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06826,.港台腔:这个七夕,台湾青年可没心思搞浪漫,.2019-08-07 16:53:44 ,.204396,.王法治、牛宁,.middle

港台腔:这个七夕,台湾青年可没心思搞浪漫

1.jpg

台湾年轻人搜集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图片来自台媒

今天是七夕节,台湾有些人可高兴不起来。

婚恋生育都是别人家的,自己连体面的生活都还谈不上。真是负能量满满啊。

走过台北街头的便利店,玻璃门上贴着张海报,介绍新推出的“厌世早餐”。很多人愿意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一日之始怀抱些希望,这边的早餐却高调地标榜“厌世”。

如今台湾年轻人对“小确幸”的追求仍然在,不少人的口吻却已变成了“小确丧”,那点微小而确切的幸福,也离不开丧兮兮的底色。

有台湾研究者将“90后”和“80末”称作“厌世代”,鲁蛇(loser)是这群人的自嘲。比起“60后”的父辈,他们踏入职场之际,经济起飞的时代红利早成往事,“台湾钱淹脚目”的荣景也无缘再现,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停滞的低薪和过劳高压工作,才是他们面对的现实。

低薪梦魇

“厌世代”的经济账大多始于学贷。根据规定,台湾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申请。台湾教育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台湾申请学贷者有80多万人,每人平均负担20万元(新台币,下同),如果以平均薪资2.8万元推估,要不吃不喝7个多月才能还完。

台湾有毕业10年的年轻人,仍在偿还高达70万元的就学贷款,每个月还3000多元看上去不算多,利息也较低,但一想到还有十来年才能还清,“负债感”还是让人不好受。

2.jpg

台湾青年上网申请就学贷款。图片来自台媒

要还债,稳定的收入来源必不可少。台湾2018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3.71%,其中20至24岁的失业率高达12%,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青年失业率还要糟。这10年间,每10个年轻人就有1个以上面临失业。“毕业即失业”的青年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由于岛内经济不景气,即便勉强找到工作,起薪也不见得理想。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2018年台湾职场新人工作起薪约为2.7万元,较前一年减少800多元。而新人期待薪资则下调1162元,实际起薪与期望差距创3年新低。

这说明啥?工资不高,年轻人也认了。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职场新人跳槽,主要因为“不满意薪资”,为此宁可在职场漂流甚至陷入失业。这回1111人力银行调查却发现,他们如今换工作的三大主因,分别是“原工作常态加班”“找到更好工作或被挖角”“没有成就感”。

高薪梦做不了,先入职场再说。现实却没带来多少安慰,到手的钱真是少得可怜。追根溯源,为应对金融危机给就业造成的冲击,台当局在2009年推出《大专毕业生至企业职场实习方案》(俗称“22K方案”),虽有良善立意,却如同当局认定的企业给薪标准,不少企业照此给年轻人发薪,且多年保持低位不变,让1996年后就陷入增长停滞的薪资更是雪上加霜。

2006年后,台湾大专以上程度的劳动力成为市场主流,许多工作原本只需要中学学历,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去应征。如今台湾大专院校录取率近乎百分之百,学历贬值现象越发严重。研究生满地走,学历不能保证就业,却有几乎四分之一的学生休学或退学,让人看见一代人的迷茫失落。

如今,在台湾行政机构主计总处“薪情平台”输入全年总薪资,若以22K计算,一年收入为26.4万元。在年龄未满25岁且为研究生教育程度的受雇员工之中,40%的人同处或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今年元旦起,台当局将每月基本工资由22K调整至23.1k,称“22K”将走入历史。从“薪情平台”的即时搜索结果看,22K远没有过去,低薪仍是年轻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入不敷出

1111人力银行调查发现,高达八成的上班族背负贷款压力,其中仅12.58%的人还完贷款脱离苦海,还有67.01%的人仍走在还款的路上,主要有房贷、信用贷款/卡债、就学贷款。而参与调查的上班族,平均还有超过228万元的贷款尚未偿还。

而根据台湾行政机构主计总处家庭收支调查,2017年全台平均每人月消费支出22032元,台北更高达29245元。根据台湾yes123求职网今年对青年劳工“每月财务状况”的调查,约七成的台湾青年过着收支相抵甚至入不敷出的生活。

台湾年轻人中流行“30岁前赚够第一桶金(100万元)”的说法,调查中仅有2.8%的青年劳工存款达标。他们个人名下的存款平均只有17万元,还有15.4%的人说自己没有存款。相反,超过五成的青年透露目前“有负债”,其中近四成属于“有负债,而且造成沉重经济压力”。主要源自学贷和信用贷款/卡债。相比1111人力银行针对上班族整体的调查,青年劳工负担房贷的比例不算高,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敢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房价进入狂飙期,几年间数倍蹿升的房价,已经让市民喘不过气。1989年,5万名“无壳蜗牛”自发上街抗议,并夜宿全台地价首屈一指的忠孝东路,创下当时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纪录。

30年过去,当局所承诺的房屋改革成效不彰,民众的怒吼飘散在风中。长期停滞的低薪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买房仍是民众心头之痛。

房价.png

制图:彭翰飞

据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全台房价所得比(代表民众要花多少年可支配所得才能买到一户住宅)为8.57倍,六都中房价所得比最高的台北则为13.86倍。这就是说台湾民众平均要8.57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房子,而在台北要13.86年。

另一项衡量房价承受能力的指标是贷款负担率,比例越大表示房价负担能力越低,负担率低于30%为可合理负担,大于等于50%则是负担能力过低。2018年第四季度全台这一数字为35.12%,说明房价负担能力仍然略低。

婚恋无力

大陆婚恋市场动辄标榜“有房有车”,在台湾,车倒不一定多讲究,但房子还是期望之中的选项。多少准岳父一句,“有房了吗”?真让小年轻伤了心。瞧瞧上面的经济账,买房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就算每月租金也快要让人脱层皮。婚嘛?就暂时不要想了。

财务安全?成长投资?育儿基金?好像都在无法触及的世界。更悲伤的是,很多人连发展感情的必要时间都没有。根据最新调查,台湾青年劳工平均“日工时”为9.2小时,其中工作在10小时(含)以上的超过三分之一。衡量目前的上班时长,近七成的年轻人坦言,担心自己过劳。

年轻人被工作掏空,陷入穷忙状态,变成别人口中的“青贫族”,这大概是很多“厌世代”的共同困境。

在都市职场中站稳脚跟如此之难,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不少人选择了晚婚迟育乃至不婚不生。台湾人平均初婚年龄不断延后,2017年,男性平均为32岁,女性平均为30岁,且女性生育头胎平均年龄已超过30岁。

生育.png

制图:彭翰飞

最新调查显示,台湾处于生育年龄(20至44岁)的妇女中,有生育意愿者不足四成。在20至29岁未生育年轻女性中,超过六成人认为不生育没关系。

这对台湾的生育率影响深远。早在1984年,台湾总生育率已低于人口替代水平的2.1,台湾人口数开始随世代更替走下坡路,近年持续在1.0至1.2间低位徘徊。2010年出生率更跌至0.895,仅有16.7万名婴儿出生。

合理房价、收入增加、友善育儿政策和措施,都是提升女性生育率的应有之义,台当局的表现却难令人接受。

抚养.png

制图:彭翰飞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台湾的少子化趋势将仍持续。另一方面,老龄化也愈演愈烈。2018年底,台湾户籍登记人口约为2358万人,工作年龄人口(15至64岁青壮年)占比为72.52%,占总人口比例创近10年新低。65岁以上者约有343万人,占14.56%,显示老龄化现象严重。

台湾高龄劳动力目前逐年增加,2013年45至64岁中高龄人口占工作人口的36.1%,到2020年,预计占到42%左右,台湾产业结构将受到严峻考验。随着老龄化加剧,台湾社会扶老比将继续上升,民众的抚养负担将更加沉重。

2014年,台湾年轻人做着“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的梦,试图以社会运动冲破社会天花板。

事实证明其横冲直撞的虚妄,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他们受尽了利用和欺骗,而厌世感才是他们感知的真实。(文/东篱旧友)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台港澳快讯与深度解读。


责任编辑:王法治、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