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30207,.【我的家乡我的年】甘肃张掖的新年,.2015-02-15 09:42:26 ,.204082,.李梁,.middle

【我的家乡我的年】甘肃张掖的新年

编者按: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关于春节的风俗异常丰富,十里不同俗。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风俗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人民透过庆祝节日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每到年根腊月,不论城市和乡村都为一年过春节忙碌起来。虽然过的是同一天的春节,但十里一个乡俗,五里一个习惯各不同。各有各的过法,就从咱们甘肃张掖来说都是怎么过年的呢?下面我就说给世界听听。

张掖民间把过春节统称为过年,过年是春节的泛称。过去,如论农村城市都是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开始,扫煤灰、杀年猪、蒸馍馍做准备,到了腊月三十早上孩子们拿盒香烟到村上各家各户给人装烟(敬烟)挣糖果或盘缠(压岁钱)等习俗,已不再重要或引人瞩目了,但像“唱大戏”、“耍龙”、“耍狮子”、“踩高跷”等具有泥土气息的传统文化活动,仍因其浓浓“乡情”,散发着旺盛而恒久的生命力。

在张掖旧时的“过年”与“守岁”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有的说,“岁”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守候以防“岁”来糟害人民。还有种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蟒虫豸,并且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蹿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后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过年是张掖汉民族为主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六(社火“倒灯”)后才算结束;旧时农村由于天寒地冻,干不成农活,要到农历二月二春回大地后,才真正结束。

如今张掖城乡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农村较城市“年味儿”要浓厚些。“贴春联”、“贴门神”、“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祭祖”、“敬神”、“拜年”、“闹社火”、“赶庙会”、“放风筝”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年的形式与内容也随之日新月异。

贴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

贴门神,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

办年货,年货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

挂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闹社火,闹社火又称耍灶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

这就是咱们张掖人的年!(文/古韵金辉)

责任编辑: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