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将军墓现盗坑 揭秘现实版《寻龙诀》
图片来自网络
昨日,有朝阳群众反映,在北石家村一片拆迁废墟中,发现多处深浅不一的盗坑。盗坑集中的方位,拆房前系北石家村8号院。
在两个月前,《法制晚报》就曾曝光过此处探洞频现一事。当地住户证实,从探洞发展成盗坑,盗墓人之所以会前赴后继,只因该区域曾埋葬一位清代官员。如今小规模的探洞已经发展为大型盗坑,最深有2米。
盗墓史学者指出,拆迁村人去楼空、基本不设防,挖宝人、盗墓人正好乘虚而入。
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回顾拆迁村空宅现多处探洞
北石家村系朝阳区将台乡东八间房村属自然村,现正进行腾退拆迁。两个月前,有文物爱好者发现,北石家村8号院的空房内外,出现了多处探挖痕迹,其中洛阳铲留下的探洞多达20余处。据记者了解,此地曾是清代福州将军石文炳墓,地表建筑已经无存。当地村民证实,有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来这里探挖宝物,但村民没人愿意“多事”,只听偷盗当晚狗一直在叫。
昨日,有朝阳群众发现,北石家村盗挖宝物的现象并未得到扼制,而且又进一步发展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场回访探洞变大盗坑均锁定同一方位
根据群众举报,记者又回访了北石家村。和两个月前的探洞不一样,这次村里发现的全部是盗坑,数量将近10处,集中在同一区域,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小盗洞有半米深,洞口直径约50厘米,表面覆盖有积雪,应该挖开至少1周,而大的盗坑足以钻进一个人。
记者看到,最大的盗坑深约两米,普通人蹲在坑内可轻松自如地辗转腾挪,在大坑的底部一侧,是一处向斜下方掏进去的小洞,但有回填迹象,因此小洞深不可测,挖到过什么也不得而知。从湿润的土壤来看,此盗洞挖开时间不长。
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张琳告诉记者,最大盗坑所在方位,正是北石家村8号东屋的墙下,两个月前住户交了钥匙、但房子还没拆的时候,这里就曾被挖开过。他曾听村里老人讲,这里过去的清代古墓,有三座宝顶。最大的盗坑,应该是东宝顶的位置。
记者观察,盗洞所在的位置,在东五环路环铁桥以东50米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史料记载此地曾埋葬清代将军
《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记载,北石家村,曾用名北石家坟村。因村落内原有清代福州将军石文炳墓,为与其父定南将军华善墓所在地南石家坟相对应,故名。
已故学者冯其利所著《京郊清墓探寻》中记载,石文炳墓没起墙圈,树也不多,看坟户也姓石。选择墓穴时,风水先生一句“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原则,找凤凰落脚之地,正赶上两只喜鹊吵架,墓址就这样选定了。石文炳墓园破坏较早,久已无存。
当地村民证实,被挖开的位置,正是古墓曾经的方位。
图片来自网络
学者分析拆迁村不设防给挖宝制造机会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千年盗墓笔记》、《中国人盗墓史》作者倪方六分析,先垂直下挖、再向四周探挖,从而扩大范围,这是盗墓人常见的探挖手段。
如果按村民描述,其方位寻找准确,可能真的发现了文物。而且这些挖宝人武装得很厉害,有使用金属探测器、GPS定位之类的现代化工具。这些人留下的“淘宝坑”,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挖出古钱币、玉器、烟嘴是常有的事。
倪方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倪方六说,拆迁村基本不设防,而且现场并非文物保护单位,从而给了这些挖宝人可乘之机。
图片来自网络
官方回应会再次加强保护工作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将台乡政府办公室,一名男工作人员称,会将此情况传达给领导。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朝阳区文委文物科,一名女工作人员说,两个月前在北石家村发现探洞,他们已经和地方乡政府沟通,希望加强防控,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不能进行主动发掘。同时,这名工作人员建议,一旦发现挖宝的情况,市民可立即报警,她也会再次通知乡政府、加强拆迁村的相关保护工作。
陕西境内的秦始皇祖坟被盗,现在成了大新闻,盗洞有36米深,直通主墓室。10月9日嫌疑人再次出现时均被抓获。如此深的盗洞是怎么打的?据嫌疑人交代,他们用挤压式爆破的方式。
图:挤压式爆破形成的盗洞(2009年宁乡县)
不少人对此盗墓方式感到惊讶,其实爆破这种盗墓手法并不新鲜,孙殿英在盗清东陵时,就是用炸药炸开墓道入口的。到现在,爆破法已是盗墓贼常用的手段,不过用的不是军事炸药,但采用的原理与工兵定向、挤压爆破是一样的。
以前公安部不让媒体报道这种盗墓手法的细节,现在无所谓了。其实就是不报道,有心的人一说也就明白。用挤压式爆破有几个优点,一盗洞成型快速,比洛阳铲打省劲多了;二洞壁因挤压的作用,不易塌方;三地面上不见土,不容被发现;还有因为在地下爆破,声音小,并不怕被人听到。
2008年在湖南长发生的“12·29”重大盗墓案,盗墓贼使用的便是这种手段,埋葬很深的汉代长沙王墓未费劲就盗开了;四年前,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祖坟也是被用这种方式盗掘的。
图:位于丹阳的孙权祖坟——高陵
孙权的祖坟位于江苏丹阳市司徒镇大坟村北偏东,当地俗称“大坟”,埋葬的是其父亲孙坚,清光绪《丹阳县志》有记载。
此墓在历史上应该早已被盗多次。但最近的一次是现代盗墓贼所为,时间在2006年10月间。当时,当地有一捕蛇人到墓墩上捕蛇。在墓墩约六、七米高处,有一处封土被人翻动过,周边的杂草灌木也被清除一空。在距离此处斜侧上方约十米处,发现了一个直径约六厘米左右的圆洞。
该洞与地面垂直,洞壁浑圆。推测是用洛阳铲挖出的洞穴,可能是用作盗墓贼在墓室作业时换气用洞。有换气孔,肯定附近还应该有大洞,果然在不远处找主盗洞。原来,主盗洞在就在新翻土处,上面覆盖上一层树枝、一只麻袋和几麻袋土作伪装,最上面的麻袋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细土,若非仔细寻找、敲击,还真发现不了。盗墓贼在一次无法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地面盗洞都要用心伪装,一般有树的地方就用树枝遮盖。
图:孙坚高陵前碑文
经当地警方和文保员下洞勘测,主盗洞呈直角结构,先往下通约15米,再朝东南向横向延伸约31米。洞口直径约0.6米,刚可供一人上下。进入盗洞数米后,洞穴直径扩大近一米,在洞中可穿行自如。在盗洞中发现,尚有12支产自安徽产、尚未使用的工业乳化炸药,以及电线、蜡烛等物品。那个小洞刚好与主洞连通,确认是通气之用。
这伙盗墓贼使用的打盗洞手段,便是挤压爆破法。先用铁锹挖出洞穴,到深处时使用炸药雷管,通过干电池电子打火引燃,利用爆破力一段段地挤出一条洞穴,这种方法并不需要搬运泥土,简便迅速,为现代盗墓贼常用。
很幸运,由于发现及时,盗墓贼并未得逞,高陵没有像现在秦始皇祖陵一样,被挖到了墓室。如果不是及时发现,盗墓贼就大功告成了,当时盗洞已接近棺室了。从现场存留的炸药、电线等物品上看,盗墓贼正处于盗墓过程之中,可能晚上还要进来继续作业。
图:孙权墓据说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附近
此事过去几天,在距离高陵不足三里远的地方,另一座古墓葬“灯下墩”又有盗墓者光顾。“文革”中,在 “深挖洞、广积粮”口号下,村民曾在墩内挖了上下两层、深约15米的大洞。当地有人称,“灯下墩”才是孙坚的真身墓,而高陵是他的虚冢,用来迷惑盗墓贼。实际上古人这种反盗墓办法,根本就迷惑不了现代盗墓贼。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挤压式爆破法在盗墓圈比较流行,但仍少不了传统的盗墓工具——洛阳铲。在探查地下情况时,洛阳铲还是很方便的,带点土上来看看就知道了。还有,在打塞雷管、炸药用的洞孔时,洛阳铲的作用也很大的,要求不是太深的爆破孔,比如十米八米,一支烟工夫就能打好,不需要带电动工具去。当然,如秦始皇祖坟上这么深的盗洞,如果不是一段一段往下推进的话,爆破孔不会是人工打的,有可能借助了其它工具。
但不论使用什么方式,在盗墓时都要安排好通气孔,以防地下缺氧致命。自然通风欠佳时,就要使用换气工具,如鼓风机,往洞内吹。在秦始皇祖坟被盗现场,盗洞壁上发现了两条通气软管,一头系有一鼓风机,就是换气用的。在三四十米深的地下,不换气人肯定下不去,即便下去了,也会出事。而正因为现代盗墓要带的东西多,往往容易被当地人发现。
图:用心伪装的盗墓现场。如果不是细看,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从旁边走过也不会发现
其实,不只是打盗洞的手法,现在的盗墓贼什么都现代化了。比如,在需要了解地下情况时,传统手段用探针,或用探铲,现在则改用金属探测仪,而且是专业的金属探测仪,能探测几十米深。下面如果有铜器、铁器什么的,探测仪搜索后很快就会叫,发出信号。
还有,交通工具也不是双条腿,或是自行车了,有点条件的盗墓贼都开着上档次的小车出去做活,工具放在后备箱内,像出差旅行一样,作案半径加大,流动性强,盗过便走。今晚盗出的东西,明天就可以出现在文物贩子的眼前。有意思是,他们车子停在田间地头,一般老百姓看到了,还会以为是领导人下来视察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