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大写的新中国
最上图: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完工场景。广东省交通集团供图
左下图: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郭文彬摄(新华社发)
右下图:阿拉木图至西安的X9020次中欧班列年货专列顺利抵达西安新筑车站。唐振江摄(人民视觉)
1949—2019,整整70个春秋。70年间,我们有幸亲历个人与家庭生活的变迁,那些无处不在的细微感知,串连起新中国这支磅礴交响乐的最生动音符。
70年很短,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刻度。70年也很长,它是爷爷那辈人的一生;是一代又一代人倾注青春和热血、共同托举起一个东方大国的生命历程;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奇迹嬗变;更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是一笔挥就大写“中国”的奋斗豪情。
面对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近14亿人口泱泱大国的多元,今天,我们从何处去寻找和感知这70年的坐标?
从世界的中国——
这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70年。历经70年奋斗,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一座座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新兴生活引领时尚潮流……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中国不断向世界呈现精彩。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新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天换地的巨变,实现从贫穷到富裕、从羸弱到强大的历史性跨越。
从国的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的万千变化,就在一个个中国家庭里。粮票、肉票、副食本、工业券,捏着票证精打细算;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粗布大褂一片“灰蓝色的海洋”……物质匮乏年代样样吃紧的记忆还未远去,今天,中国家庭的面貌已焕然一新。70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近60倍,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市场供应也早已总量充裕、品类繁多。如今,衣是色彩斑斓的风景,食是天南地北的滋味,住是前所未有的品质,行是咫尺之间的便利。
更不能忽视,70年来,中国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近6年来平均每分钟就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减贫奇迹。
从家的每个人——
时代是背景,家庭是港湾,个体则是一个个鲜活的主角。他们的命运曲线交汇在一起,成就一个国家的浩荡前行。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些人: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青涩小伙,是通过高考改变人生轨迹的幸运儿之一;在地铁上擦肩而过的姑娘,是从乡村来到城市追梦打拼大军的一员;搭乘最近一架国际航班起飞的中年人,有机会成了每年1亿多出境旅游人群中的一位;“长枪短炮”摄像机后摆弄的银发族,正尽情追逐他们人生后半程的新爱好……70年奋进,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追梦者黄金时代,前所未有的精神饱满、自信昂扬。
这些或大或小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中间。当我们把这些点滴乘以近14亿的倍数,就会发现即便是1%的进步,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伟大飞跃。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段话曾让许多人汗颜。
70年过去,中国打造了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曾经见证弄潮深圳的“拓荒牛”、远下海南的“十万人才”、汇聚上海的“八百壮士”……见证他们如何用中国速度打造从无到有的闪亮地标。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是新中国70年的光辉足迹。站在新时代的今天,站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今天,让我们为祖国喝彩,为未来加油,一起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梦想与荣光!(李婕)
本期统筹:白天亮 叶晓楠 任成琦
版式设计: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02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