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表献计“自由行”:深港交界建购物中心
海外网3月9日电 香港在过去一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两会上相关议题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自由行”成为香港代表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3月7日回答记者关于“内地人赴港购物及香港自由行政策相关问题”时表示,将根据需要,不断优化调整“香港自由行”相关政策。
“自由行”为香港注入活力
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始于2003年底,正值香港受金融危机冲击及遭遇SARS后的经济低迷期。应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经中央政府批准,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
据港媒报道,至2014年,内地赴港旅游人次约为3000万,占香港总游客人数的60%至70%,且近五年“自由行”增幅较为明显,每年约为20%。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表示,自由行政策实施十几年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活力,对经济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利大于弊。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区议员田北辰先生也表示,自由行带给香港太多好处。
“一签多行”水货客引发摩擦
但随着内地旅客人数不断上升,出现了两地的摩擦和矛盾,如何平衡旅客增长和城市的承载能力,正是香港特区政府面临的问题。
“一签多行”是反自由行者抗议的重点,即深圳户籍居民可以一年内无限次往返。据2014年官方统计,“一签多行”共有1500万人次,其中超过1万人一年内平均来往大陆香港超过一百次,由此衍生了一批水货客引发香港本地人的不满。
对此,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郑耀棠认为,目前香港的舆论及部分老百姓,刻意将“自由行”、“一签多行”、“水货客”、游客等混为一谈造成混乱,从而造成很多内地旅客被无辜谩骂,实在是不公平。
香港代表献计结构调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马豪辉认为,内地游客成为全球各地争夺的对象,香港绝不能“赶客”。“要解决香港承受力不足而引起的不满,要有适当的旅客疏导措施,特区政府应该立即启动兴建边境购物城的建议,以及改善接待旅客的配套措施。”
港区人大代表团副团长、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主席卢瑞安表明,必须继续坚持发展自由行政策。他建议两地旅游部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控制签发证件和签注的节奏,弹性安排访港时间。
长期专注于研究香港经济和内地经济的人大代表、香港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佩琼也建议:香港地方不大,容量有限,是否可以设置游客限额;政府应按照实际旅客容量来逐步开放,而不是一刀切;可在落马洲、西部通道等建立过境地购物区,香港人在此开店卖日用品方便大陆游客购物。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蔡斌则认为首先应该把商品分类,让游人分流。他还建议香港增加小岛游,让游人多一些选择,还可以在靠近深圳、关口的地方建购物城,让交易合法又不会影响香港居民的生活。(综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消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