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04920,.用 “落地”思维重组企业管理系统,.2015-02-09 11:21:50 ,.204133,.王敏敏,.middle

用 “落地”思维重组企业管理系统

落地——90天组织再造、业绩增长的奥秘_封面立体图.jpg

培训是企业的造血系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多情况下,老板们学完后很兴奋,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乃至建章立制。但是,高管和团队因为没有和老板同步学习,对老板的很多想法和计划不理解、不认同,落不下去。如果强行硬推,就会导致团队不满乃至人员流失。破解落地难题,实际上已经成了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落地——90天组织再造、业绩增长的奥秘》直戳中小企业落地的痛点、难点,以企业家、高管和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为着力处,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作为主体内容,致力于生发一个同修互生的企业生态圈,打破企业上完课之后难以消化、难以操作、难见实效的瓶颈。通过变人、变事、变氛围,打造思想统一、上下同欲、 高效执行、业绩倍增的超强战斗力团队。

作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跟踪了玖零股份的大客户,从跟踪结果来看,玖零公司的落地体系还是很经得起考验的,开创了培训业的落地时代。

作者简介

钰坤:本名施星辉。成长型企业研究者,阳明心学传播者。1976年出生,江苏泰州人。1997年、2000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总监、中国企业俱乐部道农研究院副院长、正和岛研究院总监等职务;曾参与创办《学习型中国》杂志,并担任总编辑。

林欣然: 从业十余年,国内企业培训业资深讲师。

以下内容摘自《落地——90天组织再造、业绩增长的奥秘》一书:

企业培训落不了地,从表面来看,似乎是种子不好,其实更关键的因素是土壤状态如何,以及在落地思维上的偏差。具体来说就是在落什么、谁来落、怎么落、如何持续等方面,存在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老板学,员工不学

学习是有成本的,学费和差旅费等价格不菲。近年来各类培训课程价格攀升,3天课程人均价格在3万元以上很寻常;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有些课程前后持续一周左右。因此,一般情况是老板出来学,员工不学。

误区二:老板不学,员工学

从2001年开始,企业培训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很多企业家已经学了很多课程,虽然培训课程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理论框架上逐渐同质化。在自己感觉受益之后,老板开始派员工出来学习。这就是老板不学,让员工来学的现象。

误区三:老板和员工学的不是一回事

很多企业家热爱学习,什么热学什么,比如近来走红的“微营销”。老板上完课之后就想实践,不断把自己学到的新鲜做法在企业中复制,甚至没有消化就强行向下推,结果自己的思想搞乱了,员工也无所适从。

误区四:落地主要是消化课程内容很多培训机构并不提供课后的落地服务。上完课之后,很多企业家想当然地认为,消化和运用的问题,靠的是个人悟性和团队的执行力。至于讲师的点拨、同学的交流,主要是探讨管理问题和具体方法。很少有人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把自己所学的转化为组织成员的共同观念,用于强化组织建设。其实,落地之法大有学问,有系统思维和整套方法,不仅要学,而且要在干中学。

误区五:落地是老板和少数人的事

很多企业家被落地难所苦,出去学习时是单枪匹马,学完后的落地更是孤掌难鸣。对于落不了地的原因,不少企业家认为是个人的影响力不够,员工难以统一思想,或者该课程不实用等等。总之,他们把落地误以为是个人行为,没有想过用组织的力量,通过全员参与来落地。

误区六:落地就是执行

中国企业发展的这几十年来,一直是以输入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为主体,再加上企业家们各自对国情、企情的了解而展开的。对于西方管理的二元思维:“战略—执行”框架,加上民企更多地采用垂直化管理架构和专制文化的传统,对执行力的强调,长期成为主流管理的核心观点。

上述这些误区导致,在企业内部就落地本身无法达成共识。一起学才能一起落,这是落地生根的基本前提。

责任编辑: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