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33795,.“风暴”之后国企面临长效监管,.2015-02-16 08:43:44 ,.204168,.杨之光,.middle

“风暴”之后国企面临长效监管

    进入2015年,中纪委掀起的反腐风暴再度发威,其年内的首次出手,更是直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凸显反腐的决心和魄力。11日,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确定今年首轮中央巡视将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26家央企展开专项巡视。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10日中纪委刚刚公布完去年第三次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其中已包括南航、中石化等多家中央企业。

    时一日,中纪委就公布了新的央企巡视安排,不仅针对性极强,更是紧锣密鼓。“从去年巡视结果看,多数被巡视企业都查出了问题,如中国联通的领导纵容亲属牟利、华电集团国有资产流失等,说明内在问题严重。”12日,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靖良对导报记者表示,国企高管既有政府背景,又掌握着经济权力,寻租空间大,较易滋生腐败,“通过反腐肃清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国企制度改革的推进都会带来助力。”陈靖良表示,中纪委在此轮严打国企腐败后,或将着手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反腐机制,如加强内部监管,健全制衡机制,加大国企领导者滥用职权的违法成本等。“只有消灭了温床,国企腐败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更稳定的发展。”国企将临反腐高压“从去年开始,地方国资委、省委方面的巡视力度就不断加强,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加强检查工作,可以说反腐已经摆在了工作的第一要位。”

    12日,在一家地方国有企业担任副总的孙强(化名)对导报记者说道。多位受访人士也向导报记者表示,在此次中纪委公布专项巡视工作之前,地方就已展开了巡视工作。“主要检查内容为是否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是否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一家省属国企办公室负责人对导报记者说。导报记者也注意到,多个巡视组之间还会有互动。如山东省国资委纪委组成巡回检查组,除了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谈话、调查走访等方式外,还表示会与省管企业巡察工作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监督检查工作的全覆盖。经过多次巡视,国企一些明显违背中央纪律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仍以山东为例,去年8月山东省国资委纪委就曾通报5起国企违规行为,涉及公车私用、借婚丧及升学宴违规收受份子钱、因公出国期间违规旅游等问题。随后,10月,山东省委巡视组又向省国资委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提出其所管企业重组改制、项目投资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而在山东省国资委给出整改情况时,更坦承了部分国有企业亏损严重,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薪酬却没有降低的问题。

    不过,受访人士也表示,与地方政府、国资部门主导的巡视相比,中纪委此次对26家央企的专项巡视,或将带来更大的反腐压力。“这次强调的是专项巡视,即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哪里反映声音大、问题多,就派到哪里去’,很可能涉及国企经济领域更深层次的腐败。”陈靖良说。或暴露更大问题“确实会挖得更深入。”孙强称,从近期中纪委公布的问题中,可以看到操纵合同、为关联企业牟利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这会给地方巡视组提供检查方向、经验,进而发现地方国企藏得更深的问题。”采访中,孙强坦言,其任现职前曾在2家国有企业担任过部门主管职务,见过不少腐败现象。“比如以前管理较为松散,一些领导借国企资源为自己敛财的情况时有发生。”孙强称,类似敛财方式多种多样,如让自己亲属、朋友成立公司,在工程招标过程中给予倾向性的帮助,令其夺标,从中获得好处;再如公司业绩并未增长甚至出现下降时,仍不时以各种形式发放福利等。另外,有受访地方国企中层人士表示,国有资产流失也是国企频发的问题。“如企业之前花5000万元并购的公司,实际价值可能只有2000万元,这一差价就被个人赚去了。或者国有企业拥有的工厂、矿产等资源,会在行业最差、价值最低的时候,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个人企业。”

    一家地方国企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对导报记者表示,在上述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都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益分成。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问题已经在近期中纪委的巡视结果中出现。如5日公布的 《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显示,华电集团在某些项目的并购中,存在违规支付并购款,违规向民营企业让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同样,中纪委对中船集团的巡视报告中,也指出企业在资产收购、重组改制中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弊病由来已久,已经滋生了一批蛀虫。这些人‘靠山吃山’,只要手里有权力、有资源,就会受到各方面的诱惑,并通过各种关联交易方式,实现利益输送 。”陈靖良表示,此次中纪委主导的反腐风暴,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很可能找到企业更大的“毒瘤”。让发展重回正轨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纪委的一系列举动揭开了国企的伤疤,但受访国企人士均表示了支持的态度。“国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本身的健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很大。”孙强称,国企本身拥有较好的资源,然而一些国企管理者却不思发展,将精力放在职务的升迁与个人利益上,“反腐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觉悟,让国企发展重回正轨。”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反腐监管加强下,暴露的国企管理者犯罪数量大增,创出近6年来的新高。而在此背景下,国企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制度也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反腐管住了公权力,也就解放了经济。”陈靖良表示,国企反腐也将为国企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将推动我国经济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不过,陈靖良也指出,中纪委此次的央企反腐工作,或将遇到比以往政府反腐更大的困难。比如对管理者贪污、挪用公款和受贿的界定较为复杂,因为他们的职务消费和生产性经营容易弄混。更重要的是,一些关联交易、资产并购等操作均存在较强的隐蔽性,监察成本很高,更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如何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都将大大考验中纪委的能力和智慧。”

责任编辑: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