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角头》对决《小小兵》
中新网7月13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3日刊文称,《角头》与《小小兵》的对决,当然不只是在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高低而已。看完了这两部电影,不难发现《角头》散发出了浓郁的“在地化”色彩,而《小小兵》则是把“全球化”推到了极致。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的暑假电影档期,几部强片来势汹汹,再加上台北放了台风假的贡献,多部电影开出了创纪录的亮丽成绩。同时,《角头》首日上档票房就突破了1400万(新台币。下同),几乎追平了《等一个人咖啡》的纪录。
《角头》这部热血题材的限制级电影,竟能获得跟浪漫文青的普遍级电影几乎一样的成绩,这其实已经创下了纪录。至于在外片的彼方,《小小兵》上映第1天席卷2800万票房,也创下了动画片在台上文件首日的纪录。
《角头》讲的是台湾本土的故事,用最在地与写实的语言,试图呈现出台湾庶民文化的血肉面貌,十足在地化;至于《小小兵》则是凭空创设了跨越族群的人物及故事,而且电影中的“小小兵语言”巧妙将全世界的主要语言拿来点缀,在剧情的呈现上又几乎不需要语言,彻底全球化。更值得玩味的是,两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有相通之处,因为《角头》兄弟就是《小小兵》,而《小小兵》寻找的正是《角头》。
什么是“角头”?不夸张的说,一部台湾史,其实就是角头史,甚至整个人类史,也是角头史。角头,最原本的意义本来是聚落,指的是同一个社群的人,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讲相当于“小区”。在台湾的开垦历史中,先民渡海来到这片土地,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聚落,当时就叫“角头”。
在开垦的过程中,不同聚落难免有冲突,先民为了要保护自己的聚落,陆续发展了民间的武斗组织。台湾割让之初,日军准备接收之际,来自民间的旺盛反抗力量,不少就是来自于角头的武斗组织。这些组织有的后来也演变成为帮派,于是角头也渐渐变成了帮派的同义词。
再到后来,角头更在某些地方衍生出了帮派老大的意思。事实上,角头本来指的是人群聚落,直到如今,中南部许多耆老还使用“角头”一词来指称小区。
台湾角头的故事当然值得拍成电影,因为这就是台湾人爱乡爱土的故事。今天我们看到的《角头》故事,表面上似乎只是帮派分子为了地盘的你争我夺,但是深入来看,这个故事的历史源头,正是台湾人冒险犯难、守护家园的真实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小小兵》电影讲的也是冒险犯难、守护家园的故事。比较来看,《角头》足够在地化了,却不够全球化;而《小小兵》为了全球化,跟真实世界差不多已经几乎脱钩。
电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既然讲文化,在地文化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故事,但还必须赋予创意,乃能成为赚钱产业。《角头》系列应当继续深入挖掘台湾庶民文化,回溯先民开垦史。终有一天,《角头》故事除了可以在台湾票房创造佳绩,更可以超越《英雄本色》与《与狼共舞》,为我们站上世界舞台,去宣讲台湾人的故事。(赖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