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61991,.海外网评:应对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中国可出这三招,.2020-04-08 08:00:52 ,.204394,.孟庆川、牛宁,.middle

海外网评:应对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中国可出这三招

——二评“疫情下的国际格局”

eb968eca-1a0a-4415-98e0-873ab149dd23.jpg

工人对某机车变流器上的逆变模块进行布线组装。新华社发 涂佳微 摄

4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行题为“疫情下的国际格局”的线上金台沙龙。沙龙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疫情对处在全球生产体系核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影响巨大,造成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对中国企业进口零配件等中间产品造成阻碍,从而对中国下游产业的发展构成挑战,特定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要在技术攻关、延长生产链等方面下功夫,寻找关键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在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以下为王孝松发言摘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三月上旬之前,疫情主要在中国;二是三月上旬以来,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呈扩散蔓延态势。然而,疫情无论处于哪一阶段,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强烈冲击。

经过数十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是亚洲生产链的核心枢纽。受疫情影响,中国的产能缺口影响着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转。比如,中国是全球电子电气设备和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最重要生产国,特别是在中间品方面,中国在这两个行业的中间品出口占世界中间品出口比重都超过了20%。而在机械设备、化工橡胶、皮革制品和家具制造等行业,中国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生产链中最为重要的上游供应商。

随着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民众消费趋势日渐回升。然而,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全球各国逐步升级防控措施,生产活动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停滞状态,人流物流的限制更使得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面临着断裂的巨大风险。

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必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可整理得到近年来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的产品分布。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发动机、机械设备、航空航天设备、医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从德国进口的最主要产品是机动车辆及其零部件,同时也进口相当数量的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从法国进口的发动机类产品占比较高,特别是涡轮机、燃气轮机等传统发动机;从日本主要进口机械车辆零部件,光学、摄影等器械,以及各类发动机;从韩国则进口了大量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机械和化工产品……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国内生产均遭遇停滞。

当中国加快复工复产,贸易伙伴的中间品供给却无法保障,将会较长时期地延迟中国相关产业恢复生产,尤其会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机械设备行业、航空航天产业的中间产品供给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生产建设,特别是对外贸相关产业要特别关注,力争化危为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第一,稳妥做好有序复工复产。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情况、各行业的实际营运状况,有序推动出口导向型企业恢复产能,降低产业链对外转移的风险。要特别关注疫情对机电设备、化工产品、纺织服装等重点出口行业,以及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积极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支持和财税政策扶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化解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产业链断裂或是转移到国外的风险。

第二,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降低全球生产链断裂的损失,中国企业需要谋求关键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在机械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以往存在着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本质上说,就是存在关键技术的短板。在此关头,如果中国各界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延长生产链,实现关键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可以有效减缓克服疫情对产业链造成的冲击,实现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双重目标。

第三,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疫情蔓延给全球产业链构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但同时加快了全球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转型。以往发达国家在数字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领域具有优势,中国则处于后发赶超阶段。而疫情期间则是全球生产格局、流通渠道、技术发展重新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要抓住这一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机遇期,锐意革新,实现跨越发展。

(王孝松在人民日报海外网第31期金台沙龙上的发言,整理/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

【推荐阅读】

疫情是经济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的开始? —— 一评“疫情下的国际格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责任编辑:孟庆川、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