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卖“感动”的老人
据28日重庆晨报报道,重庆北碚区82岁老人梁思化,多年为他人理发仅收1块钱。老人理发技术是出了名的好,靠口口相传,周边许多人来理发,有的还是专门乘车赶来。 老人告诉记者,他13岁开始学理发,后来当兵,负责吹号、剪发,退休后就在社区搭了间木棚,继续当剃头匠。
老人坚持教诲学徒薄利多销,出师之后收费不能高,他自己每个月却要花8元在小区外面的理发店理发。老人年纪大,家人担心老人受累,儿子拉闸断电都没能阻挡老人理发,他说:“只要不倒桩,我都一直剪下去。” 这里小编要为这位勇于坚持和乐于奉献的老爷爷点个赞,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位老人坚持薄利理发的行为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也让后备深深地受教。在当下市场经济中,追逐利益最大化就像一个指挥棒,每个人都紧紧跟上。这时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老人,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大家传递出温情,感动着这个社会,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近几年来那些“卖给我们感动”的老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弘扬他们可贵的精神。
1、“一毛奶奶”卖“知足”
2014年,江西南昌65岁老人程应清程每天都在路边摆小摊卖小吃,没有固定摊位,没有特别材料,但是她20多年保持“一毛钱一串”的价格,从未涨过价。老人一家经济十分拮据,一家三口“蜗居”在一处约30平方米的房子。21年前,为贴补家用,她开始摆摊售卖自制串串小吃,不管物价怎么上涨,老人至今从未涨价。在被问到为不涨价的原因时,老人称每天能卖30元就已经很知足了。
“这种良心价是按照她的本性在做买卖”,一位大三学生顾客评价说。程奶奶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被广大网友称为“一毛奶奶”,许多当地市民网友慕名前来购买,都认为老人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不贪钱、不贪利,踏踏实实做事做人。
2、“馒头大爷”卖“实诚”
2014年盛夏时节,山东聊城78岁段方田老人坚持从早上10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段最热的时间推小推车买面点,有手工馒头花卷豆沙包。老人薄利多销,花卷一元四个,其他一元两个。面粉9毛钱一斤就是这个价钱,现在一块4还是这个价,尽管利润少,东西却没有偷工减料。老人坚持如果口味与分量有问题,退钱给顾客。老人卖的白糖糖包每个馅料都是一大勺白糖,每天老人都要卖掉50多斤的面点。
老人家庭并不富裕,儿子儿媳妇儿下岗,一家全靠面点为生。他一年四季天天卖馒头,无论刮风下雨,不到点不走,有时下午冬天天黑了还在。老人实在的性格,诚信朴实的品质感动了周围的市民,纯正口味的手工馒头也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3、“剪纸奶奶”卖“勤劳”
河北黄骅市92岁的姚玉芬本应该安享晚年了,但她却闲不下来,只要有时间她就熟练地编织起草帽用的“小辫儿”。因为手艺好,编得“小辫儿”整齐漂亮,收活儿的人给她出价最高,一根1.4元。这1.4元放在别的家庭微不足道,但在老人家里却能派上大用场。因为两个单身的残疾儿子瘫痪在床,老人每天除了伺候他们吃喝拉撒以外,还得做一些零散的手工活维持日常生计。“我哪敢死呀,我要是撒手走了,他们可咋办啊!”
为了挣到这1.4元,姚玉芬编“小辫儿”,但一根要好几米长,她忙活一天也就能编好一根。老人还有一项绝活——剪纸,村里不管谁家办喜事,老太太都剪好喜字送过去,很受乡亲们欢迎。”村支部书记邓长荣说,老人特别勤快,从年轻时候起就靠着一双巧手贴补家用。如今,买剪纸的人少了,老人还喜欢时不时地拿起剪刀创作一番。
4、“拾荒老人”卖“奉献”
山东烟台93岁的刘盛兰老人,近20多年坚持拾荒卖钱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改变人生。听到曾经资助过的学生名字,老人混沌的双眼瞬间放出光彩,甜蜜的笑容爬上满是皱纹的嘴角。老人自己的生活极其清贫,瘦骨嶙峋,从不考虑自己,常年居住的房屋也非常简陋,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近几年来,严重的白内障已经让老人几近失明,可他却不舍得花钱去治。2013年,老人得了病,不能再继续拾荒助学了,老人说表示死后把遗体捐献。
“好人有好报”,2011年,刘盛兰荣获烟台市“道德模范”光荣称号。2012年,又荣获“山东好人”,2014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成为家喻户晓、闻名全国的助人为乐模范人物。直到现在,他仍记得父亲那时的几句朴素的至理之言———”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不是血汗钱不要”,“碗外的饭不能吃”,“够吃的,够穿的,就行了。别求人,有了钱,多资助别人”。
5、“卖花奶奶”卖“自强”
吴佩云,今年74岁,家住长沙。每天清晨6点,她都会公交车去进花,回到家里再细心包装除刺。晚上10点,她又来到步行街和解放西路卖花。1998年老人老伴因脑瘤去世,现在儿子也因脑瘤住院,儿子手术也需要钱,孙儿又要上学,生活就靠她一个人维持。即使生活艰难,老人仍旧很乐观。她每天卖花到凌晨,饿了就吃碗粉。被问到卖花原因时,她称:“我闷在家里难受,会经常乱想,所以就想找点事情做。我不想靠别人,自己能赚一点算一点”。网友深深地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在微博亲切称其”卖花奶奶“,并呼吁大家买花帮助老人。
“卖花奶奶”卖花结交了不少朋友,有步行街上的环卫工人,有卖电影票的小伙子,还有摆槟榔摊的“槟榔西施”、捡拾垃圾的大爷。有时,路过弹着吉他卖唱的年轻人,她会给他送上一束玫瑰,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编辑 朱文奇 实习生 薛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