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资源:岛内朝野蒙混的分配大战
台湾《联合报》7月22日社论说,2016是台湾大选年,但政坛目前最热的现象,却是党争、组党及党际合纵连横。朝野政治人物身处变天氛围,远交近攻,使出各种非常手段,只为在政治板块剧动的过程中分得些许权力地盘。政客斗得“利无反顾”,却无视更大的分配问题正全面袭击台湾社会:从所得、社会安全福利到政府财政,整个资源分配体系陷入空前困境,除了不公不义,更可怕的是已陷入衰竭。
同是分配问题,朝野政客显然看重争权,轻忽资源分配扭曲造成的危机正逐渐引爆。例如,蓝绿面对苗栗县府财政危机,皆从大选角度因应,不是调钱应急并护短拖人下水,就是转移问题焦点以利自己发球得分,却拿不出对症下药之方。说穿了,苗栗是明年大选的马其诺防线,蓝绿有攻守考量,派系利害攸关选票彼消我长,谁会从民众立场思考?
蓝绿恶斗进入极端化,“零和”成为政党追逐霸权之道,所有问题都从选票最大化出发。执政者习以社福手段解决政经问题,监督者竞相加码收割选票,于是资源分配扭曲到积重难返的地步。
近20年来,岛内朝野操弄权力与社会资源的规律一成不变:选前对小百姓滥开社福支票,选后社福预算当然大幅成长;执政者还为大企业降税,让税收不增反减。结果,台当局总预算逾4分之1用于社福退抚,经济发展预算却持续被排挤,公共建设萎缩;产业长年空洞化,如今连投资及出口都开始衰退“常态化”。
这是当下大家共同的困境,一言以概之:用钱的名目激增,赚钱的机会锐减,但政客除了满口回应当选后处理,毫不见面对问题的诚意。甚至,许多人继续在老人小孩身上作文章,梦幻版的长照、托育支票慷慨出手,却避谈财源何来。蓝绿对抗危害台湾,众人皆知,但方兴未艾的政党板块运动,能为诸多治理难题创造突围契机吗?新兴政治力量真能促使蓝绿回到迫切待解的国政议题上?
说来讽刺,引爆权力重分配的政治板块运动,来自公民意识觉醒,民众厌倦蓝绿格斗荒怠政事,集结抗争。民怨之最,就是厌恶资源分配不公,土地征收、赋税到两岸经贸协议,都朝特定团体倾斜,未能全民共享利益。“九合一”选举,这股民怨让国民党失去半壁江山,但荒谬的是,学运前后支持度和国民党约略都在两成上下的民进党,仅陪着学生静坐“立院”10来天,便突然变身改革先锋,成为众望所归,其谁能信?而公民力量号称要投入改革,却为权力分配选择充当民进党侧翼,分配正义不再是他们的主菜;只见部分人士大谈“制宪”,转进“独”派论述。
收割了公民运动稻尾的民进党,不仅未具体回应攸关资源分配的各项议题,却一味将社运转化为自己的选战筹码。自诩作好执政准备的蔡英文,用以号召选民的不是政策牛肉,而是“打倒国民党 完全执政”的虚骄口号,画一条线把社会切成支持与反对国民党的两边;又以“进步力量结合”为名,粉饰和其他小党的席次分赃。这和当年陈水扁、邱义仁惯用的“割喉战术”并无二致,不过是用文青语言包装权力分配的血腥味罢了!
被公民运动推下深渊的执政党,仍穷于内部整合,失败主义心态笼罩,路线之争暗潮汹涌。这些忙于巩固山头的大老,对于失去民心的症结始终没有破釜沉舟的觉悟,分配正义只是新任主席的口号,行政团队乃至大选主轴都看不到有说服力的改革主张。面对在野党的批判,马英九仍坚持“8年来没有对不起人民”,领导人参选人用“不要搞阶级斗争”来形容年金改革,他们还没看清台湾的问题吗?
台湾的资源分配困境,其实是朝野政党长期进行权、利争夺所制造出来的问题,而人民纵容、坐享福利泛滥,也责无旁贷。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必须靠积极的政治参与,只凭消极的投票是没用的。“打倒国民党”,并不能保证人民的荷包会得到合理分配,事到如今,蔡英文必须如同她面对美国人那般坦诚谦卑,向人民实话实说;洪秀柱也应以处理两岸问题的勇气和进取心,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至于那些搭着政治热气球参政的新秀,请勿忘记问政初衷,资源分配问题是台湾的生存挑战,不是晋身权贵的跳板。
欢迎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gangtaiqianghktw),有更多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