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35334,.这些奋斗不息的女性政治家你都认识吗?,.2015-04-15 09:04:46 ,.103858,.邢若宸,.middle

这些奋斗不息的女性政治家你都认识吗?

希拉里·克林顿正式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舆论普遍认为,此事就像日出日落一样确定。这个天生就要干大事、要当领袖的女人矢志要当一回美国总统,对此,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女性,尤其在现代社会,参与政治的女性数目虽说不多,但一旦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没觉得有多不妥。希拉里就是这样一位,除了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文史参考》(现《国家人文历史》)曾在三·八特刊做过类似盘点,我们把这些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女性,归为11月花神月季一类,其花语是:独放一年红,不随千种尽。

伊丽莎白二世[英国]1926.4.21-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尊贵而显赫,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挎着手提包、谨言慎行的慈祥老人,许多人能看得出她为维护王室形象而做出努力,但也许很少人知道她为留住大英帝国的余晖而付出的艰辛。

女王没进学校上学,在母亲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无人能及的教育:她的历史老师是伊顿公学校长,神学老师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十分流利。少女时代,伊丽莎白在二战的炮火硝烟中开始懂得自己在这个国家里应担当的责任。她加入苏格兰女童子军,并以公主的身份在广播中对全欧演说,表示“英国人民有责任承担战争危险和残酷后果”,让饱受德军蹂躏的欧洲民众精神为之一振。德国投降后,公主悄悄地溜出王宫,汇入伦敦街头狂欢的人群中,尽情享受胜利的欢乐。

英国女王是终身制的,自1953年继位以来,伊丽莎白已经换过了10个首相。她还有一大堆象征性头衔:英联邦首脑、英格兰教堂的至高统治者、陆海空三军统帅,这些都让民众感到女王的高贵、尊严和无所不在。理论上,她可以宣布召开和解散议会,也可以开除不喜欢的首相,但她从未公开使用这些权力。

女王从未刻意“谋划”自己的统治。作为君主,她很清楚,那个船坚炮利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一去不返,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她坦然、淡定,总是以永恒的、慈爱的微笑来处理一切危机。但并非一切都如她所愿。女王的声誉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受到挑战,人们对她表现出的冷漠愈来愈不满,最终,女王放低身段,同民众一起缅怀她影响力巨大的儿媳,才算化解一场危机。

女王曾经是全英国最有钱的人。2005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的女王资产达5.07亿美元,在英国富豪榜上排第15位。尽管坐拥亿万财富,女王的生活却极为节俭。比如,星期天的烤饼,如果吃不完,要将这些吃剩的东西,加一点辅料,再烤成“乡村饼”或“烤肉饼”;女王还提醒宫殿男仆避免在走廊中间走动,以此来保护地毯。不过,王室开支每年高达6400万美元,这让许多纳税人愤愤不平。

女王喜欢住在乡下,和马驹、小狗为伴,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抽空观看电视上的赛马比赛。她善于保养,体重永远保持在105磅左右。和普通英国人一样,她喜欢传统的“下午茶”,钟情天然食品,尤其爱吃胡桃面包,还非常喜欢喝“马爹利酒”,但酒量并不大。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反叛者,也不是一个革新者,但是一个敏感的回应者。”女王的传记作家莱西曾经这样评价她。而历史上,成功的君主总是伟大的聆听者。

梅厄夫人:以色列之魂[以色列]1898.5.3-1978.12.8

“我希望我死前能看到的唯一东西,是我们的人民不再需要同情的辞句。”这是1938年梅厄夫人面对希特勒残害犹太人时,在国际难民会议上说的话,这也是她毕生奋斗的目标。

梅厄夫人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1948年5月14日,她参与签署以色列独立宣言,成为以色列开国功臣。次日凌晨,阿拉伯联盟对以色列宣战,实力上的悬殊让以色列陷入被动,危难之际梅厄夫人前往美国寻求援助。在纽约,她大声呼吁:“以色列在燃烧,犹太人在流血……现在以色列需要钱,大量的钱,解救难民的钱和购买武器的钱!”人们震惊了,在美国的犹太财团很快筹集了8000万美元。依靠这一援助,以军在战场上扭转了颓势,她也因此为美以“特殊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1969年,梅厄夫人以71岁高龄出任总理。三年后的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慕尼黑惨案”——来自巴勒斯坦的“黑九月”组织,在奥运村内杀死了参赛的全部11名犹太运动员。事件发生后,以色列举国哀恸。深陷悲情的梅厄夫人说:“在德国的土地上,一边是犹太人遭到绑架、屠杀,而另一边却在观赏体育盛举……犹太人永远是孤独的,没有人会保护我们,只有犹太人自己保护自己。既然世界已经遗弃了犹太人,犹太人就可以遗弃这个世界。”

事后第三天,梅厄夫人宣布,以色列将进行一场消灭恐怖分子的战斗。她签署了对“黑九月”分子的“必杀令”,由间谍机构“摩萨德”执行,然后对国会说:“我已作出这项决定,全部责任,由我承担。”梅厄夫人的强硬让人叹服,时任以色列工党主席的西蒙·佩雷斯说:“她是雄伟的母狮!”结果摩萨德用九年时间,将11名涉及“黑九月”的恐怖分子全部刺杀。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梅厄夫人因战争初期的失利辞去总理职务,结束了政治生涯。5年后,她因白血病而去世。消息传出,连她的老对手埃及总统萨达特也“怀着悲痛的心情”悼念她,称她为“第一流的政治领袖”。

英迪拉·甘地:为印度流尽最后一滴血[印度]1917.11.19-1984.10.31

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鲁的女儿,小时候因父亲长期从事民族独立运动,她和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

1942年,英迪拉结束了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学业,与记者费罗兹结婚。归国后,费罗兹当选为议员,有了婚外情,这时费罗兹突发心脏病,这才挽救了二人濒临破裂的婚姻,并一直维持到1960年费罗兹去世。此后,英迪拉寡居余生。

1966年,英迪拉当选为印度总理,印度由此进入“英迪拉时代”。上台后,她极力笼络父亲旧属,在国大党内“拉山头”,另立新党,称为“国大党英迪拉派”,被反对派讥为“充满政治权术和诡计”的女人。

1971年3月,巴基斯坦东西两端陷入分裂。英迪拉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不惜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以印度的胜利而告终。上世纪80年代初,她在德里先后主持英联邦大会和不结盟会议,俨然成了“第三世界的领袖”。

但好景不长,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警卫——两名锡克教徒暗杀。她在遇刺前曾说:“我一生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也许,这正是印度人怀念这个充满争议的女人的原因。

贝隆夫人:阿根廷玫瑰[阿根廷]1919.5.7-1952.7.26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1995年,当“世纪女皇”麦当娜在电影《贝隆夫人》中唱出这动人的旋律时, “贝隆夫人”,一个沉寂了四十多年的名字,再次风靡全球。

贝隆夫人原是个出身贫贱的私生女,曾做过电影演员。1946年,她与贝隆总统结婚,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不幸的身世让她对民众充满同情,她曾在生日晚会上将丈夫赠送的珍珠项链捐赠给受灾的农民;还曾租用列车作为流动诊所,无偿为百姓提供X光放射服务;她成立了“第一夫人基金会”,帮助那些“无衫者”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她不顾被传染的危险,用嘴唇吻了一个因身患梅毒而绝望的女人,让对方重拾信心。有人评价她说:“她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加入了‘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来自讨人喜欢的女性热情。”

贝隆夫人拥有非凡的演讲才能,为了改变贝隆总统留给世界的“独裁者”形象,1950年,她策划了一个长达数月的欧洲之行,先后访问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这次出访被称作“彩虹之旅”,“她的风采横扫了欧洲,征服了傲慢的欧洲人”。

出访归来,她本已患有子宫癌的身体更加疲惫。当医生劝她多休息时,她说:“我要为穷人燃烧自己的生命!” 1951年11月,她躺在病床上,投下了阿根廷第一张属于女人的选票,这是她与阿根廷妇女们共同的胜利。

1952年7月26日,贝隆夫人去世。五十多年过去了,阿根廷没有忘记她,一如她自己所说的:“我不会离开,永远和你们同在”。

宋美龄: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1897.3.5-2003.10.24

与20世纪同步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来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宋美龄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坚强果决、敢做敢为。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大乱,宋美龄以她的果断和睿智,坚决反对主战派轰炸西安的军事行动,并不顾危险亲赴西安调解。在去西安的飞机上,她把一支手枪交给同行的端纳,悄悄对他说:“如果有士兵冲上来抓我,你就开枪打死我。”

在日军轮番空袭重庆的日子里,宋美龄与广大官兵一起战斗在前线,多次险些丧命于敌机轰炸。一次去前线的路上,宋美龄的车遭到轰炸,她摔断数根肋骨,可仍然坚持向前线将士作了演讲,并喊出“弟兄们,跟我来!”的口号,然后一头晕倒在官兵们的欢呼声中。

宋美龄鲜为人知的另一次冒险是1945年中苏条约订立后,国民政府和新疆闹独立的所谓东土耳其斯坦运动达成和平协议,国民党中央对要不要批准这个协议产生严重分歧。为解决这个问题,1946年春节,宋美龄单枪匹马微服出塞,飞到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新疆。她避开当地官员,冒很大风险在迪化(乌鲁木齐)和玛纳斯河畔,体察实际情况,听取各方意见。有一晚在迪化街头,宋美龄在昔日秘书陪同下在烤羊肉摊喝酒吃肉,有四五个维族青年无端要动武打人并调戏宋美龄,陪同者情急生智,从容站起来,用俄语说:“你们搞清楚,我是俄国公民!”并说宋美龄也是俄国公民,才脱离险境。宋美龄在这次经历暴风雪和各种险阻有如惊险小说的旅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情况,为国民党批准的《新疆和平条款》,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从而避免矛盾恶化,有利于保持领土完整。

1943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使宋美龄的声望达到最顶峰。她的手势、声音以及她眼中闪烁的光芒使议员们如痴如醉,她的东方气质和西方谈吐征服了美国,刮起一股“蒋夫人旋风”。然而,宋美龄的“夫人政治”并未真正惠及中国妇女的政治权益与地位,她是一个活在聚光灯下的政治明星,她所关切的是权力与荣誉,而非女权的伸张与提高。

她无法超越蒋介石和国民党威权统治体制,确切地说,她是这个体制的一根支柱。从抗战开始,她成了玩弄权力包庇亲友的高手,甚至在国民党山穷水尽即将失败之时,仍阻止蒋经国整顿经济秩序的打虎行动,袒护外甥孔令侃的走私和投机倒把行为。正如罗斯福总统夫人评价她的那样,“她虽然谈起民主一套一套的,但其实生活中并不真正懂得民主。”事实上,宋美龄岂止不懂民主,在白宫餐桌上,罗斯福总统谈到令人头疼的矿工罢工问题,问宋美龄应该如何处置工运领袖,她很自然地举起手,在喉咙上一划。

1950年后,宋美龄随败退的蒋介石开始了在台湾的平静生活,除了与美国频繁往来,从事她的“反共复国”大业外,她还师从黄君璧、郑曼青和张大千学习国画,丹青造诣颇高。蒋介石去世后,她离台赴美,长居纽约。晚年她仍关注台湾政局,反对台独。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纽约去世,享年106岁。宋美龄始终拒绝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她把所有秘密和恩怨永远封存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任后人评说。

罗斯福夫人:世界妇女的新角色[美国]1884.10.11-1962.11.7

作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做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下美国历史之最。

起初,埃莉诺仅以一位政治家妻子的身份,支持丈夫的一切政治活动。直到1918年,富兰克林爱上了一个名叫露茜的女人,致使埃莉诺夫妇的亲密夫妻关系从此变成了政治上和事业上的合作关系,埃莉诺真正走上了从政之路。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埃莉诺成为第一夫人。她一改传统第一夫人形象,作为政治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总统合作伙伴的形象出现在美国人民面前。

埃莉诺热衷于种族平等、世界和平与妇女权益等问题。1938年,埃莉诺出席在伯明翰召开的南方人类福利会议。当地法律规定,黑人与白人必须分别坐在走廊两边。埃莉诺愤然向工作人员要了把椅子,毅然坐在走廊上以表示自己的不满。

1945年,随着丈夫的离世,埃莉诺结束了第一夫人的生涯,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活动的结束,她更加广泛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同年12月,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期间,主持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

1962年11月7日,埃莉诺因白血病逝世,时年78岁,她一直为民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埃莉诺逝世的消息,《纽约时报》加了这样一个标题:“她是世界妇女新角色的象征。”作家阿德莱·史蒂文森写道:“她面对黑暗总是点起明灯,而不是加以诅咒,她的热情温暖了全世界。”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英国]1925.10.13-2013.4.8

玛格丽特·撒切尔,一个杂货铺老板的女儿,没有显赫的身世,靠个人奋斗跻身于仕宦之列,成为英国历史上声望仅次于丘吉尔的最强硬的政治家。

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受聘一家化学企业,成为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企业人事部负责人问及她的业余爱好,她给出的答案令人惊讶:“政治。”

出于政治上的勃勃雄心,1951年,丹尼斯·撒切尔向她求婚时,她提出要以婚后不干涉她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为前提条件。婚后,玛格丽特竞选上院议员时遭到拒绝。丹尼斯鼓励说:“你的劣势就是你的性别。但如果你能够好好利用女性魅力,它将成为支持你的力量。”听从了丈夫建议,玛格丽特开始精心打扮自己。她染了头发,并穿开领上衣和短裙。玛格丽特令人眼前一亮,凭借清新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她终于在芬奇利区改选议员时脱颖而出。

“女人不是软弱和无能的代名”,玛格丽特用她的作为证明了这一切。1979年,她当选为英国首位女首相, 开启“铁娘子时代”。1981年,英国梅兹监狱发生绝食事件,他们企图逼迫政府将其释放,但玛格丽特态度坚决:“对共和军囚犯让步就是给他们颁发屠杀无辜的许可证!”结果有10名囚犯因绝食而亡。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在马尔维纳岛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争端,玛格丽特坚决不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她调动全英国三分之二的海军力量发动了对阿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撒切尔在任上大力推行私有化,限制工会力量,英国经济从低迷中走出困境,但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也引发了社会的破裂、犯罪率的上升,这也使她毁誉参半。

1990年,撒切尔夫人辞去首相职务,从此淡出政坛。不管世人对她如何褒贬,她完成了男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深刻地影响了这个世界。

希拉里·克林顿:为政治而生[美国]1947.10.26-

希拉里出生于美国,父母亲对这位独生女自幼严格要求,养成了她争强好胜、不甘平庸的性格。

少有大志的希拉里14岁时曾致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明想当一名宇航员,卫斯理女子学院毕业后她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并于1975年嫁给同窗比尔·克林顿。多年后克林顿坦承,在校期间他就对希拉里心仪已久,却不敢高攀,只得天天尾随其后,“闻她秀发的芬芳”。

1973年,当时还是情侣的希拉里和克林顿被邀参与调查“水门事件”,克林顿因参加当年的国会选举而推辞了,希拉里只身前往华盛顿。接下来6个月里,她每天工作20个小时,为弹劾尼克松准备材料。

尼克松下台后,希拉里以其卓越才干声名鹊起,她本可以在纽约和华盛顿施展抱负,但却出人意料地追随克林顿去了阿肯色州小石城,成为州长夫人、参议院夫人,以至第一夫人。1980年后,希拉里改随夫姓,并开始染发,穿名牌时装,改戴隐形眼镜,一切为丈夫考虑打造自己的形象。

有些女人天生为政治而生,希拉里就是。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希拉里担任了政府的医疗保健改革小组负责人,寻求对棘手的医疗保健制度进行改革,虽困难重重但她仍勉力而行。1998年8月,莱温斯基案件曝光,希拉里展示出执着和宽容的政治智慧,挽救了丈夫的政治生命,让美国国民钦佩不已。

2000年克林顿总统任期届满,还没“甩掉”第一夫人名号的希拉里,就迫不及待地当选了参议员。几年间,希拉里重复多年前他们夫妇为政治理想跋涉过的道路,只不过这次是她走上前台。2008年的竞选中,希拉里虽输给了现任总统奥巴马,但令人信服地摘取国务卿宝座,成为今天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最大的决策人物之一。

安格拉·默克尔:为了国家的统一[德国]1954.7.17-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成,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安格拉·默克尔一家从地域上被划入东德,她最初的政治记忆就定格在这一天。

28年后,柏林墙倒塌,那一年默克尔35岁,在东德做研究员。在柏林墙倒下第二天,她就带着妹妹到西柏林百货公司“朝圣”,首次品尝到了来自意大利的奶酪。但她也承认:“当时很多西德人表现出的高傲让东德民众深感厌恶,有西德人嘲弄我们到西方来‘是要找香蕉’,这样的言论令人震惊。”

默克尔在东德崩溃的前夕就决定从政,成为“民主觉醒”的一员。“民主觉醒”和西部基民盟合并后,默克尔青云直上,仅用一年时间,她就成为德国最年轻的联邦部长。

默克尔在德国政坛绰号叫“科尔的小姑娘”,一是说明了她和她的政坛伯乐科尔关系密切,二是映射她的社会主义成长背景。

默克尔从不回避这些质疑。她极力想摆脱科尔的光环笼罩,曾经说道:“如果一个人总被看作是另一个派生出来的身影,真够让人伤脑筋的,我必须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斗争。”于是当科尔出现政治现金丑闻,她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公开批评科尔的行为损害了基民盟的利益。至于媒体常拿她社会主义成长背景做文章的事,默克尔坦承:“是的,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民主德国的生活也不全是政治。柏林墙倒塌的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因为我们必须带着责任心走向统一。”

2005年,经历了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高居不下的社会现实后,德国人民厌倦了施罗德的执政,他们做出了另外一种选择,默克尔开始出任联邦总理。

上任伊始,默克尔仅用了短短两天,就说服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同意英国舍去105亿欧元的退返款,一下子解开了欧盟的死结。鉴于她的果敢作风,人们更愿意把她与撒切尔夫人作比较,把她称为德国的“铁娘子”。对于撒切尔,默克尔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说:“我非常钦佩撒切尔夫人,但她并没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 看来,这位德国总理比昔日的英国首相更有雄心。

陈冯富珍:全世界的卫生部长1947.8.21-

2006年11月9日,陈冯富珍当选为新一任世卫组织总干事,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出任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掌门人。一时之间,这位温婉的东方女性,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37年前,陈冯富珍还是香港中学一名普通的教师,正准备和男友双双赴加拿大留学。为了和男友朝夕相处,她放弃了自己的文科专业,选择了和男友一样的医学。

1978年,在加拿大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陈冯富珍回到香港。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香港卫生署首位女性署长,她一路走得坚定而从容。在1997年抗击禽流感和2003年抵抗SARS的“战役”中,是她果断而勇敢地下令屠宰了150万只鸡,以防止病菌继续蔓延。

陈冯富珍身上表现出的温婉慈祥的气质尤为明显。她爱打扮,每次出现在镜头前,都是胭脂口红齐备;她喜欢跳舞,且舞姿曼妙;如果有报纸刊登了她的靓照,她还会买下相片以作留念。

陈冯富珍为今天的职业女性树立了一个典范,她是一位严肃的工作者,更是一位体贴的妻子、尽心尽力的母亲。她每日在为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卫生条件而忧心忡忡,她也喜欢港媒称她为“陈太”。

在2009年对抗H1N1流感的战役中,身为世卫总干事的陈冯富珍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她以高超的智慧将一场危机化为无形。

赵小兰:美国内阁华裔第一人1953.3.26 -

2001年1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部长,从而使她成为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第一人,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

赵小兰祖籍上海,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八岁移民美国。1983年,没有政治背景,年仅30岁的赵小兰通过自己的努力,从5.5万名竞争者中经过层层笔试、口试,得到主考官、副总统老布什的青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入选白宫的13名“白宫学者”之一。以后的短短几年中,她从联邦运输部海运署副署长、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到联邦运输部副部长,最终执掌美国劳工部。

上任第一周,赵小兰亲自受理和解决了一些移民工人所投诉的问题,接着在劳工部设立了两个新办公室,“21世纪劳工办公室”和“残疾人就业政策办公室”。她说,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因为残疾而被拒绝工作机会的人。谈及劳工部的责任,她强调,劳工部要依法保护工人利益,保证工人们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每一天诚实的劳动都能够得到真实的报酬,保证他们不遭受种族歧视的对待。

作为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每年要负责400亿美元的预算及1.7万名下属员工的工作安排。她游刃有余的管理能力、勤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使劳工部在美国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赵小兰让西方社会认识到华裔女性的坚韧与机智,她完成了华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