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中国经济2.0版
全国两会已落幕,但“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及民间的口口相传依然温度不减。此前,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互联网+”纳入其中,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3月15日,李总理在回答两会采访记者提问时一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的话语,令国人对“互联网+”的强烈好奇和想望再添“一把火”。两会刚一结束,国家层面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旋即启动。
不过,相对于各大搜索服务器上对“互联网+”所作专业技术术语偏多的定义与解析,就算是许多超级网友,仍觉得有点儿似懂非懂甚至还有点儿朦胧晦涩。其实,改用人人可懂的大白话,“互联网+”就是利用现有互联网软硬件及信息技术作平台,嫁接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服务,嫁接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嫁接百姓日常生活,使生产、服务、管理、生活变得更高效,更绿色,更得体,更省心,更便利,更智慧的创新过程。由于“互联网+”是个无限开放的大平台,其可供嫁接的“+”,足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无限遐想。
“互联网+”并非今年两会才横空出世,无论放眼世界还是立足中国,“互联网+”无以伦比的嫁接、改造各行各业之功能,早已结出一批令人惊叹的初始果实。包括淘宝在内的众多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其实都可看作是传统行业嫁接入互联网的结果。
而在生产与服务领域,“互联网+”的魅力尤其令人啧渍称奇——众所周知,国内钢铁产能过剩超过1/3,全行业已持续整体亏损3年有余,可就在去年,国内部分产能力不算最大,生产工艺不算最优,产品档次不算最高的钢企,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观赢利。旋即,政府机构联手行业协会深入赢利钢企一探究竟,结果发现同样的原辅料价格,大体相当的综合用工成本和产品售价,赢利钢企均较充分地运用互联网的信息集成能力优化产供销渠道,提升供求资源对接匹配效率,平均从吨钢综合成本中挖掘到每吨60-80元的“盈利空间”。
循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行动计划”,结合国内生产与服务嫁接“互联网+”的已有程度,预计在今明两年内,最有可能获取较大突破的“行动”进展,很可能在以下各个领域。
“互联网+金融”有望刺激进入爆发期,网券、网银、网保、网贷、网租、网期、网贸、网算,以及“三农金融”精准“滴灌”,“众筹金融”定向持持等,很可能率先形成新的服务大市场。
“互联网+医疗”有望打开现有药品生产采购、卫生防疫、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康复理料、医疗养老、异地报销等环节的信息流通和资源配置通道,为“新医改”再添一份新助力。
“互联网+广义社保”将提速城乡社保全国统筹,破解个人社保账户各地政府出资部分差距过大带来的“基础不公平”,实现退休金异地领取,四金一险异地交纳与结转,各类证件、证照、证明异地办理等等。
“互联网+交通”将使城乡居民出行更为便捷。在智能公交、北斗定位、交通线控、在线调度、出行无缝对接、公交线路优化等细分领域,将出现一批新的突破性应用成果。
还有“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宜居”、“互联网+家电”、“互联网+草创”等等,限于篇幅不一而足。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看得见、摸得着、不抽象。蓦然回首,它已伴随着、影响着、牵引着、关照着我们每个人的生产与生活。对外,它与德国工业“4.0版”互立标杆、互相借鉴、比学赶帮;对内,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之深度“两融”,它是打造中国经济“2.0版”的高效助推器。
就“互联网+”的丰富实践,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部分领域已领跑世界。站在“互联互通”新起点上,我们天时、地利、人和、基础、技术、政策、激情、智慧皆俱。只要继续实干不辍,中国“互联网+”空间无限、潜力无限、开拓无限、魅力无限、前景无限。
(鲁宁,媒体评论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