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驶故意坠机 飞行员自杀都选此法?
资料图:24日遇难德国之翼空客A320客机副机长生前照片。
【欧洲时报网】26日,本月24日在法国坠毁的德国之翼空客A320客机事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经法国坠机事件调查高级检察官Brice Robin证实,根据失事飞机黑匣子的声音数据分析,可以判定该客机副机长故意将机长锁在驾驶舱外,人为操纵飞机坠毁。
骇人听闻。既不是外界猜测的恐怖袭击或糟糕天气,也不是技术失误或者飞机故障,而手握飞机操纵杆的飞行员,用短短的10分钟,平稳下降,冲向雪山,直至坠毁。
飞行员自杀是禁忌?
在以往空难事件调查中,“飞行员自杀”是个禁忌。也就是说,即使证据充分,“自杀”一词也极少出现在空难原因的调查报告中。
但是,客机飞行员自杀造成的空难,并没有因被视为禁忌而减少。
近20年间,由于飞行员自杀导致的著名空难还有下面几起:
1999年,埃及航空公司990航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楠塔基特岛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坠毁,机上217人全部遇难。3年后,美国调查人员在空难最终报告中认定,客机副驾驶盖米勒·巴托迪趁单独在驾驶舱时关闭了自动驾驶,手动驾机冲向海面,口中念念有词。
尽管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断定,是巴托迪的行为导致坠机,但在长达160页的调查报告中并没有使用“自杀”一词,只称副驾驶“动机不明”。埃及官员也拒绝承认“自杀说”,坚称空难由机械故障引起。
1997年,新加坡胜安航空公司185航班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飞往新加坡途中在河中坠毁,机场10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美国调查发现这架波音737型客机是“人为坠毁”,但印尼方面的调查却没有给出确切结论。
2013年11月,LAM莫桑比克航空公司470航班在纳米比亚坠毁,机载33人全部身亡。负责事故调查的莫桑比克官员表示,初步调查表明,飞行员故意让客机坠毁,但尚不清楚动机,也回避了“自杀”的说法。
2014年3月8日,满载227名乘客的马航MH370航班在大马和越南边境失联,10个月后被定义为失事。由于飞机与黑匣子的“失踪”,空难原因至今无法盖棺定论,但部分舆论认为:这是飞机驾驶员的自杀行为。
飞行员自杀都选择坠机?
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德国失事飞机副机长已有心理问题。2013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一份调查结果:2002年至2012年间,美国发生的2758起空难事故中,其中8起由飞行员自杀所致,约占总比例的0.3%。
报告显示,这8名自杀飞行员都是男性,其中4人体内检测有酒精,两人检测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这些飞行员中既有刚刚失恋的21岁青年,也有存在酗酒史、曾扬言驾机自杀的69岁老翁。8人中有7人独自驾驶飞机自杀,1人机上载有一名乘客。
报告也承认,还是难以预测和防止飞行员驾驶飞机自杀,而且这类事件“很可能不会对外公开或者得到承认”。但其实,就是来自各方的压力让飞行员们的心理出了问题。
工作压力巨大
飞行员是飞机的直接安全负责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空中的天气情况、前后机距离、空域活动状况、飞机频繁活动段等内容都需要他们准确感知。
外部环境变化和高强度的工作安排等原因,形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逐渐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导致过度紧张或丧失工作热情。
飞行员行业竞争压力也会造成心理负担。根据《飞行员心理健康指南》的数据,飞行员群体中:30岁以下的飞行员表现焦虑高于30岁以上飞行员;副驾驶的焦虑、敌对、偏执的倾向性比机长高;飞行时间在1000-3000小时之间的飞行员SCL-90总分、强迫、睡眠和饮食、躯体、抑郁、精神病性得分高于飞行时间1000小时以下和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员。
职业危险性极高
表面上看,高薪、帅气的飞行员令人羡慕,但其实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行业。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职业伤害致死情况全国普查》显示,飞行员在最危险的职业中排名第三,排在第一、二位的是捕鱼业和伐木工。2012年,71位飞行员以及随机工程师在工作中遇难。职业危险性之高,确实给飞行员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据汉莎官方承认,飞行员只经过了定期身体健康测试。现有的研究也难以预测和防止飞行员坠机自杀的可能。如果是普通人,自杀行为形成的原因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难题。如今,很多有自杀意向的普通人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电话求助等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得到沟通和帮助。
但在密封的飞行驾驶舱内,即使是有多年驾驶经验的飞行员,也会产生紧张和压迫感,从而诱发生理和心理的突发疾病。
但不论如何,在经过调查后,如果确定有人以“自杀”之名拉着149个无辜的生命一起撞向雪山,这就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自杀。或许,这算是一场“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