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互联网+时代是线上线下合作的时代
2015年8月,苏宁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相互投资对方。
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认为,双方都走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
张近东说,苏宁转型已经成功,将迎来全面开放的时代。
互联网让不是朋友的成了朋友
新京报:苏宁与阿里的合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截至目前,苏宁从这次合作中具体获得了什么?
张近东:苏宁与阿里的相互投资,主要是因为都看到了对方的合作价值,对苏宁而言,阿里给苏宁带来流量,释放了苏宁的CPU能力。相应的,对阿里而言,苏宁的子供应链、强大的物流售后服务能力、线下实体店体验以及苏宁遍布各地的网络都会给阿里的商户带来展示、体验、服务和物流诸多好处。所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未来大家合作的空间广度和深度都值得期待。
新京报:在互联网竞争中,你们从对手逐渐变为朋友,是什么决定了这种变化?
张近东:我常说,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对手的成了对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不是朋友的成了朋友。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双方都走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
我和马总同处江浙一带,长期以来惺惺相惜。在这件事上总共也只见过两次面,但我们可谓心有灵犀,所见略同,所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新京报:你们彼此之间,除了合作,如何面对竞争?
张近东:竞争肯定会有。但苏宁和阿里有很多相似的经历,都是在多年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竞争促进大家的成长。
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竞争,而是为了更好地协同双方的资源,我们也并不排斥良性竞争,因为双方平台上都有很多商户,只有适度竞争才能推动商户们优化体验,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对“互联网+”兼容性是实体企业转型大挑战
新京报:今年苏宁大招频频,与阿里、万达合作,在文化体育领域拿下西甲的独家版权。总体来看,现在苏宁转型到了一个什么阶段?可以说成功吗?
张近东:实体企业转型互联网分为两个阶段,就是“+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是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网上,开展数据化运营和服务,而互联网+则是将掌握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反哺线下,嫁接、叠加、改造、优化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
苏宁+互联网阶段在2013年底就已经基本完成。从2014年开始,我们进入互联网+零售阶段。现在,经过6年的互联网零售发展,苏宁转型已经成功,O2O模式逐渐成熟,迎来全面开放的时代。
新京报:物流在苏宁整体布局中承担什么角色?在未来的零售业竞争中,物流是关键吗?
张近东:互联网零售最基础的能力就是物流,如果没有物流,互联网零售就无法落地。
所以,未来的电商竞争一定是后台战役,最后一公里一定是电商核心的竞争力。苏宁会在目前苏宁物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物流基地、干线、零配建设。
新京报:目前这个阶段,包括苏宁在内的实体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还有哪些?
张近东:苏宁将迎来全面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互联网+环境的不断成熟。而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社会环境还需要逐渐成熟,很多实体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上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互联网+”整体环境的接纳和兼容性,是最大挑战。
共享共赢是互联网时代的主题
新京报:如何看待现在的行业整合、跨界联合?电商未来会怎样?
张近东:从目前的消费体验来看,O2O是大家共同探索,普遍认可的商业模式。最近一年,线上线下企业开始合作,互联网企业之间开始合并,实际都是一种不要过分消耗资源的做法,发挥各自特长,是对社会资源集约化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做完,未来一定是共享共赢和合作,这是永远的主题,要想未来能够长久地活下去,必须融合。
新京报:对其他正处于艰难转型中的传统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张近东:一定要坚守行业的本质。互联网是技术、是工具,是会成为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成为全社会的标配,这时候企业之间比拼的还是核心竞争力。
苏宁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互联网零售,就是一直坚守一个理念:要在创新中走自己的路。这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转型也是一样的。而无论转型还是创业,生存和发展是前提,创新太早会成为先烈,太迟会被时代抛弃,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发力,方能成功。
■ 同题问答
明年O2O将成为“风口”
Q:你所处的行业在2016年会发生哪些变化?
A: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进程也会加快。
Q:2016年的风口会在哪里?
A:O2O。
“实体企业转型互联网分为两个阶段,就是‘+互联网’和‘互联网+’。前者是将线下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网上,后者则是将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反哺线下,改造、优化线下实体业务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