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88845,.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2015-10-26 09:01:32 ,.204127,.王书央,.middle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否得以确认呢?南京宝马案真相究竟如何?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遭质疑

2015年6月20日,南京市区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飞速行驶的宝马轿车闯红灯通过路口撞上了一辆正常转弯行驶的马自达轿车,导致马自达轿车解体。车上司机与乘客两人当场身亡。

从最初被怀疑酒驾、毒驾,到质疑肇事者被顶包,再没到对9月6日肇事者被鉴定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结果的质疑,车祸发生之后,质疑之声就有间断。9月15日,《新闻调查》记者采访了车祸肇事司机王某进,这是事发后他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遭质疑

事故发生后,警方的鉴定结果显示,事发时肇事宝马轿车的速度达到了195.2公里每小时,是事发路段限速的三倍还多。究竟为什么肇事者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闯红灯,完全不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在《新闻调查》记者对犯罪嫌疑人王某进的采访过程中,王某进始终表现得思维混乱,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王某进事后被警方带到医院进行了尿检,在其体内并未发现酒精,排除了酒驾的可能性。而警方在事故现场找到了一包可疑的白色粉末,这包白色粉末被怀疑出自宝马车,根据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检测,并未在白色粉末中发现常见的毒品成分,毒驾之名得以解除。(警方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白色粉末成分尚未确认。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遭质疑

事发当天下午6点钟,南京市交管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第一次事故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离开现场被警方找回。次日凌晨两点,交管局发布第二次事故通报,称排除王某进的酒驾、毒驾可能。为了回应犯罪嫌疑人被顶包的质疑,警方对其进行了DNA身份验证,并查明了宝马车几经易主的来龙去脉。

王某进在事故发生之前曾打电话报警称自己“要被人陷害”,语焉不详,思维混乱。其家人也表示当日他表现得不太正常,加之在被警方讯问过程中的胡言乱语,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精神是否正常。根据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的鉴定证明,确定王某进在案发时突发“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结果一出,又引起了受害者家属和众多网友的质疑。

媒体揭南京宝马案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鉴定始末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个相对生僻的词语随着一份司法精神鉴定备受关注。8月31日,“南京6·20宝马车肇事案”犯罪嫌疑人王季进被司法鉴定为作案时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这起案件为何会发生,为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鉴定,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对案情始末进行了还原。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遭质疑

7月初,根据犯罪嫌疑人肇事前后异常表现,同时根据秦淮区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以及王季进妻子委托辩护律师的申请,南京警方委托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对王季进“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作案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司法鉴定。

8月31日,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在法律能力评定方面,鉴定意见书显示,王季进开车目的虽有诸如“就是想转转”“坐在车里等不如开着转转”的交代,但也有开车前突然感觉周围如梦境、感觉“不走就走不掉了”以及案后莫名地称妻妹被杀等精神病性症状的交代,故认定本次驾车有受疾病影响的成分。依据《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评定犯罪嫌疑人王季进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永忠表示:“办案机关、办案人员发现,以及本人提出或者家属、律师提出存在这样的问题,再结合案发时行为举止反常、异常等综合考虑,有可能存在精神疾病的话,就可以启动这种精神疾病的鉴定。”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南京宝马案排除毒驾 嫌犯急性精神障碍遭质疑

顾永忠介绍,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会委托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一般由相关领域有鉴定资质的人员组成。如果相关当事人认为鉴定结果存在疑问,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和补充鉴定。

精神鉴定结果对法律责任有何影响呢?依据法律规定,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部分行为能力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实习编辑:丁磊)

责任编辑:王书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