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纯: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可能性增大
原标题:白纯: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可能性增大
25日,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协办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包括“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图片展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及国共两党代表、两岸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
南京政治大学教授白纯出席研讨会并提交发言提纲。他在提纲中对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作出了基本判断,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两岸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建议未来如何在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对台工作。发言提纲如下:
一、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基本判断
2016年岛内再度政党轮替的可能性增大。
一是新一届领导人选举受当局施政影响大。2008年谢长廷败给马英九,原因之一就是深受陈水扁贪腐影响,“中间选民”一边倒向国民党。未来一年多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很难走高,2016年国民党受马英九执政拖累的可能性很大。
二是民进党已比较适应岛内新选民结构。民进党是组织活力较强的选举型政党,国民党很难在短期内出现脱胎换骨的根本性改变。
三是国民党很难找出与蔡英文匹敌的候选人。如无意外,2016年民进党候选人将是现任党主席蔡英文。蔡英文不是传统官僚出身,是形象较为清新的中生代。根据民调,国民党目前几名热门候选人与蔡英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而党内选举步骤较为滞后,影响整体选举布局。
当然,民进党有短板。民进党有“台独”党纲,在两岸交流中比较消极。这是选民最不放心的地方。两岸政策是民进党重新执政的最后“一里路”。“九合一”选举表现出的主流民意是“不满国民党”,而不完全是“支持民进党”。国民党支持者在“九合一”中不投票或投反对票,2016年重新支持国民党,并非没有可能。2016年选举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前途影响更深刻,选民投票会更审慎。2016年国民党支持者为了捍卫执政权,投票意愿升高进而抬高投票率,也不排除国民党“险胜”。
原标题:白纯: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可能性增大
二、对未来一段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看法
一是马当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大政策难度增大,国民党会微调两岸政策。马当局在立法机构推动各项重要法案非常被动,现任“立委”进一步和马切割,两岸服贸协议等通过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马英九辞去党主席,已不再具有合适的“党对党”身份,任期内和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已无可能。我们要警惕马当局在两岸关系上开倒车,警惕类似2015年元旦台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双橡园升国旗仪式”事件再次发生。
二是民进党近期不会从根本上调整两岸政策。2014年蔡英文再次高票当选民进党主席。高党员支持率增加了蔡英文调整两岸政策的阻力,赢得“九合一”选举降低了她调整两岸政策的动力。蔡本人是“两国论”起草者,属理念型“台独”分子,对坚持“台独”党纲的决心强于民进党内其他大佬。
三是民进党2016年若赢得选举,两岸关系将会面临困难甚至严重倒退。民进党上台后在经济上将更加关注社会再分配(即所谓“分蛋糕”),对经济发展指标诉求不高(即所谓“做大蛋糕”)。因此,它将相对消极处理两岸经贸与人员往来。2016年是“二合一”选举,即“立委”与地区领导人合并选举。若民进党同时成为立法机构多数党,它推动“台独”的步伐将加大,两岸关系将会出现严重倒退。
三、对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保持对台工作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稳定性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两岸政治互信。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是保持两岸关系正确方向的关键。“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即求一个中国之同,存政治分歧之异。
2、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中断、不逆转,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不被打乱。要反复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不变,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两岸问题的信心不变,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变。同时强调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立场不会有任何妥协。
3、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继续与台湾根据“两会”既定议程开展谈判,如货贸协议、互设办事处谈判等。
4、对民进党保持施压态势,民进党不放弃“台独”立场,我们不能与之开展党际交流。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民进党要继续听其言、观其行,绝不能呼应它以“台湾前途决议文”处理两岸关系。
二要积极应对岛内选民结构变化,拓展两岸交流对象
1、加强与台湾青年群体交流。“首投族”的人数还会逐年增加。这些年轻人在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教育下长大,国家认同模糊,错误认为岛内很多问题是大陆“霸凌”所致。我们可安排大陆80后、90后与他们交往,不要附加太多条件,只求增进彼此了解。这是直接落实习主席所强调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心灵契合必须从了解做起。
2、加强与台湾专业人士交流。岛内很多专业人士学识较好,国际化经验丰富,有长期建设水库、高铁、高速公路等经验,但因台湾基础设施几已完备而面临失业。我们的“一带一路”计划,要走出去在很多国家修建基础设施,可吸收这些人的专长,达成共赢。
3、加强与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及全岛村里长交流。岛内县市长要连任,必须繁荣地方经济,都强调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村里长是岛内最基层的民选官员,有7800多人。他们接触基层百姓最频繁,是传统人际关系的枢纽点。为数众多的基层百姓很难从两岸政策中直接获利,却可以从很多地方获取扭曲大陆的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