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16539,.褚静涛: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始末,.2015-08-04 09:46:42 ,.204141,.刘国民,.middle

褚静涛: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始末

波茨坦会议召开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军国主义负隅顽抗。6月22日,美军经过血战,终于攻克冲绳岛。美军联合参谋总部估计,至少还要付出伤亡50万到100万人的代价,才能击败日本。

为了解决战后欧洲问题和对德国处理问题,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会晤。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二天,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坐飞机到波茨坦,告知杜鲁门试验的详情。丘吉尔从一开始就知道原子弹计划,因为英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工作。

7月24日,杜鲁门偶然对斯大林提到,“我们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斯大林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好好地运用它来对付日本”。杜鲁门认为,凭借原子弹的恐怖威力足以迫使日本投降,不再催促苏联立即出兵。

《波茨坦公告》发表

美国单独成立一个秘密小组,起草了一份“美、英、苏、中四国领导人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公告”。杜鲁门带着这份公告的草稿,来到会场,丘吉尔过目后同意发表。杜鲁门征询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没有答应,因苏联还没有跟日本断交。

7月25号下午,丘吉尔必须赶回伦敦参加大选。杜鲁门想在丘吉尔离开波茨坦之前,发表公告。7月24号,他密电蒋介石,准备发表一份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由美国、英国、中国共同发表。

25日,在重庆的蒋介石接到了杜鲁门的密电,并要求他尽快回复。蒋介石看过之后,非常气愤。蒋介石强烈要求杜鲁门必须将这份公告的全文发给他过目,如果没有侵犯中国利益的条款,他才同意将中国国名署在这份文件上。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解释,时间已经非常紧急,如果中国不参与发表,可能丧失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蒋介石说,宁愿丧失这个机会,也要坚持原则。杜鲁门没有办法,最后下令,将公告全文发给蒋介石。26日晨,蒋介石接到电文,翻译出来以后,他一看,是美国和英国领衔。他提出,中国名字必须要排在第二位,否则不参与发表。

1945年7月25日,蒋介石在日记在写道:“晚子文来电话,以美总统来电主张美英中三国对倭警告促其无条件投降,电文甚长而欲余在电话中承认立复,杜鲁门且形同强制,余告以必须将全文呈阅明日再定,不允其请。复以赫尔利之意要求立决,否则恐英美两国自行发表,于我不利,余谓宁由其英美自行发表,而余非先将全文审阅不能作复也。”

26日,杜鲁门因为会议暂停,从柏林乘飞机,到法兰克福去视察美国军队。晚上七点多,他返回柏林的巴贝尔斯堡公寓,收到了蒋介石同意发表公告的电报。

柏林时间7月26日晚9时20分,杜鲁门向全世界发布《美、中、英三国领导人公告》,因为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所以简称《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第一条宣布,“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 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这份公告实际上是杜鲁门一手操办,具体内容没有与中国领导人、英国领导人会商。因蒋介石在重庆,丘吉尔已非英国首相,所以这份公告仅列出“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而没有杜鲁门、蒋介石、丘吉尔的亲名签名,没有共同签署,而是共同发表。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公告坚持《开罗宣言》的原则,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权益。

《波茨坦公告》第十三条宣布,“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有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美国没有告知日本已经拥有原子弹,日本政府视《波茨坦公告》为恐吓,不知“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的真实含义。

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

美国不断向日本广播《波茨坦公告》,对日本本土撒发了200万份传单,还通过日本驻瑞士、瑞典外交官员转达。《波茨坦公告》传到东京,日本朝野陷入恐慌。7月27日,日本天皇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接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经过一番激烈争论,7月28号,日本首相铃木对新闻界发表谈话,他说对这个东西可以忽略。日本不知道美国已经研制出原子弹。主战派认为,只要坚持下去,日本还会让历史奇迹重演,还会等到“神风攻击”。

美国的“无线电监听员报告说,东京电台重申日本政府作战的决心。我们的声明被说成是‘不值得考虑’,‘荒唐’和‘无礼’的”。杜鲁门认为,日本政府不接受就是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杜鲁门在回国途中,向军方下达了命令:去投掷那颗大炸弹吧,现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

广岛是日本第二大军事中心,日军几百万军队就是从广岛的宇品港启航,去屠杀亚洲人民。8月6日上午,美军将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投在广岛上空。20万人丧生,城市一片焦土。

同日,杜鲁门在大西洋上发出声明:“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的毁灭。他们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这最后通牒。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而降,类似的情况地球上从来都不曾有过。”

原子弹对日本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令斯大林震惊不已。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8月9日起对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并赞成《波茨坦公告》。

小仓(现日本北九州市)是日本钢铁工业中心。长崎是日本造船基地。8月9日,美军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时,阴云蔽天,绕行三周后仍找不到轰炸目标,由于汽油不够,便南飞到长崎,天气也不好,但云雾的消散却给了一个机会。美军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投在长崎上空。

两颗原子弹摧毁了广岛和长崎。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无条件投降。

8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后来又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所列举的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公告并不包含有损天皇陛下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的任何要求。”

对此,杜鲁门致电英国、中国、苏联领导人,征求意见,内容是:“日本政府已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但声明:‘附有一项谅解,上项公告并不包含任何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的皇权的要求’。我们的立场如下:‘从投降时刻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以便采取他认为适宜于执行投降条款的步骤。日皇和日本最高统帅部须签署为执行波茨坦公告条款所必需的投降条件,向日本所有的武装部队发布停止作战、交出武装的命令,并发布最高统帅执行投降条件时所需要的其他命令’。”中国、英国、苏联对此予以同意。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

9月2号上午,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盟国代表面前,签署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我们谨奉日皇、日本政府与其帝国大本营的命令,并代表日皇、日本政府与其帝国大本营,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后由苏联附署的公告各条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国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褚静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