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29539,.大陆客日本疯抢马桶盖 台媒:台湾人曾经也一样(组图),.2015-02-15 08:37:26 ,.204066,.贾雯帆,.middle

大陆客日本疯抢马桶盖 台媒:台湾人曾经也一样(组图)

日元贬值,东京电器街秋叶原,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来购物。

日元贬值,东京电器街秋叶原,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来购物。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受日元大幅贬值影响,大陆赴日本旅游很流行,而且大陆游客抢购日本产品不手软,大陆中央电视台采访到赴日陆客团抢买电饭锅和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盖,让日本免税店卖到缺货,工厂也来不及生产,对大陆观光客的购买力不敢小觑。

据台湾《中国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赴日本旅游抢购商品一直是网络热门话题,2014年中,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内文提到,日本制造的马桶盖是如何好用,又符合卫生原则。也有网友回应,从日本买回免治马桶盖之后,该如何安装,甚至放上教学如何自行安装的视频。

青睐电饭锅 专买高档货

报道称,大陆央视7日晚间的报道指出,类似文章引发对中国制造和日本产品的思考,大陆游客到日本抢购生活用品,从电饭锅到马桶盖,品种五花八门。

央视驻日记者到东京的著名电器街秋叶原采访,询问一家免税店,一个上午有十几辆游览车,满载中国旅行团来采购。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的电饭煲(电饭锅)大受欢迎,最高档的电饭煲合人民币1万多元,每天能卖出10几台,店员说:“买主80%是来自中国。”

有一名接受访问的大陆观光客说:”中国的技术和日本可能还是有点差别,哪怕提着重一点也愿意(带回去)。”另一人表示,日本电饭煲的内胆品质比较好一些,然后压力比较好,做出来的米饭比较香。

除此之外,最近日本的温水洗净马桶盖突然人气大增,成为赴日购物清单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盖价格不菲,即使享有境外人士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要2000人民币左右。

马桶盖的销路让日本人都感到讶异,受访的日本免税店职员说,已经没有货了,”现在不是说哪个牌子的问题,是哪家有货你就赶紧买吧!现在上午有了下午就没了,都是这种状态。”

大量客人来都买这种产品,厂家根本来不及生产。

大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仅2014年第一季陆客在日本旅游的退税金额增长248%、交易量增长347%,呈现高速增长。

日本观光厅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年7月至9月访日外国游客的消费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1%,增至5505亿日元。其中,陆客的消费额同比增长70%,推高了整体消费额。

报道称,事实上,许多产品是在中国大陆制造代工的,之所以造成陆客赴日疯抢,是因为日元贬值、消费退税、日本品牌口碑、品质印象等因素,形成相对的”物美价廉”。此外,大陆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产品良莠不齐的乱象,也导致中产阶层对大陆制品信心不足。

报道称,大陆几年前反日风潮,游行队伍打砸日本汽车,颇有抗战时期拒买日货的风骨。时过境迁,性价比压倒一切,从指甲剪、剃须刀至电饭锅、马桶盖,日货在大陆消费者心目中仍是值得信赖的象征。

台湾20年前就开放赴日本观光,从日本搬回来的日货也不少,跟大陆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号称世界工厂的大陆来讲,制造汽车、晶片或许是高科技,但马桶盖跟电饭锅,提高品质应该不难。大陆拥有全球最多的消费人口,如果能像日本人一样给消费者信心,大陆观光客不至于搭飞机去扛电饭锅回家,甚至是买到在大陆生产的日货。

大陆工资连年上涨,产品成本跟着提升,竞争力相对减弱,但有广大消费市场为后盾,只要产品品质能跟上国际,不担心没销路。两岸崇尚日货之余,应该反思,什么时候才能像韩国一样,从液晶电视到手机,在国际市场上把日本打得节节败退。

延伸阅读日媒:中国人赴日买“中国产日货” 带回国送礼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日媒称,在大阪城区的南部,南北长约600米的心斋桥筋商店街汇集了200多家饮食店、杂货店和服装店。每天到此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堪称人山人海。在这里记者听到最多的不是日语,而是中文,这种感觉让日本人仿佛置身异国他乡。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1日报道,11月一个周末的傍晚,心斋桥筋商店街的一家药妆店的货架上已经“空空如也”。化妆品、口罩、眼药水……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供不应求。一位店员介绍,“来购物的基本上都是来自大中华圈的外国游客,店里的商品几乎总被他们一扫而空。”

比如小林制药的主打商品“高高退热贴”。婴儿用6片装,税前建议零售价格为480日元(约合人民币25元)。“高高退热贴”在日本的销量以每年4~5倍的速度不断增加。负责人称这主要得益于访日外国游客的需求。据说,这款产品在中国也有销售,并且售价和质量都与日本基本相同,但是行情却不如日本。

而且,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款商品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包装上也明确标注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中国人专程到日本来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然后将其作为礼品等带回中国……

最初该产品的负责人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最终,大家觉得中国的消费者“好像总是觉得印有日文的商品更有价值”。

今年1~10月的访日外国游客达到1101万人,同比增长了27%。这一人数今后还将继续增加。对于像小林制药那样的日用品厂商而言是一个绝好的商机。“中国制造的日本商品”正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对日本企业的业绩做出着贡献。

(2014-12-01 15:19:42)

延伸阅读央行专家:是否再降息也取决于美日货币政策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1月25日晚间消息,据路透社,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周二表示,人行将会等待第四季经济数据公布后再考虑是否进一步降息和放宽政策,且表示出台决议将取决于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

陈雨露称周五的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变。

中国央行[微博]上周五意外降息,路透社之后报道称,因担心物价下滑可能触发通缩风险及债务违约潮,中国领导层和央行已准备好再次降低基准利率,同时放宽贷款限制。一位匿名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已经转向全面刺激可能再次降息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陈雨露在北京一经济和金融论坛间隙表示:“考虑到下一步举措,是否再次降息或采取类似措施,我们需要观察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另外,做出决定也要考虑到日本和美国的货币政策,这也很重要。”(铁军)

(2014-11-25 22:39:16)

延伸阅读美欧日货币政策“分道扬镳”引发汇率大幅波动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9月11日下午消息,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经过数月的平静之后,外汇市场重现活力,投资者努力抓住主要央行[微博]政策路径存在差异的机会。

德银数据显示,外汇市场的日波动幅度在7月31日触及至少10年来最低水平,此后一路扩大了55%。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圆升至六年高点,欧元自2013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1.30美元,英镑兑美元跌至10个月低点。周三,瑞士法郎兑欧元创六个月来最大跌幅。

德银数据显示,外汇市场的日波动幅度在7月31日触及至少10年来最低水平,此后一路扩大了55%。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圆升至六年高点,欧元自2013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1.30美元,英镑兑美元跌至10个月低点。周三,瑞士法郎兑欧元创六个月来最大跌幅。

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引发汇率波动的原因。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使美联储更接近加息,而一旦加息将提升美元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央行仍在努力提振各自经济,依靠的则还是购买债券等政策,这样的政策往往会拉低利率并使本币贬值。

汇率波动幅度在金融危机后急剧缩小,因为全球最大的几家央行纷纷将利率下调至零附近。(铁军)

资料图片: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央行—日本银行总部外景。

资料图片: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央行—日本银行总部外景。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8月10日发表题为《日中货币互换协议已失效一年》的文章称,记者9日获悉,约定日本和中国遇到危机时相互融通本国货币的日中货币互换协议已失效近一年。

报道称,由于日中两国与韩国、东盟签有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中日协议的失效不会马上产生问题,但双边协议是日中金融合作的象征,其前景可能成为反映日中关系整体走势的试金石。

《日本经济新闻》就日中货币互换协议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书面回答,称日中货币互换协议于2013年9月失效,此后双方一直在就签署新协议沟通意见。日本银行则拒绝回答,仅表示央行之间的协议原则上不予公开,包括是否签有协议本身。

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首次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协议,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必要时向对方提供规模为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以此为契机,日本银行开设了北京事务所,因此该协议可谓给日中金融合作开了先河。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曾宣布双方续签协议。

报道称,虽然日中双边协议已失效近一年,但包括日中韩和东盟成员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清迈倡议”,在今年7月资金规模已增至2400亿美元,较之前实现了翻番。

诚然,日中协议的重要性已有所淡化。2011年日中首脑会谈上敲定的广泛金融合作也迟迟得不到落实。2012年6月,日元与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但受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问题影响,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一事仍无眉目。

报道说,两国能否达成金融合作的具体成果,重建日中关系,仍是今后面临的课题。

(2014-08-12 09:14:00)

责任编辑:贾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