而大大减少外部能量输入量,实现核燃料的完全燃烧,避免产生放射性废料。

混合反应堆项目副主管黄洪文表示,关键单元技术的实验研究平台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2030年前后建成实验反应堆。

研究团队表示,拟议中的混合反应堆的发电能力可达到现有裂变反应堆的3倍,而且比较安全,因为通过切断外部电源可以立即停止聚变和裂变反应,所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较小。

但有科学家警告说,这个时间表也许过于雄心勃勃。清华大学一名物理学家说:“建设可行的聚变反应堆还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更不要说混合反应堆了。”由于问题很敏感,这名物理学家不愿透露姓名。他说:“这就像在内燃机发明之前谈论混合动力车一样。如果我们能在50年后建成第一座聚变反应堆,那就算很幸运了。我认为在这之前没法建成混合反应堆。”

报道称,其他一些人则对这项技术比较乐观。长期以来,现代聚变反应堆设计的“教父”叶夫根尼·韦利霍夫教授一直主张建设混合反应堆。

报道称,2012年,他在法国参观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项目时说,混合反应堆可能比较容易建造,部分原因是混合反应堆只需“纯聚变”反应堆外部能量输入量的五分之一就能维持运行。

秦山二期核电站核反应堆厂房 新华社记者谭进摄

参考消息网5月9日报道 法媒称,现实的偶然交集让人窘迫:在法国阿海珐集团位于弗拉芒维尔的第三代压水核反应堆建设遭遇新困境之时,中国则于5月7日宣布在福建省福清开工建设“完全国产”概念的首个第三代核反应堆。

法国《世界报》5月8日报道,中国政府在4月中旬批准这一旨在激励本国核工业的项目并推动国内两大巨头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互相靠拢。

已有23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和26台在建核电机组的中国不仅是第一大民用核电市场,它也有着核电出口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均置身其中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

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强调,中国已经跻身拥有最先进核电技术的小圈子。对于我们的国际发展战略而言,该项目至关重要。

中核集团在2014年2月就已经向巴基斯坦出售了ACP1000(“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伊斯兰堡正迫切期待中方工地开工。北京还在今年2月同阿根廷签署协议,将在当地建设核电站。

钱智民说:“人们曾说我们是借船出海。现在开始,我们自己造船出海。”在所有的战略性行业(国防、航天、铁路、能源等),中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都在日益下降。

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潘建明指出,“华龙一号”的开工是中国核工业能力展示不可或缺的一步,将刺激自主技术出口。

它也因此会被视为一种力量展示。目前,中核与中广核正同法国电力和阿海珐就资金、产业和技术协议展开谈判以参加英国两座压水核反应堆的建设。

“华龙一号”的开建不会阻止中国企业继续保持跟外国尤其是法国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外国企业能提供中国人缺少的经验和可靠性。

全球第一大电站开发商法国电力的名片在很多国家都很吃香。中核和中广核也打算救援正陷于巨大资金困境的阿海珐并参与其反应堆业务。

法国核电行业的高管则在寻求同中核和中广核一道加入“华龙一号”项目。后者没有法国的压水堆功率大但无疑更容易出口。

法国核电企业领导者认为,他们应当和这些合作伙伴一道参与中国庞大的开发项目,并携手开拓亚洲、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新市场。

新浪财经讯 北京12月20日晚间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核能企业现在很难守住在中国的业务。继三年多前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灾难迫使全球许多国家暂停核项目之后,中国已成为核能产业最大的成长型市场和少有的亮点。但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依靠本地企业来为数十亿美元的核项目建造关键部分,这是中国的工业民族主义以及对美国供应商的种种问题感到不满所导致的。

目前,中国建成与在建核电站的地域分布从北到南是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各地的13个厂址上一共有48台机组在运和在建。2013年底,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1%。

在全球核工业聚焦中国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已利用其庞大的市场完成了关键技术转移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既达到了在国内建立敏感制造技术的政治目的,也满足了避免因供应商距离遥远而出现问题的实际需要。

在全球对大型核电项目的胃口正在减小的情况下,中国在全球核电项目增长中占据很大比例,原因不仅在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还因为新钻探技术的出现带来了低价天然气的产量大幅增长。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正在建造中的71个核反应堆中,目前中国在建的有26个。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称,中国还在规划或拟建另外180个核反应堆。

中国核建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庄火林更是透露:“目前中国核建已经具备同时建造40台核电机组的能力,拥有包括能完成多种堆型核电建造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也能建成多种规格的商用核电站。同时,完成了拥有7个大类、38个子类,总共310子项的核电建造的标准化系统,而制造、设计能力也达到了国际标准。”

中国核电,经过30年发展出两代核电机组,成功成为核电领域先进国家。

(明华)

(2014-12-20 18:45:03)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需要1000座核反应堆来兑现其气候承诺

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 外媒称,随着中国开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一向行动都是大手笔的国家将需要大约1000个核反应堆,或者50万个风力涡轮机,或者5万座太阳能发电厂。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达成的协议需要采取激进的环境和经济变革。中方承诺到2030年将使中国的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使中国20%的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兑现这一承诺将需要付出2万亿美元。

这一承诺需要中国生产的核能达到其预测到2014年底生产的核能总量的67倍,或太阳能总量的30倍,或风能总量的9倍。这几乎相当于目前美国全部非矿物燃料能源的生产能力。中国的计划有可能为加入这一行动的核能、太阳能和风能企业带来巨额的财富。

截至去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者。现在,随着这个国家日益兴起的中产阶级对令人联想起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灰蒙蒙的城市日益感到不满,中国正考虑对其经济运行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外交政策顾问保罗·约菲说:“中国知道,它不久前还很奏效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现在需要作出调整,而其最高层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应对这个挑战并无任何把握。中国在管理可再生能源上已遇到困难。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说,受输电网络的限制,去年已有约11%的风力发电能力闲置,而在吉林和甘肃等北部省份,这一比例甚至达到20%以上。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中国要成功实现其目标,就必须在2030年之前每年生产相当于西班牙全部生产能力所生产的清洁能源。

(2014-11-24 15:06:09)

参考消息网10月15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14日透露,俄中两国物理学家有望携手开发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核反应堆,利用热核反应大幅提升普通核反应堆的能效。

俄新社10月14日报道称,科瓦利丘克在第三届“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期间表示:“目前,我们已开始研发全新的东西,即试图将核电站现有的热反应堆与托克马克装置相结合,打造混合反应堆……这一项目向同行尤其是中方人员敞开大门。我们正在讨论此事,它相当重要。”

他指出,混合反应堆的研发是前瞻性的工作,能够极大提升核能效,与此同时,热核反应堆的研发耗时漫长,“我们拥有国家热核反应研发计划,俄联邦原子能署为甲方,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承担主要的工作”。

目前,欧洲(与日本合作)、俄罗斯以及中国均在从事热核电站项目的开发。在俄罗斯,除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外,还有多列扎利能源科研设计所参与这项工作。(编译/童师群)

责任编辑: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