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64219,.“特朗普旋风”怎么走了下坡路,.2016-08-29 07:32:49 ,.103780,.牛宁、王书央,.middle

“特朗普旋风”怎么走了下坡路

QQ图片20160829073323.jpg

美国2017总统选举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

随着美国大选迈过党内初选阶段,曾经风头无两的特朗普正在显出颓势,在多个民调之中落后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近日,据“界面新闻”报道,由路透社和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联合进行的国情项目显示,如果现在进行美国大选,希拉里有95%的几率击败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曾经的“特朗普旋风”为何后劲不足?

解码哥认为,事实上,不同于一些媒体“特朗普是政治另类”的看法,“特朗普运动”的兴衰,符合美国政治的传统,体现了在党内初选和大选中不同的选举逻辑。

特朗普的崛起,有着比较鲜明的民粹主义色彩,他要在美墨之间修建“长城”对付移民、驱逐穆斯林等极端主张,代表了美国蓝领白人男性等右翼选民的极端立场。

从历史上看,美国有着民粹主义传统。这种以反精英、极端强调平民的价值理想为特点的思潮,在个人价值至上、反智思潮常起的美国社会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政治上的民粹主义要求平民大众直接参政,怀疑政治精英能真正代表民众,虽然有发动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一面,但也存在以维护集体名义之名压制个人的风险。在美国历史上,以残杀黑人臭名昭著的3k党、战后长期迫害爱因斯坦等知识分子的麦卡锡主义,都被认为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最近的例子是,08年金融危机时兴起的“茶党”运动,以极具保守主义色彩的主张为号召,直接走上街头反对奥巴马政府,引发了巨大声浪。

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的兴起,可以说是美国保守派选民情绪在“茶党”运动之后的再一次释放。金融危机锋头过去之后,美国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全球化的推进,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白人工薪阶层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输家”,经济和政治地位都有所下降。来自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移民“抢”走了他们的饭碗,而来自中东等国的穆斯林移民则被视为“恐怖分子”和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挑战者,都令一些自视“根正苗红”的白人民众如鲠在喉,必欲去之而后快。这种右翼保守思想在美国主流自由派看来,都是“政治不正确”的,因而在日常遭到了普遍的压抑,但压力之下必有反动,于是,右派选民就选择了特朗普这样一个“出口”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是保守派选民把特朗普用轿子“抬”上了总统选举的“拳台”。

不过,虽然被历史选择,站到了聚光灯下,但正如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所说的那样,特朗普实际上并不清楚怎么解决美国的问题,只是将美国社会的焦虑与愤怒带入了高层政治,并且正在承诺的是他没法兑现的事。英国《金融时报》在8月23日评论《英美民主政体遭遇危机》中指出,美国的特朗普和英国工党的科尔宾都没有推出新的创造性想法,而只是捡起了一些老掉牙的糟糕点子:科尔宾捡起的是国家控制经济,特朗普捡起的是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真正掌权,但其崛起表明,传统的左右分歧正在被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对峙所取代。

正是由于特朗普并未带来能解决当前“美国病”的药方,因此,他的极端主张虽然在政治观点接近的共和党党内初选中获得了很大市场,让右派选民“出了口恶气”,但进入全民参与的大选阶段,这种主张理所当然会引起持温和立场的选民的警惕,而这些人是美国选民的大多数。这也是美国大选中,候选人在进入大选阶段之后,政治主张往往会向“中间选民”靠拢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体现出美国的政治制度仍然有着较强的自我纠错能力,防止极端的候选人主宰美国最高权力。

如果特朗普始终坚持其在党内初选阶段的主张,不向中间选民的民意妥协,那么,他的失败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为什么路透社的民调中显示如果现在大选,希拉里有95%的可能获胜的原因。不过,这只是在当前时刻的判断,政治学不是卜算命运的水晶球,由于真实政治中的人都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必然会影响到选举的最终结果。

事实上,特朗普目前调整竞选主张的做法,正说明他也认识到了以上的政治规律。日前,媒体广泛报道了特朗普在墨西哥移民问题上改口,称要“公正地对待他们”,而不再提自己“修建长城”的主张,明显体现出特朗普要向温和中间派的主张靠拢的意图。

事实上,作为一个以利益为最高价值圭臬的商人,特朗普本人的政治立场更多是实用主义的,其民粹主义的政治口号,更多是为了哗众取宠、赢取选票,因而,在取得党内候选人提名之后,特朗普的“转向”也是顺风张帆,并不费力。

不过,特朗普“大嘴”、“毒舌”、民粹的形象已经深入美国人心,要想扭转这一点,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当初特朗普正是依靠着这种形象取得了保守派选民的强力拥戴,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果他的“转型”过于突兀,一着不慎之下,很可能使特朗普政治公信力遭到怀疑,不仅没有得到中间派选民的选票,还失去了自己的基本盘,输得连裤子都不剩。因此,对于特朗普接下来的竞选路,解码哥并不乐观。请相信美国人民的眼光,毕竟,只有人民,才是改变历史的真正动力。(文/王少喆)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宁、王书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