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案件司法解释出炉 专家:首部海洋法呼之欲出
资料图
近期,南海问题仍在持续发酵,菲律宾所谓“仲裁”案结果产生后,中国国内对于推动法律手段加强南海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8月2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二)》。这两条当日立即生效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就我国管辖海域的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那么,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南海维权与治理有着何种意义?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对海外网说,海洋问题的国内立法很有必要,我国目前进行这一工作已经算比较滞后了。
据了解,南海岛礁声索国之一的越南,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海洋法律,用司法的手段支持自身的南海诉求。此前由于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有着和平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协定,南沙岛礁、“九段线”等问题比较敏感,中国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海洋立法非常重要,在岛屿争端处理、渔业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法律的规定。在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出台后不久,中国公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这也表示出中国政府对于仲裁案的一种态度。
对于有质疑认为,中国国内立法无法对国际问题产生影响。李金明表示,目前国际上对于海洋问题的法律规定集中体现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体系,但《公约》做出的是笼统性的、普遍的规定,并未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加以具体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各国自己的司法体系完成。例如,中国渔船在南海地区遭到别国的驱逐,中国海警需要前往营救,在这个时候,海警的执法范围到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国内立法加以规定。各国国内立法与《公约》并不矛盾,相反,正是对《公约》的具体化和完善、补充。在中国管辖的海域内,任何人、任何船只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的规定。
李金明还表示,相比于南海周边国家,中国海洋立法的工作已经滞后,这次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已经是近年来中国在海洋立法领域的最新举措。未来,为了保障中国海洋权益、贯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部专门的《海洋法》已是呼之欲出。(文/王少喆)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