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海内外差价百倍 两难境地拷问医保体系
海外网2月5日电 近日,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药“格列卫”,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随后六百多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1月30日,检察机关撤回了对陆勇的起诉,法院也对“撤回起诉”作出裁定。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阮齐林分析,法院撤诉是因为该案有一些模糊地带。阮齐林解释:“首先它是不是一种销售行为,第二它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假药。仅仅是自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认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犯罪。”
平价仿制药刺激消费
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至2016年5年间,全球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到期以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
仿制药的起源归功于1983年FDA通过的Waxman法案,此后仿制药不需要重复进行创新药批准之前进行的多年临床前动物研究和人体临床研究,而是通过证明和原创药的生物等效性即可获得批准。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据二年研究结论公布了《针对仿制药的白皮书》,报告称,“很多仿制药品成份中含不同添加剂及内在成份物质,此有别于原研发药厂的药物,故认为不具有生物等效性。对于危急患者、危急时所需的药物、危急疾病,仿制药品均不可作强迫性的替换。”
但是,原研药一般需要10至15年研发、报批及量产,重磅品种的研发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价格昂贵。而仿制药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价差甚至达到10倍以上,极大地刺激了消费。
制药巨头纷纷放弃创新药物,将目光投向仿制药。过去10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的增速是专利药的2倍以上。
国内竞争不足流通环节太多造成紊乱局面
印度仿制药的种类齐全价格低廉,目前全球20%的仿制药产自印度,被称为“第三世界的药房”。以格列卫为例,中国大陆一盒的价格为23500元,香港为17000元,美国为13600元,澳大利亚约为10000元,日本16000元,韩国为9700元,而印度产仿制药价格仅为200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解释其中原因称:“首先政府有不作为的成份,政府在关税和增值税加起来大概是23%左右,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税和增值税加起来都不到10%。其次国内竞争不足,同时我们的流通环节太多,造成了比较紊乱的局面。”
“核心原因是该药品的政府主管部门,只想到了通过政府的手段,直接去管控价格,而忽略了甚至是禁止了我们用药主体直接去采购价廉物美药品的动力。”
仿制药两难拷问医保体系
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以每年大约1万人的速度增长,中国现今有至少十万患者。格列卫2001年在美国上市后,因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显著效果,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奇迹的癌症治疗药物。
国内患者从印度购买的仿制药也并非只有针对慢粒白血病,还包括乳腺癌、肺癌以及肾细胞癌和肝癌的治疗药物。由于买不起正版药,数以万计的中国癌症患者便形成了庞大的“地下购买市场”。
据悉,中国一直是仿制药大国,1950年到2012年,仿制药占上市新药97%以上。但据刘国恩介绍,中国仿制药品的能力还是需要相关的研发、生产、工艺方面的技术能力,跟印度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仿制药大国,却远不是仿制药强国。中国的一些仿制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临床等同还遥不可及。”
此外,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表示,中国仿制药与印度相比最大不同点在于政策。印度对于那些在药物研究和开发方面进行长期投资的公司很少提供专利保护,印度药企也更专注于仿制药的研发,一旦有新药入市,他们便迅速推出类似的药物。而在中国,是对专利有明确保护,鼓励新药的研发。
国务院医改专家组成员李玲认为,“假药”流通必须打击,但不是治本的办法。仿制药的两难,对国内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医疗保障体系提出考验。李玲说:“老百姓买不起海外专利药,他买印度仿制药就违法。违法有人管,但买不起药的问题却没有人替他管。”(朱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