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开国元帅曾多次面临险境 全家有109位烈士
1938年,贺龙与毛泽东、朱德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台上交谈
编者按:今年3月22日是贺龙元帅诞辰119周年的日子。贺龙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并任司令员。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69年6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时还不是中共党员
1927年贺龙率兵赴南昌起义前,蒋介石得知消息开始拉拢他,以送500万光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给他,企图收买他。但这丝毫不能动摇贺龙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他毅然决然地率领包括三千湘西子弟兵在内的国民革命军暂编第20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南昌参加起义。8月1日,作为国民革命军军长的贺龙,站在了南昌江西大旅社的台阶上,庄严地下达了南昌起义的命令。那时候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他之所以被推举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除了他这支部队成了南昌起义的主力之外,还在于他作为国民党的一军之长,在共产党人最危险、历史天空最黑暗的时候,主动选择并跟定共产党。
率部多次面临险境 隐忍待机 诱敌深入
贺龙元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追随过孙中山,听命过蒋介石,最终站在了毛泽东的旗帜下;他亲身参加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贺龙带的队伍多次面临险境,但他运用“潜龙在渊,隐忍待机”的发展谋略,当形势不利时能够像龙潜伏在深渊里一样保持低调,暂忍一时之气,等待时机飞龙在天。在革命战争的绝大多数岁月里,贺龙所部都是居于战略劣势,因此,他一向强调:“在对敌斗争中,要掌握住敌强我弱这个基本特点”,“要使敌人看不起我们,要善于采取一切方式去麻痹敌人”,采取“骄敌纵敌,诱敌深入”的制胜谋略。
毛泽东评价“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
贺龙始终把自己看成是普通一兵,从不特殊。他坚持参加党的小组生活和支部活动。他所在党小组的同志考虑到他工作繁忙,年老多病,有时开小组会就不通知他。有一次他对小组长说:“开小组会为什么不通知我?是共产党员就要过组织生活。你们不让我参加是不对的。在长征途中,我和马夫、伙夫编在一个党小组,马夫担任组长。他叫我张贴标语、搞宣传,我非常高兴,提起糨糊桶就走。今后你们也要分配我参加一些活动。”贺龙这样修身、立德、掌兵、为国、治家,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人、教育人、感染人所产生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
全家前前后后有109位烈士
贺龙参加北伐战争,姐姐贺英回家乡筹集资金和枪支弹药。贺龙回到湖南搞革命根据地,贺英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后来主力部队转战洪湖,留在湘西打游击的贺英工作就更加具体,她安置伤员、照顾红军家属、传递情报等等,为党的工作出了不少力。那个时候白色恐怖非常严重,贺英的工作十分艰苦。1933年夏天,贺英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了,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贺龙非常难过。贺龙之女贺晓明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曾深情地谈起了贺家烈士:“我家前前后后有109位烈士。贺家人就是这样为祖国奉献的。”
家风严格 给子女定规矩
在家庭生活中贺龙元帅还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甚至非常关心细节,子女吃饭不能掉米粒,吃完饭以后还得把碗筷自己洗干净。这些细节虽小,但是对家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现在生活好了,每个家里能够请得起小时工了,能够请月嫂的也很多,但因为当年和他一起生活的缘故,我们家里现在有人做饭,有人洗碗,为什么他要我们这么做?就是用这些细节给你一个概念,你和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这些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就必须要做。我觉得这些事非常好。”
1961年,贺龙与周恩来接见参加世乒赛的各国运动员
1949年,贺龙与邓小平(右一)、聂荣臻(左二)、蔡树藩(左一)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合影
1939年,贺龙骑在心爱的战马上留影
贺龙在光华农场留影
贺龙和小八路在一起
1946年,贺龙与薛明和刚满两岁的儿子鹏飞在山西兴县蔡家崖
1951年,贺龙与夫人薛明在重庆
1951年,贺龙与薛明、大女儿贺捷生、二女儿晓明、小女儿黎明和儿子鹏飞在重庆
1956年,贺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的身份出访巴基斯坦时,与耿飚大使在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