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94605,.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 因半年前微信聊天内容遭遣返,.2016-03-03 08:49:28 ,.吕文宝,.吕文宝,.middle

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 因半年前微信聊天内容遭遣返

  韩先生1994年从北京来到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森大学攻读电脑专业硕士学位,那时全校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不到20人,来自台湾的留学生倒是不少。20年过去了,毕业后留在本地区工作的韩先生眼看着中国留学生队伍迅速壮大,乔治·梅森大学中国大陆留学生的数量至少是他上学时的30倍,中国学生遍及美国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4到2015学年,中国大陆在美国大学留学的学生数量达30.4万人,约占在美所有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3,在所有输美留学生国家和地区中遥遥领先。而1995到1996学年,中国大陆在美留学的学生不到4万人。如今,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印度、韩国、沙特、加拿大、巴西、中国台湾、日本、越南、墨西哥。其中印度学生13.3万,不及中国大陆学生一半。中国台湾学生不到2.1万,连续7年减少,只是其巅峰期(1993到1994学年)的一半多。

  数据显示,2014到2015学年,中国大陆留学生数量比上年增加10.8%,是过去8年增幅最小的一年。中国来美大学生数量过去8年有5年增幅在两成以上。谈到中国学生持续猛增的原因,美国国务院负责教育与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伊万·赖恩对《外交政策》网站说:“中国中产阶级对孩子的教育更感兴趣。从全球来看,人们认为在美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中国人想在21世纪具有竞争力。”

  近年中国大陆留学生出现的新现象是,在美留学的本科生数量迅速增加,并超过了研究生。本学年中国大陆留学生中,本科生占41%,研究生占39.6%,其它是短期交流和实习的留学生。教育界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来美读高中的中国学生数量近年在持续猛增中。2013年美国共签发中国中学生来美留学签证近3.2万个,是8年前的50倍。加上中国的国际高中兴起,许多中国学生为避开高考,在国内直接通过考SAT等来美留学。2012年到2013年,中国内地学生赴港参加SAT考试人数接近4万。

  随着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一些与留学生有关的负面新闻不断传出。其实“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也不足为奇。韩先生对新老留学生的比较有切身体会。他说:“20年前的留学生大多吃得了苦。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能留下来,多数人换了专业。那时留学生的花费一般都靠自己,边打工边读书,把牢底坐穿也要死磕出头,没听说有人半途而废的。”韩先生说,老留学生群体比较像橄榄球,顶尖和落后的比例都不大,多数是在中间部位。而现在的新留学生群体呈现哑铃状,“学霸”比老留学生更多,但半途而废、混日子、糟蹋钱的“学渣”也多了,中间的比重不如老留学生大。韩先生认为,新留学生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要强于老留学生。当年老留学生很少参加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除了课业之外也很少与美国同学打交道,新留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参与校园活动的活跃程度要强多了。

  中国留学生如何融入美国校园主流生活,而不是中国学生扎堆,也越来越引发关注。许多美国学校为了帮助中国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而推出许多措施。比如伊利诺伊大学开始以中文播出橄榄球赛;普渡大学在学校精神健康中心配备了会讲中文的学生辅导员等。

  美中学生的理解与融合是两国政府推动双向留学的重要原因。赖恩说:“这些中国学生来到美国校园,有助于在中美之间建立桥梁。当我们有合格的中国学生来到美国校园,以及合格的美国学生去中国校园时,我们就能够在两个国家之间建立更强劲的联系。”

  经济收益当然也是美国鼓励外国学生来美留学的重要原因。现在得到奖学金的外国学生比重越来越小,相反有些学校还专门给外国学生定了更高的学费标准。国际学生去年一共为美国经济创造了3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中国留学生是主力军。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去年中国大陆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98亿美元。中国学生成为许多美国大学甚至地方经济的“摇钱树”。比如在美国中部的艾奥瓦城,中国留学生就为当地经济贡献了约1亿美元。

  在中国学生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的同时,美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到海外留学。2013到2014学年,美国学生到海外留学的数量创纪录,达到30.4万人,亚洲依然是美国学生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其中,到中国大陆留学的美国大学生数量连续第二年减少,2013到2014学年为13763人。

  总的来看,美中留学生双向流动,中方存在严重“逆差”。或许这正是前几年奥巴马政府力推“十万强计划”,现在又推“百万强计划”的重要原因。奥巴马今年宣布准备启动“百万强”计划,目的是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

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投身旅游业成留澳新途径

  据澳洲网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的到来,澳大利亚塔州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新增人口为从事旅游行业的留学生,他们精通中国普通话,无论是做导游还是自己办旅行社,他们为无数来塔州的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旅游体验。塔州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家”。

  留学生纷纷投身旅游业

  澳新网25日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投身到塔州旅游业当中,尤其是精通普通话的留学生,他们或者做导游,或者自己创业办旅行社等,为来塔州的海外游客带来了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

  在此背景下,塔州旅游局(Tourism Industry Council of Tasmania,TICT)携手塔州大学(University of Tasmania)计划将在今夏推出一个留学生就业配对计划(International Student Job Match Initiative)。

  TICT首席执行官马丁(Luke Martin)表示,很多留学生导游因为工作优异被聘为全职雇员,甚至还享有行业专家的待遇。因此,他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种现象进行鼓励,尤其是那些已意识到可能需要普通话或翻译人员的旅游从业者。”马丁还称,“只要中国游客数量保持增长,旅游业对精通普通话导游的需求就会一直存在。”

  旅游业助力留学生留澳

  据悉,很多亚洲留学生想要在毕业后继续留在塔州深造,如提高英语能力等,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无奈地离开。但马丁表示,“如果旅游业能够弥补这个遗憾,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称,“如果我们能为他们提供留下来的理由,如至少一年的居留期,他们回国后一定会为塔州积极宣传。”

  为应对夏季旅游旺季,塔州旅游与信息中心(Tasmanian Travel and Information Centre)经理赫罗伊斯(Alex Heroys)曾聘用了两名留学生协助中心的工作,其中一名留学生已是中心的永久雇员。

  中文导游化解文化差异

  此外,塔州公园与野生动物服务处(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也在今夏组建了首支会讲普通话的巡逻队伍。他们的工作就是减少文化差异,为中国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同时向中国游客传授丛林徒步与保护大自然等各方面的旅行知识。

  来自马来西亚的林拜伦(Bryan Lim)就是塔州公园与野生动物服务处巡逻队的一员。他今年21岁,于5年前来到塔州,在当地一所大学学习动物学。

  林拜伦表示,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在工作中,他能够将自己对塔州独特美景的热情传递给更多亚洲游客,而且他也愿意继续做下去。他还表示,在他接待的亚洲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城市,他们从未看到过诸如费尔德山国家公园(Mount Field National Park)这样荒凉而又令人震撼的奇景。

  《澳大利亚人报》2月29日文章,原题:有钱的学生引领中国购物潮 对于澳大利亚零售商来说,中国的年轻游客堪称一座金矿,由于家里父母和长辈的慷慨,他们中不少人都很有钱,他们在澳消费额超过所有中国游客消费额的一半。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入境旅游市场,年消费额超过77亿美元,而年龄在20-29岁的中国访客(往往是到澳洲留学),正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力量。

  据澳大利亚旅游调查局的国际访客数据显示,20多岁的年轻群体花费占去年中国访客总花费的54%,45-54岁占14%,55岁以上仅占7%。

  年轻人的花销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但他们也花掉3.81亿美元用于购物,包括购买2.26亿美元的非必需品带回国。

  许多中国人购买维生素、保健产品和婴儿配方奶粉,但更广的零售市场开始看到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潜力,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也日益视澳大利亚为购物目的地。里昂证券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排在中国游客购物目的地名单第15位,高于一年前的19位。

  国泰思科的市场营销专家孙本(音)表示,年轻购物者给零售商带来机遇,主要因为他们属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一张嘴,六只钱袋”一代人。他说:“出于教育原因,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更有可能来澳大利亚,也意味着他们呆得更久,花钱更多。”

  去年,有超过13万中国人来澳学习,其中24岁的王爽(音)和26岁的李玲(音)都喜欢购物,她俩每年至少回国探亲一次,每次都带上购买的各种商品,把行李箱塞得满满的。

  据预测,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中国访客市场将增长到130亿美元。(丽贝卡·厄本,汪析译)

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调查统计。

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调查统计。 钱江晚报 制图

  日前,爱荷华大学的杭州留学生小倪因在社交网络上张贴持枪照,并发布不当言论,被学校视为危险人物,面临着被学校处理的后果。这让在美的中国留学生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报告,美国只有56%的大学生能够在6年之内完成本科课程毕业。这种“宽进严出”的大学文化,加之中国留学人数的不断攀升,导致中国留学生被美国高校开除的事件频频发生。

  2月26日,记者拿到了一份《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这是总部位于美国宾州匹兹堡市的厚仁教育在NAFSA(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大会发布的,也是继2014版白皮书后,该机构再次聚焦“被开除中国留学生”这个话题。

  该机构首席发展官陈航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们调查了2013年、2014年、2015年的1657个案例,里面可以看出不少内容。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学术表现差是造成中国留学生被开除最主要的原因,占了总样本的57.56%,并普遍存在于各类学校。

  陈航介绍,美国高校对学生最低绩点(美国大学的分制,分为四分制,即1、2、3、4,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计分方式,相当于中国大学的百分制)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下,本科生需要2.0的绩点,才能顺利注册下一个学期和完成学业,而满绩点是4分。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绩点,学校会先给出一次警告,通知学生已处于被开除的高危区段,若下一个学期仍不能达到规定绩点则会被开除。

  让人吃惊的是,案例中有部分学生的绩点非常低,甚至是零分。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几乎所有的课程作业和考试都没有取得分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美国大学开除制度的严肃性,往往抱着玩到最后一秒再突击的侥幸心态。而在美国大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绝不是一蹴而就或是可以凭侥幸取得的。”

  陈航告诉记者,以前出国留学的大多是精英分子,一说到中国学生,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勤奋刻苦”。但现在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很多是在国内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不过,因成绩差被开除是所有在美学生的通病。

  而“学术不诚信”这个毛病,在中国留学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它在被开除原因中排名第二,占总样本的22.98%。

  上周召开的ICAI(国际学术诚信会议)分论坛上,陈航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术诚信办公室的主任一起发表了演讲,专门探讨中国留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

  他原本以为,这么窄的一个话题不会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有多大关注度。但没想到,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听众大多是美国高校负责评定学术诚信的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学生去留大权的教务长等。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会在开学初安排一个新生介绍会,老师会非常具体详细地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学术不诚信,一旦触犯,将面临严格的处罚。“但只靠一次介绍会就让中国留学生真正学习到美国高校的游戏规则,实在是太难了。”

  陈航说,在美国高校,学术不诚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例如对答案)、代考或代课、成绩造假、想改成绩被举报、保留往届考卷、伪造导师签名等等。

  有些学术不诚信行为,中美有不同解读。

  陈航举例,在SAT、托福(课程)等考试中,中国学生的备考已经成为一项产业。中国学生和家长认为,刷题正是努力备考的表现。但美国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术不诚信。“取消SAT等考试成绩后,很多中国家长还很不服气,觉得你是出题方,你为什么不把试题出得难一点呢?”

  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中学甚至大学阶段都缺乏学术规范的教育。陈航的女儿在美国读初中,老师已经开始教她怎样规范地引用文献。而很多中国学生,常常引用大段他人的文章而不加备注。这在美国大学,也被视为学术不诚信。

  陈航在ICAI上向美国教育者呼吁,双方要互相理解,共同帮助中国学生适应在美国的学习,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是受文化差异和环境的影响。。(张冰清)

中国留学生花大钱抢美国H1B工作签证只求中签

  2017财政年H1B申请即将启动,包括成千上万中国留学生的申请者,纷纷想尽办法增加中签率。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我想留在美国工作,爸妈支持我,所以无论如何我今年一定要中签。”日前已经送出两份H1B申请的Alice,好不容易找到两家愿意聘用她的公司,但这些小企业,都表明“无法负担申请费用”,因此来自广州,去年从香槟伊利诺大学(UIUC)毕业的Alice,“台面下”自愿全额支付申请费与律师费,只因这两份投下重资的H1B抽签文件,是她留在美国的“唯一希望”。

  距离2017财年H1B申请启动的4月1日,仅剩不到一个月,由于今年中签机率恐将更低,成千上万计划申请H1B的中国留学生,有不少“不惜血本”,自付所有费用,想尽办法,透过至少两家公司送出申请文件,希望藉此增高中签率。

  根据了解,目前一般律师事务所的H1B送件申请服务,每件行情约2500元(美元,下同)到3000元间,其中一半费用,必须在申请时付清,另一半费用中签后才需支付。

  而移民局申请费用方面,如果是25人规模以下的公司的标准费用,包括基本申请费为325元、雇主费要750元、诈骗防护费500元、加急服务费(premium processing service)另加1225元。其中加急费更被传为“不加急不会中”,让留学生们宁愿多花1000多元,只求“抽中”。

  换句话说,如果是申请者“台面下”完全自付的情况,一份小公司的H1B申请,未抽签前,就要花掉将近5000元费用,Alice说:“没错,参加今年的H1B抽签,到现在我已经花了快1万元了。”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在澳洲,很多来自他国的留学生都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有更多尝试,释放自己另一面。

  雅加达女孩雅丽达(Dea Arida)家教严,父母从不允许她去看朋克音乐表演,认为后者很危险腐败。但自她来到澳洲之后,终于可以尽情享受朋克表演了。然而每当父母来澳洲看望她时,她都要把墙上的票根撕下,后来雅丽达的妹妹来了,她才承认,自己是个朋克粉丝。

  据悉,五年前,雅丽达赴澳留学,父母担忧她的安全,提了很多建议,如不能让男生过夜,不要喝酒。但雅丽达心里知道,她想来澳洲,也是因为这里很自由,可以特立独行。

  据悉,在澳洲,大部分是亚洲人的50多万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澳。其中很多留学生在澳洲依然较隔绝,只和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但对其他人来说,他们没有了家庭压力和很多规则,非常自由,喝酒聚会也很经常。

  雅丽达说,来到澳洲,很多留学生都感觉更自由了,可以做家里不能做的事。“在家里,我的朋友约会都不能穿短裤,这里就很随意了。”

  华裔留学生Joanna Wiyono也赞同。她在家都不敢喝酒,但在这里就可以试很多不同的事。回国后,她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变了。在澳洲,她看到了一个更包容的社会,你可以结婚或不结,你可以生孩子或不生。因此她想留下。

  融入澳洲也不简单,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付宗怡(Zongyi Fu,音译)为此还专门去看球赛。她还发现要学习西方的流行文化,网络用语及澳洲运动等。

  付宗怡想找个比上海小且更安静的地方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她选了墨尔本。澳洲让她可以做一个暂时的陌生人,因为这里没人认识你,很放松。但付宗怡的一个朋友却想得到更多,更反叛。“人都有双面性,在澳洲我可以释放‘邪恶’的一面,回到中国我就会变回来。”

  来自新加坡的Brenda Tang开头也很不适应澳洲生活,但经过努力后,她也认识了不少当地朋友。 (杨淑娜)

  台媒称,日前一位中国留学生只因为大半年前在微信聊天中,向朋友透露“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临时挂一下身份”,没想到这段久远的聊天纪录,竟然在入境美国时被海关看到,被盘问三个多小时后,立即就被遣返回中国。

  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2日报道称,洛杉矶的陈小姐2月26日下午去机场接朋友S(化名),飞机下午4时多就降落了,但迟迟不见朋友出来。期间陈小姐给S打电话、发微信都没有反应,在机场耗了几个小时也联系不到朋友。

  直到晚上12时半,陈小姐才接到一条S从微信上发来的语音,“我被遣返了,你回去吧”。她当即就惊呆了,“S遵纪守法,在美读书多年从不惹麻烦,为何无端被遣返”?直到十多个小时后,即27日下午,S已飞抵中国,才委屈的向她讲述在海关的遭遇。

  S在中国读大学时参加“2+2”项目,即前两年大学在中国完成,后两年在美国完成。她五年前以国际学生签证F1来美读书,在西部一所州立大学完成大学学位,并申请到留学生毕业后工作一年的OPT项目。不过近三年来OPT学生争抢工作签证(H1)形势严峻,她2015年与H1失之交臂,而一年的OPT也到了尽头。如同许多想留在美国的留学生一样,S在洛杉矶报名了一所大学,用该学校签发的I20“挂身份”,得以合法留在美国。不过她承认,这所学校对学生要求不严,一周去学校一次即可。

  2月中旬正值中国新年和亲戚婚宴,S向学校请了半个月假回中国,没想到26日下午返美时却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烦。S与海关对话时,最先被质疑,“为何此时离境,既不是寒暑假,也不是春假,学校不正应该忙着期中考试吗”?海关看了她的I20表格后,又开始质疑学校不正规,认为她有移民倾向,让她进了“小房间”。

  进小房间后,一位男性老美海关官员找S要手机,她只有老实上交。S眼睁睁看着海关,在她面前用手指飞快滑动手机萤幕,“好像是在翻手机内的照片”。随后还给另一位女性海关官员看。后来海关离开,S一人坐在小房间等了几个小时,一直没动静。等男海关回到小房间时,他手上拿了几张列印出来的纸,将这几张纸展示给S看。

  原来这几张纸上全是S早在2015年时,用微信和另一位朋友的聊天纪录。S当时用中文和朋友说不喜欢这间学校,“不是真的想上学,只是临时挂一下身份”。

  看到一位美国海关找到自己很久以前与朋友在微信上的中文聊天纪录,S当时就被吓到了。海关问她这段纪录是否属实,S老实承认。海关因此认定她学生身分不实,拒绝她入境美国。

  随后又有一位女海关官员来小房间,对S进行搜身检查,不过没有发现可疑物品。后来男海关告诉S,决定要将她遣返回中国,但允许S“用一句话”通知接机的朋友。在折腾了近八小时候后,S在海关的监视下,给陈小姐发了一条语音微信,“我被遣返了,你回去吧”。

  不久后,她就立刻登机,飞回了中国。在飞机上,S查看自己的手机,想找到那段“害了”。她的聊天纪录,但却怎么都找不到。S心生疑惑,这段半年多以前聊天纪录似乎早就被她删了,但海关竟然还能找出来,让她感到不寒而栗。

  就在2016年2月,“加拿大家园网”消息称,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入境加拿大时,被海关查出手机微信中存有“疑似未成年人淫秽视频”,随即被遣返回中国。

责任编辑:吕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