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口述实录:“末代皇后婉容”背后的故事
海外网5月31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说起罗历歌,你也许会问她是谁?提起电视剧《末代皇帝》与扮演溥仪的陈道明演对手戏的婉容,也许你就会说,哦!是她呀!想当年,她是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大名鼎鼎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响当当的青衣台柱。现在,她是生活在美国的一名成功的商人。想知道她华丽转身背后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罗历歌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里扮演皇后婉容。
罗历歌近影。
● 北京人艺领我走上舞台
我是1981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班的,当时招我的是蓝天野老师。我们那个班是文革后第一批择优录取的,当时有1300多人报考,最后挑了14个人(9男5女),宋丹丹、王姬都是我的同班同学。我自认为在考生中不算太出众,眼睛还小,怎么就考上了呢?事后我问蓝天野老师,天野老师说:“我看中你身上朴实、自然,靓丽的气质,这是人艺最需要的。”
还未毕业我就被蓝天野老师选中,在他执导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剧中扮演女主角西施。用一个还没毕业的学员当主角,那时人艺里反对声音不少,领导和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戏会失败。蓝天野老师顶着巨大的压力,他说,他就是需要年轻、真纯、质朴的演员来演,而且为剧院培养新人也迫在眉睫。
我也为老师捏把汗,我的性子属于不服输,于是,暗暗下决心好好演。一开始,我就做了大量案头工作,阅读了很多春秋战国时的文章。西施,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古代四大美女,有着沉鱼落雁之貌。剧本是白桦老师写的,对白如诗一般。我一开始就把她想象成一个仙女,排练时,西施出场是一个背影,撑着船出来了。我那时年轻,身材也好,就使劲演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唯美意境,飘飘欲仙地来了。撑船上岸后,还是做仙女状,在一片诗情画意中,我闹得自己连路都不知怎么走了。
“打住,打住!”蓝天野老师喊道,“西施就是一普通农家女,浣纱女!她上岸后,拉缆绳、系船,怎么自然怎么演。”天野老师的话一下子把我打回‘原形’,让我茅塞顿开,马上抓住了人物的基调,后来我因这出戏还获了个新编剧目表演奖。
到了演毕业作品《家》的时候,我就成熟多了。那个戏我们全班同学都上,记得我演女主角瑞珏,王姬演梅表姐。这个戏还是天野老师执导,他教我们舞台上怎么表演自然而不泄塌,不把自己‘挂’在戏外。他常说,演员在舞台上,每时每刻都要有戏,哪怕是当观众的目光没有在你身上时。这个让我琢磨了好一阵。人艺还特别强调舞台上表演的自然,不是表演的表演,这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1984年,我因饰演瑞珏,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戏剧表演梅花奖。我在人艺从老师那,从老一辈艺术家那学到了很多,我现在还常常在想,如果我一直待在人艺,我会做得更好。
北京人艺文革后第一批录取的演员班成员,图为形体舞蹈课后合影,前排右二罗历歌,左三宋丹丹,右三王姬。
左起:罗历歌、宋丹丹、李珍、王姬
罗历歌因在话剧《家》中饰演瑞珏获得戏剧梅花奖。
● 最遗憾角色:婉容
之后,我在话剧《流浪艺人》中一人分饰两角,出演母亲与女儿;在《WM-我们》中饰知青白雪,在《北京人》中饰素芳等,我也“触电”,拍过电影、电视剧。虽然电视连续剧《 末代皇帝》中的女主角婉容皇后被很多人知道,但这却是我最遗憾的一个角色。
《末代皇帝》后期制作时,我已经赴美国,由于签证、学业等原因,我无法回国做后期配音。因此,电视剧里婉容不是我的声音。你知道后期配音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不仅能弥补前期拍摄中的一些不足,还能重塑形象。后来,他们把《末代皇帝》的录影带寄给我,我发现陈道明在后期配音时做了许多改变,那种抑扬顿挫处理得太好了!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我自己配音,我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处理得会更到位些。但没办法,遗憾就是遗憾!
在中国那段时间,我的演艺事业可谓如日中天,但我也察觉到我的表演陷入的一个瓶颈——大家把我给定位了,就是一个“大青衣”。在人艺,我好想演现代戏,但大家不敢用我。为了能上现代戏,最后,我跟导演说,让我当群众演员都成!虽然我的群众演员演得非常出彩,被导演认同,但我觉得这不是办法,于是我决定要突破瓶颈。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到电影学院或戏剧学院进修,一是出国深造。当时我的圈子里有出国的氛围,陈冲走了,王姬走了,她们的选择对我影响挺大的。
那时我挺自负的,觉得自己在国内是top的,就凭着我在国内的成就,闯百老汇、好莱坞没问题!1987年,在男友的帮助下,我得到了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戏剧系当访问学者的机会。
● 到美国三板斧砸我没声了
到美国前,我与王姬发誓,我们好莱坞见!没想到,到美国后,一进课堂,我就晕了,老师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教授以为刚开始都得有个过程,没想到,两个月过去了,我还是听不懂,我们系主任认为被我骗了!上表演课,他们特别喜欢我的表演,但是,我不会交流,只会说“I feel good,I feel very good!”好几次从教室里出来,我冲进厕所大哭。我的同学们都挺好的,一个劲安慰我,说:“你不会说,那就写出来吧。”可我也不会写!我成了一个聋哑人!!
那时我回想起出国前男朋友跟我说的:“多学英语,有多少英文就能做多少事,哪怕多记几个单词都好。”可当时我听不进去,还跟他说:“我是演员,模仿能力强,再凭我聪明劲,到了美国,没几天,英文就‘叽里呱啦’了!趁我还在国内,还是多拍几部戏,多演几场戏吧。” 现实是残酷的,3个月后,学校取消了原来提供给我的生活费,我跌到了谷底。
访问学者是可以上英文课的,于是,我去上ESL班了。刚进班时,写作老师发愁了,Lisa(我的英文名)什么都不会,到时怎么毕业啊?而结果是学期结束时,我的成绩排在全班第二名。我们中国人就是能吃苦!从学英语的过程中我发现,责任、用功比聪明重要多了。
1991年美国移民法作出调整,艺术类杰出人才可获得绿卡身份。我的先生(到美国后,我和男友结婚了)对这个信息做出了最快的反应,让我申请杰出人才移民。我的申请非常顺利,4个月就批准了,我是全美艺术杰出人才第二个拿到绿卡身份的,编号的NO.2,这要归功于我先生,所有材料都是他帮我准备、翻译的。
杰出人才需要美国本土知名专家的推荐信,当时我想到《推销员之死》的剧作者、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1982年,米勒应北京人艺邀请,到人艺导演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 。1983年5月7日,该剧在首都剧场首演,第一轮演出持续到8月18日,共演出50多场,并出现了场场爆满的演出盛况,影响巨大。由于米勒到过中国,他知道梅花奖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我决定试一试。我先生起草了一封推荐信,给米勒寄去。很快,米勒就签字寄回来了,我们欣喜若狂!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我把这些材料展现在移民官面前时,移民官看到了米勒的亲笔签名信,他认为我是成就巨大的人,在面试时竟让我给他签名,哈哈,一切都乱套了!
有了身份后,我还打算继续读书,但因发现怀孕了,读书计划就搁浅了。大女儿出生后,由于先生还在攻读博士学位,家中经济紧张,于是,我到离学校不远的一家餐厅打工,做Waitress。我觉得我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都能乐观地对待,找到安慰与快乐。
餐厅里的Waiter和Waitress都是俄亥俄大学的学生,我想着去餐馆打工,一可以减肥,二可以练英文。刚开始上工时,我见到客人唯一的想法就是“少点点呀”,因为我听不太懂。我只能跟客人说,我英文不好,你说慢一点。那些客人可真好,他们说:“英文不好没关系,只要你面带微笑服务就行了。”就这样,从刚开始讲一句英文我就想跑,一年后,我成了餐厅的领班,可以训练“老美”新手。
我工作的餐馆是当地很有名的一家泰国餐,平时一个人要顾3-4桌,到了周末更忙,进进出出大家都是一溜小跑。有一天,先生和一个朋友来餐厅吃饭,看我这么忙碌,他特别心疼,于是,他就下决心,毕业后,自己创业,不让我这么辛苦。
● 转行开公司
被客户告上法庭
我先生对商机有天生的敏感,博士毕业后,他决定自己开公司,我就跟着上了“贼船”。我们的生意从贸易、来料加工开始,一步步做大,现在我是公司的运营总监。回想起20多年来走过的路,也是充满艰辛。其中最难忘的是公司转型从贸易到汽车原配件生产(OEM)后不久,我们被客户告上法庭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们为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家GM、Ford汽车配件的工厂供货,我们把接来的图纸,样品,订单在中国找工厂定制,而后,中国的工厂直接把货发到我们客户手中。有一次,我们的客户欠了我们几十万,多次催促,对方都不付款,欠款太多了,还挑一些小毛病来扣货款……无奈中,我们只好警告他,再不付款,我们就断货……客户一听我们要断货,马上急了,因为那是给GM供应的汽车配件,GM的流水线是不能停的。于是恶人先告状,将我们告上法庭。
我接到法庭传票那天我先生刚好去了中国,我一看法庭把我公司的运作都冻结了,而且后天就开庭!等我先生回来是来不及了,到时上不了庭,藐视法庭罪可大了,于是,我马上去找律师。经一位纽约的律师介绍,我在俄亥俄州找到了一家律师楼,据说那是当地最好的律师楼,律师费每小时600美元。记得第一星期我们就花了7万美元的律师费。
贵是很贵,但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只能先这么着。律师楼接案后,马上向法庭陈情,说因为业主在中国,无法后天到庭,可否暂缓上庭。这燃眉之急算是解了,一周后,我先生回来了,我们去了当地,换了个每小时150美元的小律师楼。
为了这个官司,我们收集了很多材料,最后给律师提供的材料整整一个箱子,现在我还留着这些材料。最后,他们主动和解,满足我们的诉求。官司和解之后,我们跟这个客户还合作了几年。后来,我们才知道,很多时候在美国打官司是很平常的事,生意场上,常常用打官司作为缓解矛盾,寻找重新合作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