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卖分挣钱被坑 莫让驾照代扣分演变成畸形“刚需”
在深圳找工的邓先生,轻信街边“高价收购驾驶证分”的小广告,被深圳的“黄牛”“卖猪仔”卖到了东莞。原本说好了卖9分,结果被“黄牛”坑了,被卖了18分,连驾照也被交警扣下。事后邓先生只能放弃刚刚找到的工作,多次往返老家湖南,重新接受培训考试,才在上月1日拿回了驾照。(1月4日南方都市报)
表面上看,“代扣分”买卖双方似乎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代扣分买卖”却是损人又不利己的。笔者认为,驾照“代扣分”行为违背了公平原则,要知道,通过“代扣分”的买卖双方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管理秩序,使应接受教育的车主得不到教育和警示,很可能会埋下交通肇事的祸根。而另一方面,针对代扣分行为,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标准或依据,该违法行为的流行也正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如果代扣分行为得不到遏制,最终损害的将是法律的公平和整个社会的交通秩序。
“史上最严交规”出台以来,“驾照分数买卖”逐渐演变为一种畸形“刚需”。要切断这条黑色利益链,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管,对违规消分的行为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建立买卖驾照分数“黑名单”制度,对“分贩子”及卖分的驾照持有人加强监管。短期来看,代扣分或许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从大局和长远来看,这永远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对于出借驾照者来说,随意将分数转给他人,不仅承担着被处罚的风险,也是在纵容违反交规的行为,从而给交通安全造成威胁;对于驾驶员来说,罚分较多,表明自己的驾驶技术和交通安全知识还达不到交通法规的要求,为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就应该接受“回炉”学习,重新参加交规考试,否则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不只是掏钱和重新考试的问题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法律制度也好,科技手段也罢,只是约束人的手段和方式之一,永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一切代扣分的行为,若要杜绝这种现象,根本上还应依靠公民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卖分求财、买分消灾,从而因小失大,此举危害多多,既涉嫌违法,又淡漠交规,更无助于道路交通安全。要根治“驾照代扣分”,还需你我从现在做起!(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