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冷是因为中国卫星?这个锅我们可不背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最近一个名为“今日星球”的外文网站发表文章称,2017年春天反常地冷,甚至到如今已经是夏天了,地球的一些地方仍很冷,而这可能是因中国的量子卫星所致。
该网站引述了所谓“专家”的分析称,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上安装有能改变地球气候的设备,这可能是让气候变冷的原因。据称,是中国科学家在进行太空量子通信实验时出现了意外,结果导致负离子,即很有可能影响天气的大气离子数量剧增,从而让全球气候变冷。
5月中旬,莫斯科因异常寒冷为各家各户重新开启集中供暖。图:俄罗斯卫星网
气候异常已经持续多年
一颗小小的卫星导致全球气候变冷?这个脑洞开得不可谓不大。
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试验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为中国未来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讯打下基础。
量子通信安全性极高
量子通信技术确实存在一定的神秘感,因为其关键的“量子纠缠”原理到现在科学界还无法清楚解释,但是因此就把“墨子号”与全球气候异常联系起来也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况且全球气候异常也并非今年才有,一些人却对对近些年来每年都会见诸报端的厄尔尼诺现象“选择性失忆”,凡事不扯上中国似乎就难刷存在感。
中国的发展伴随着诋毁与栽赃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的发展都伴随着一些外国势力的诋毁与栽赃。今年2月,就有相关消息披露日本驻英国使馆通过每月支付1万英镑,收买英国一家名为“亨利·杰克逊协会咨询委员会”的智库,以使其抹黑中国。该智库在日方利益的驱使下怂恿包括英国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在内的政客、研究人员和学者攻击抹黑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里夫金德本人参与撰写了一篇攻击中国参与英核电项目的文章。
而在前不久一款名为“WannaCry”(想哭)的勒索病毒肆虐全球。有报道称,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发现,病毒软件由中国南方方言编写,病毒可能来自中国(包括南方地区、香港、台湾)或新加坡,理由是感染电脑的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最初是中文,而后被翻译成英文。一些外媒将此冠以“勒索病毒与中国有关”等标题进行大肆报道,企图让世人相信中国才是病毒的幕后黑手。
网上流传的用中文写成的病毒
此外,“中国威胁论”“日韩雾霾来自中国”等“黑锅”也一个一个地扣向中国,中国似乎成了一些国家或势力发泄不平衡情绪、转移国内矛盾、栽赃嫁祸推卸责任、甚至赚取一己私利的工具。
所谓“人红是非多”。虽然这些崛起过程中的杂音是可以预料到的,但不代表我们必须默默忍受。在缺乏话语权的过去,中国在国际上发出的声音微弱,不足以令全世界都听见;如今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一些脏水也不能任其想泼就泼,中国可以用不争的事实和强有力的声音告诉世界:不是我们的“锅”,坚决不背!
顺便说一句,今年北京的春天和夏天很热的好么!
【延伸阅读】神奇的“量子纠缠”
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分发,相关论文成为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文章。
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量子力学现象,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比如人们对其进行观测),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这种“心灵感应”似的神秘关联被称为量子非定域性,爱因斯坦称其为“鬼魅般的远距作用”。
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拿骰子来类比:如果两个骰子处于纠缠之中,在甲地的朋友掷一下骰子,在乙地的他只要看看手中的骰子就知道对方手中的数字,因为纠缠使得这两个骰子是互动的。
潘建伟解释道:“这是粒子间的神秘联系,奇妙在于,其中的一个粒子经过测量就可以了解另外一个粒子的状态;量子纠缠是一个整体,两个粒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如果试图窃听或偷走其中一个粒子的信息,你将任何信息都得不到。这就是它保密安全性所在。”
“量子纠缠,通俗讲有点像心电感应,比如说我俩现在见过面,已经达成一些默契,然后我回合肥,你在杭州,你特别高兴的时候我也会特别高兴,你特别痛苦的时候,我也会特别痛苦。”潘建伟说。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啥叫“墨子号”?
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潘建伟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