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奇:育种是科学,更是艺术
小麦育种的“中庸之道”
中国人吃的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河南麦熟天下足”、“黄淮小麦看河南”。作为小麦育种的“黄埔军校”,河南科技学院底蕴深厚:“百农3217”上世纪80年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百农“矮抗58”,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能不能让小麦既高产又优质?麦穗大了穗数也多点?秆矮抗倒了能不能耐瘠耐旱……”作为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的欧行奇教授一直在努力让小麦品种更趋近于理想化。“百农207”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2015/2016年度被列为河南省主导小麦品种,并获该省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育种是科学性与偶然性的结合。”欧行奇始终围绕小麦高产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攻关,“协调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联度,就容易做出一些成绩来。”
在品种培育过程中,欧行奇提倡“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稳健发展。“培育新品种时,把亩穗数掌控在40万上下,比较容易协调与其他两要素之间的关系”。欧行奇拂着“百农207”介绍,其亩穗数40万至41万、穗粒数三十八九粒、千粒重四十一二克,产量三要素协调,一般亩产600公斤至650公斤。
面对着绿油油的麦子,欧行奇说,“过些天来更好看,齐刷刷的,茎秆粗壮,熟相好。”也因此207总被夸赞“颜值高”。
一门多种“207”
“百农207”的命名怎么来的?跟电话号码有关。
1986年,欧行奇从百泉农专(现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毕业,留校后师从小麦育种大家黄光正学习育种工作,又先后给茹振钢、王世杰当助手。欧行奇先后参与培育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等百农系列品种。2005年,欧行奇组建好自己的育种团队,在校办企业百农种业公司以及另外两家种业公司的帮助下,开启了新的阶段。
成果育成后,该怎么命名?虽然当时团队是以教师身份和公司合作建立的,但欧行奇还是将其冠以学校惯用的“百农”开头。欧行奇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种业公司的两部电话“5797207和5797558”,“就叫百农207吧,挺顺口。”
参加研讨会的活动专家认为,207表现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抗寒抗干热风、多抗广适,品质优良,是“黄淮麦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之一”。
其实,近几年,欧行奇还主持培育了“百农307”、“百农201”、“百旱207”等一系列优良新品种。这些命名就能看得出“系出名门”。
方法手段简单有效
一般来说,育成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时间,而欧行奇却用10年的时间成功育成7个小麦新品种,他有什么诀窍?
“培育品种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大田生产,因此育种必须有针对性。”欧行奇表示,首先是深入了解生产发展对品种的需求,始终把生产需求作为制定育种目标的依据;其次不墨守成规,按照具体育种目标科学选用亲本材料,认真组配最佳组合,灵活运用有效选择方法;三是对育种材料从出苗到成熟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记载,对其表现了如指掌。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育种本身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欧行奇说。
“为了实现优中选优,提高‘命中率’,虽然谈不上使用高科技手段或者设备,但方法手段都比较简单有效。”欧行奇举例说,采用抗倒伏仪测定茎秆质量,鉴定抗倒伏能力;观察地下根系分布特征和测定根系活力,鉴定抗干热风和抗旱能力;观察和测定花粉育性,鉴定抗倒寒能力;通过水淹试验,鉴定耐湿性。
“过去讲求高产稳产,现在则是高产稳产又优质。世界小麦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产量的竞争,更是品质的竞争,今后要把优质放在育种目标的重要地位。”欧行奇提到,目前我国中筋类型的小麦品种众多,但优质中筋的小麦品种依然短缺,国家每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加拿大、美国等国进口优质小麦,“大幅提高黄淮海地区的小麦品质及产量,为生产优质面粉提供优质原料粮,作为一个专业小麦育种人更是责无旁贷。”
科研就是备课,理论联系实际
扎根泥土,夏顶酷暑,冬寒刺骨,作为大学教授的欧行奇可能比农民对土地倾注的精力更多。
“不论什么人做育种工作都难免辛苦,风吹日晒和寂寞,选择了育种工作就是选择了这,所以自己别把这些当回事;其次,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乐观向上,觉得这样做值得,这样做有望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欧行奇说。
种子是农业的根本,欧行奇培育的“种子”还包括学生。
“自己的首要职责是教学,科研是利用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科研就是备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多的学生”。他表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育种工作的社会价值很大,但是太辛苦。我的感受和经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育种事业,鼓励和帮助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育种事业,“为了教育好学生,必须把自己的育种工作做好,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