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7周年:记者寻访如何抗震防灾
编者按:今天是5月12日,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7周年的纪念日。地震是一种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每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学习防震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是减少地震伤害的有效途径。
我国西藏地区不仅风光绮丽,同时也是全世界著名的地震高发区。因此,前不久,中国乡村之声选择历史上曾经发生过8.6级地震的林芝,和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一道到当地为小学生进行科普宣讲。
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特别是当您身处野外、山上、平房中又该怎样保护自己?这些知识不仅是青少年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今天的看焦点,就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再次认识地震,了解地震。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这里,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高山与峡谷,冰川与草原,湿润与干燥,文明与荒蛮,富足与灾害……都是那么极致、鲜明与震撼。
但是,优美迷人的风景之下,青藏高原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地震高发区。这里的地震有强度大、分布广、频率高的特点,自1900年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青藏高原上就发生了5.0级以上地震642次,其中7.0~7.9级7次,8.0~8.9级2次。
西藏几乎所有地区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西藏地震局副局长尹克坚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监测当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并上报到中国地震局。对青藏高原上的地震情况,他了然于心。
尹克坚:在林芝,曾经发生过我国最大的一次地震,8.6级……
1950年8月15号,西藏察隅发生8.6级地震,是20世纪我国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极震区内房屋全部倒平,山川移易,地形改变,多处山峰崩塌,甚至堵塞了雅鲁藏布江,山体滑坡将5处村落推入江中。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聂拉木、吉隆、定日、萨嘎、仲巴、亚东、拉孜、普兰多地。大家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青藏高原兼具了极致的景观和莫测的灾难呢?西藏地震局副局长尹克坚用板块构造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
尹克坚:从地质构造来说的话,是一个最新的版块的分割带,那么实际上,这里是印度洋版块和欧亚版块的碰撞的地方,是受力最强的地方,也是应力释放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是地震最多的地方。
林芝,坐落在西藏南部,有“藏上江南”,“高原明珠”的美称,山涧流水潺潺,深谷清幽雅静,物产丰富,风景宜人。每年三四月份,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的时候,风景美丽得就像人间的仙境。
坐落在这里的八一镇中心小学,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跳舞、歌唱,像林芝的风光一般,充满了未经雕琢的可爱与活泼。大地震,对于这些不到12岁的孩子来说,只是课本里的一个考试点,以及长辈们口中遥不可及的回忆。
记者:有谁经历过地震?
孩子们:没有!
记者:地震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躲在桌子底下,躲在床底下,要用书举在头顶,要蹲下,要保护头。
躲和藏,是面对地震时人们最无奈的选择。但是显然,仅仅知道躲在桌子底下是不够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何永年提醒,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安全的小空间。
何永年:找一个坚固的东西来保护你,像墙角,这里是安全的。躲在洗手间卫生间是可以的,而且有水源。不要去楼梯,不要用电梯。如果家里有平房,最好还是跑出去。
如果在山上怎么办呢?躲开泥石流!
何永年:对,要和泥石流的方向垂直方向跑,或者往高处跑。最主要的一个,不要慌张,地震都是突然发生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地震了。地震到来,你一慌张,就不好了。一定要镇定,这是最重要的。
我国有记录的最早的一次地震是在距今3000多年前。从那以后,地震这个字眼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你们都知道什么地方发生过地震呢?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日本大地震。
很显然,地震,作为一种发生频率高、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相伴相随。除了中国,地震也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23年9月,日本,7.9级地震,14万人死亡;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8.8级地震,37万人死亡;2010年,海地,7.7级地震,22万人死亡……
历史上,自然灾害曾经完全毁灭了52个人类城市,其中一半是被地震毁灭的。
从认识到地震的存在以及亲历这狂魔撼天动地的破坏开始,人类就没有停止过预报与控制它的脚步。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一天,不同国家的无数设备都会监测到几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但直到今天,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何永年把这归结为人类对地球的历史认识太短。
何永年:地球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所以人类在空间上对地球认识也很浅薄。对地球的整体上的认识也很薄弱。地球下面太复杂,不同地方的岩石,加上断裂、褶皱,所以研究太难了。
虽然地震这头猛兽难以驯服,但人们依旧寻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地震对自己的伤害。
何永年: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我们可以把我们国家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画出来。比如说北京是8度区。昆明是9度区。就不能建有次生灾害的化工厂了。在这些地方,国家有正式文件。我们就要按照抗震的要求来建设居住房屋。
科学家能够根据地震的发生规律为我们设计更牢固的房子,在地震中不会完全倒塌,住在里面既舒服又安全。对地震高发区的合理规划,也让人们免遭次生灾害的伤害。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学会如何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面对地震猛兽不慌张,不恐惧。而这些知识也成为了人类生存智慧的一部分,被一代一代地传承。
这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唱着歌,声音稚嫩,但却透露着所有人类童年时期与生俱来的天真与活力,在西藏这个被称作距离蓝天最近的地方,更让人感到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
自然虽然凶猛如地震,然而人类正是在生与死之间不断积攒着生存的智慧,这些智慧的传承与拓展,将庇护着我们文明之火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