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84767,.湖北法院副院长辞职当律师 盘点辞职官员都去了哪儿,.2015-11-24 08:13:36 ,.204198,.侯兴川,.middle

湖北法院副院长辞职当律师 盘点辞职官员都去了哪儿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一个奢华的梦想”,11月18日,《一名法院常务副院长的辞职感言》一文在社交媒体刷屏,辞职的主人公是43岁的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徐光明,他在北漂之后当了“梦寐以求”的律师。(《南方都市报》11月19日)

热点 徐光明:领导劝说称当官有面子

徐光明26岁当副镇长、30岁当副局长,后来成了当地最年轻的同级政法委副书记、最年轻的同级法院常务副院长。在距离法院院长半步之遥时,他再次提出辞职,这让人们很不解。据说在他在政法委任职之前就辞职过,没有成功。有领导的劝说他说,“你当官多有面子,当律师不就是摆摊搞服务吗?”这种观点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徐光明为什么铁了心要当律师,这与他学生时代的梦想有关。他大学时代就很喜欢演讲、辩论,梦想做一个律师。做了法官以后,“我特别喜欢坐在法庭上的那种神圣与庄严,尽可能地还原案件的真相。我习惯自己开庭,送达文书,亲自打电话,尽可能自己经手多办案,办案的时候即便事件琐碎,但还是很憧憬很自豪。我崇尚法官这个职业,法官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之一,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一个人不忘年轻时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这是值得鼓舞的,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支持?

至于有一些人劝他不要辞职时说,律师不过是“摆摊搞服务”,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并不了解律师职业,在挽留他时这么说并不合适。它实际上曲解了法治精神,也不符合对律师的评价体系。

其实,现在在民间,认为当官最有面子的观点已经在弱化,另一个替代者就是“有钱就有面子”。这两种观点其实差不多。有些人当官并不是凭能力和对人民的贡献,往往成为老百姓指责和嘲讽的对象,哪有什么面子?

当然,我们也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当官就是没面子。就社会而言,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是有面子。而对于官员来说,其面子大小取决于能力大小、对人民群众所作出的贡献大小。

盘点 辞职官员都去了哪儿

官员辞职下海,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十几年前,温州市原副市长吴敏一、江苏东台市原市长王小平等人就辞了官,或到私企任职,或自主创业。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不能像看待公司职员辞职一样看待官员群体的流动。小编认为,官员辞职应该算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又一进步,下面为大家盘点下近期都有哪些官员辞职,他们又去了哪儿?

梅永红:正式任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

在第十七届高交会举行期间,深圳国家基因库理事会11月16日在深圳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梅永红担任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

2015年9月6日,在农业部、国家科委、科技部等部门任职多年,后担任山东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梅永红辞去市长职务,有传闻称梅永红将任华大基因CEO、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

谈起因他辞去市长职务下海而引发的一系列舆情,梅永红非常坦然。他说:“有的朋友质疑‘这个人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正道不走?’似乎到体制外机构工作就不是正途,这仍然是‘学而优则仕’的老观念在作怪。”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科技部工作多年,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业务工作比较熟悉,华大基因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科技机构,吸引我来在这里工作学习的主要因素决不是高额年薪。感觉在这里同样能体现自身价值。”梅永红说。

今年50岁的梅永红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曾在农业部、国家科委、科技部工作多年,2010年10月任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2011年1月,任济宁市市长,2015年9月6日辞去济宁市市长职务,任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负责人。

菏泽副市长张毓华辞职卖保险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今年6月3日发布的一条公告。公告称,接受张毓华辞去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请求;报菏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备案。

有媒体致电一位接近菏泽官场的消息人士,他透露道,张毓华辞职之后去向可能是前往一家国内知名保险公司任副总。这位消息人士还表示:“张市长离职属正常程序,不涉及负面消息。他辞官下海,在菏泽市直机关中引起很大波澜,同志们都对张市长的勇气表示钦佩。”

张毓华在菏泽定陶担任县委书记时,还是一位“推销员”。2011年12月24日,他在北京钓鱼台酒店,向现场五十余家媒体记者和客商,帮助当地农民卖起了著名的“陈集山药”。他还登上了央视7套《乡约》,在节目中推介了定陶。他还荣获人民网2012年度最受关注地方领导。

官方简历显示, 1999年开始,张毓华在国务院港澳办工作了12年,历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其间,他曾在香港大学学习过一年。2011年,张毓华从中央“空降”到地方,担任山东省菏泽市委常委、定陶县委书记。2年后,他升任菏泽市副市长。

顾建伟

无锡辞职副区长顾建伟开咖啡馆

10月25日,是无锡3W咖啡馆正式开业的第6天。因为一位副区长辞职去开了这家咖啡店,一百个人心里有同一个疑问:为什么?

顾建伟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人生的前40年,一路都可贴上成功者的标签:从无锡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本科毕业后回到无锡,从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员干起,成为无锡当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所以,当他在无锡市北塘区副区长的岗位上选择辞职,许多人一度无法理解。

“在外人看来,我从那样一个职位上辞职,似乎本身就是一种舍弃,但其实公务员就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在40岁的当口,我发自内心地想创业,觉得开心和喜欢应该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我心里,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舍弃,甚至称不上是一种选择。”在与无锡辞职副区长的深入对话中,他坦诚回答了人人都想问的“为什么”。

评论 愿官员辞职不再成新闻

多年来,我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也确实做到了。当然,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表明都在现岗位上消极懈怠。就像上述那位辞职的副院长,在辞职前,“习惯自己开庭,送达文书,亲自打电话,尽可能自己经手多办案”。可是,机会一来,他们依然会在心仪的职业诱惑面前心旌摇曳。

常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实,“鸿鹄”又安知“燕雀之志”呢?人的社会价值是多元的,“鸿鹄”也好,“燕雀“也罢,不过源于不同的价值评判,并不妨碍人们对各自人生理想的认同。在过去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职业大多由不得自己选择,而如今,开放的社会带来了职业的流动,普通百姓已经有条件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只是这种自由择业的风尚尚未在公务员中形成,障碍既来自体制,也来自世俗观念。正如徐光明辞职时引起许多人的不解:好不容易熬到院长位置,人家苦苦争取还争取不到,你为什么要辞职?说白了,相比法院院长,律师不过是“燕雀”。而徐光明的回答也很简单:适应不了官场的应酬,不如做一名自己一直向往的律师。

细想起来,官员转场与服从组织安排其实也不矛盾。我们现在提出干部能下能上,能进能出,决定权在官员的上级,如果一个官员不愿当官了,甚至不愿当公务员了,自愿出局,其实就跟原组织无关了,也就谈不上服从安排这档事。从现实情况看,官员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作为组织,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就应该为自愿出局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官员提供方便,让他们尽早成行。我们正在努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而要做到“竞相迸发”和“充分涌流”,重要一点就是解放人的活力。一个官员在一个岗位上如果真的不能发挥或者发挥不了他的聪明才智,对他个人来说,可能就是虚度光阴,而对社会来说,可能就少了一条本该奔流的创富之水。所以,对不热爱本职工作的官员,要么设法让他喜欢上,要么就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唯有这样,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尽情迸发,他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激情才可能充分涌流。【国搜地方综合中国青年报、荆楚网、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