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再出重拳 问责人数超6千
海外网4月18日电 (记者 严冰 陈曼菲 张玥 张帅)4月14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向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反馈,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情况已经全部面向社会公开,中央环保督察对7省(市)边督边改,已问责3121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底,7省(市)共受理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环境问题举报超过1.5万件,已基本办结。
4月16日,环保督察组对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执法时受阻、并被非法扣留,济南市委、市政府连夜成立调查组彻查违法违纪行为,济南市公安机关现已传唤4名涉案违法行为人。
两轮环保督察风暴后,各省存在的问题相继曝光。这份环保问题清单既监督企业,更监督地方党委和政府。它记录了各地追求蓝天绿水的成就和挑战,彰显着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与智慧。
中央环保督察已问责6000多人
近日,环保部陆续对外公布2016年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情况。2016年11月至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甘肃、陕西7省(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督察工作,现已问责3121人。而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赴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自治区)督察,也问责了3000多人。再加上之前在河北省开展的试点,中央环保督察组已走过16个省份,共问责6000多人。
在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中,广东省受理的群众举报数量最多,达4350件;责令整改单位企业数量也最多,达到6248家。陕西省问责人数最多,达938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底,7省(市)共受理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环境问题举报超过1.5万件,已基本办结。
本次环保督察组对7省给出的环境问题清单有:关于大气方面,甘肃省全省大气治理工作整体较为被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未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10浓度不降反升。陕西省仍在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大气污染治理不力。关于水源方面,湖北、广东、上海、陕西和重庆等地的水环境治理攻坚克难不够,污水直排影响到了长江、黄河和珠江三条大河流域。北京、上海、重庆和甘肃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仍存问题。
果敢的生态制度创新
2016年12月5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要构建以改善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保钦差”敢于如此严格地提出各省的环保问题,开展环保督察是环保部对于生态制度的创新,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通过两轮督察实践,环保部在国家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上有了新认识,针对各地区片面治理的现状,进行垂直环保体系改革,将更多权限转移到省级部门,从而有更全面、可持续的区域环保规划治理。”
除了响应国家生态政策的号召,中央环保督察更旨在通过改善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石磊对本报说:“在两次环保督察风暴中,中央政府发挥了更大的指挥领导作用,打破了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主义的屏障,带来新的环保发展和治理格局,还促进地方环保管理机制的改进;广受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得到强压性的解决,例如水污染,这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全国覆盖 新一轮即将启动
2016年开始的中央环保督查,披露出从中央到地方执行机制待改进、法律制度待完善的问题,对此相关专家提出了对策。
地方政府更应积极承担环保责任。“中央环保督察很有必要,方向是正确的,但中央应把着力点放在监督地方(尤其是市)环保执法行为上,考察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执法行为是否及时、有力,管理手段跟进情况等;而日常环境污染源的管控问题应由各市环保部解决。”宋国君对本报说。
石磊认为环保督察组执法受阻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反映出地方企业对环保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识不够。要从法律层面为基层环保执法工作提供合理保障,提高中央和地方环保督查的震慑力和影响力。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多次向外界表示,对于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环保部将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回头看”,逐步构建以中央环保督察为主,地方环保督查为基础,以专项督查和“回头看”为辅的全方位、系统化督察体系。
据悉,中央环保督察将在今年内实现环保督察全国覆盖,督查剩下的湖南、新疆、山西、天津、海南、吉林、浙江等15个省份。4月下旬,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展开新一轮的治污问责风暴,对各地环保工作的影响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