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26463,.中缅边境难民获中方救助 来华难民现新形势,.2015-02-13 17:15:23 ,.204074,.赵军,.middle

中缅边境难民获中方救助 来华难民现新形势

    海外网2月13日电 据缅甸国家电台10日晚间报道,缅甸政府军与彭家声领导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当天在缅北果敢地区发生了4次交火。而在中缅边境,数十万果敢难民突然涌入了中国南伞县城,南伞口岸外排起了长龙,但中国边防部队一律放行当地难民入关。

    由于南伞当地宾馆、餐馆接待能力有限,一时间南伞物价飞涨,一些旅馆招待所的住宿价格甚至飞涨了30余倍。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当地政府也已开放安置点供难民休息,当地武警负责安保,中方工作人员也为难民提供了粮食、饮用水,现场秩序井然;一些南伞的中国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为难民提供义务援助。有参与义务援助的南伞居民表示,不能在战乱之际发人家的国难财。

中国历史上曾大批接受的印支难民

对于大批国外难民到中国避难事件,历史上并非首次,中国历史上曾大批接受印支难民。按照联合国难民署网站的介绍,印支难民是指1978至1982年逃到中国的大约26万越南人(大多是华裔)、2500名老挝人和为数不多的柬埔寨人。他们被中国政府集中安置到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除了已返回来源国的一部分外,如今基本都已拿到中国户口和身份证,融入了中国社会。

而在中国的难民接收史上,印支难民属于特例。那以后,中国接收难民都是在包括联合国难民署在内的国际社会协调下,按照公约履行国际义务。

1951年7月28日正式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是难民保护的现代国际法律制度基础。它对难民的定义是: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而遭迫害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回去的人。

1980年2月,为了应对中越冲突爆发后越南难民的大规模流入,联合国难民署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

两年后,中国正式加入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按照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如果一国是《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签字国,则由该国政府负责甄别并给予难民地位。不过,中国法律虽然表明了给予难民庇护的立场和态度,但对难民的定义和范围等基本问题均未述及,也没有明确的难民事务主管部门,登记、甄别、安置目前全都由联合国难民署来完成。

    中国的国际难民政策

    据报道,在中国,有很多人申请难民资格,有些人编造资格只是为在这里做生意、上学或者旅游。另外一些真正流离失所的人大多来自索马里、叙利亚和尼日利亚。而像此次中缅边境大批难民逃往中国并不多见。

    中国政府目前对难民的态度一般不干预,只做一些常规的居住登记,并给这些人不低于一般外国人的待遇。若经济困难,联合国难民署会为其提供每人每月1200元的补助。

    “任何非中国国籍的人都可以来寻求难民资格,只要带上护照,来我们办公室登记姓名、国籍、出生日期、成为难民的原因等,就可以得到一张《寻求庇护者证明》,并预约甄别面试的时间。”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地区高级保护专员张有利(FrancisTeoh)介绍,通过甄别面试的话即可得到难民资格,受国际保护。

来华难民形势的新变化

据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透露,从2014年开始,来华申请难民的人数急剧增多,国际局势的变化在这里表现出来:这两年来中国申请难民身份的人中,索马里人比例下降了,叙利亚人在增多。

目前,除了《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国还没有涉及难民的法规。难民署每年都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安部和学术界人士定期开会,根据他们的表述,中国的《难民法》“正在酝酿中”。2012年清理“三非”外国人期间,有媒体报道称,包括难民甄别管理在内的六套涉外法规已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始起草。

责任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