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新媒体和新青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沈阳。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刘洪侠 李延兵)11月25日上午,团中央、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启动仪式,向全国团员青年发出《清朗网络·青年力量》倡议书,号召团员青年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形成强劲青春正能量。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沈阳做主题发言。发言内容如下:
在上个世纪,共产党人在走上革命道路的征途中就经常给当时的新媒体--纸质刊物投稿。善用新媒体是获取时代变革红利的一个基础。
我们去观察新媒体和新青年之间就会发现有大量的相通理念。
一是要新,要在传统的基因中开放出创新之花。日新月新和互联网思维中的日日迭代就是一回事情。每天一点进化,在探索的未知空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知识和智慧的浸润中野蛮成长。
二是要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互联网的好APP迭代周期是22天,这背后是用户除睡觉之外都在玩手机的巨大信息推动。
第三是要实,只要满足用户疼点乃至创造用户需求才能真正获得高速增长。移动化、底线化和社交化带来媒体巨变。
据国外研究者的发现,我们每天摸手机的次数在150次,手机距离我们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1.5米,每天我们打开微信的次数38次,微博手机访问者比例超过75%,基于手机的移动O2O越来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有横跨200个高校的生活圈公号群,有数千个账号形成的美食群媒体,移动化趋势锐不可挡。
国内的共青团干和弄潮儿敏锐把握住当下的发展态势,推进着主流新型媒体的形成,把创业发展和社会有序进步结合起来。
从内容到连接广泛出现,微信公号的大发展,垂直运用的大拓展,网络管理的大提升,凸显了社交化的互联网思维的现实运用。
自媒体,群媒体,政务媒体,都在从社交入手,连接用户,从内容发布到圈层运营,再到盈余互换,网络管理者频繁与网络从业者接触,大V大号大咖正在更加积极的进入建设性状态。而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创业者正在移动平台中野蛮而快速成长,基于底线的移动社交化正在成为新时代的风景线。
社交化阅读主导了我们的屏幕和注意力。基于众包众筹的时空服务已成为公众的疼点需求。有提供厨师的订制需求,有提供美甲的垂直运用,千百个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从底层变革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未来智能设备将爆炸性增长,智能手表、电视、手环都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从流量到变现的模式将彻底颠覆,在适度失控的边缘,快速演化将不可避免。百亿级别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将成为像空气和水一样的社会必需品。
哪里有用户,哪里有流量,哪里有互动,哪里就是我们新媒体和新青年的家园。
媒体生态整体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变,移动媒体火山喷发式的量增,使得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正在三分天下。基于抄袭拷贝的掠夺式增长的灰色力量在舆论场中,攫取了一部分话语权,但越来越多的原创性格自媒体和新型主流媒体也赢取了更多关注。
媒体的宏观格局中,法律法规的扶正祛邪,媒体的自律演化,草根的随手拍摄和言论正在构成舆论场的三大变因,新媒体既要改变社会,又要适应社会。
从中观的机制融合看,一次生产,多次分发,移动优先正在成为一种常识。混合所有权也成为媒体发展的新亮点。美图和快读的时代正在来临,基于风险投资的媒体发展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微观的社交江湖也变得越来丰富。有成立联盟的各类自媒体人,有积极变革的传统媒体转型联动,有网民和媒体互动下的责任和权利的重构。
媒体的重塑不可避免需要各种要素的均衡,对当代青年而言要努力实现:底线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结合,技术创新和内容灵化的结合,未来和传统的结合,大数据和微连接的结合,线上和线上的持续运营结合,国际格局、国家发展和个体振奋的结合。
祝福新媒体,祝福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