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雪华人小哥凌晨开工 有了他大家才有肉吃
海外网3月15日电 美国这次的暴雪天,让我们去看看让超市有货卖、大家有肉吃的人。
小闫,35岁,来自辽宁沈阳,是华超食品公司的送货员,我们跟踪的,就是他的一天。
凌晨4点半
小闫家住在长岛纳苏郡小村Valley Stream,他说每天5点左右会出发,我们提前到了他家,除了雪花的声音,整个街区都还静悄悄的。
小闫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出门,家里十分安静,只有被我们惊醒的两只宠物狗在叫。小闫说他平时出门的时候家里人都在睡觉,不过今天,他妈妈也被我们吵醒出了房门。我们急忙道歉,她却连声说没事。
和阿姨聊了两句,她是自己2000年来的美国,9年后,小闫带着太太和儿子也跟了过来。说到儿子一大早起床,母亲的语气满是心疼。
怎么不心疼啊,每天家里人都睡得正香的时候,他就出去了,回来得也晚。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来美国太辛苦了。
在门口,我们看到小闫儿子的鞋子。小闫就这么一个孩子,正上小学二年级,每天这么早出门,儿子见不着自己的面,所以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星期天,因为这是小闫唯一一个休息日,“爸爸终于休息啦”。
儿子卧室里的照片墙,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儿子正赖在楼上爸妈的房间里熟睡。
清晨5点
其实小闫一般是6点出门,因为担心雪后的路况,今天提前了一个小时。长岛向来是重灾区,居民区铲雪车更少,不过小闫倒是挺轻松,这可能也跟他车技好有关系——来美国前,小闫在北京替别人开过车,也开过货车,到美国做了些其他工作后,2011年到了华超食品公司,又操起了开车的旧业。
对于天不亮就开车,小闫驾轻就熟。
平时4点半可以下班,昨天挺晚的,因为知道要下雪,送货比较多。到了美国以后是比以前辛苦,但要生活,也没办法。
在路上,小闫给我们介绍工作上的事情。通常他们送的货包括蔬菜、水果和鱼类,鱼类要去位于Bronx的鱼市,但今天下雪,估计鱼不会太多;蔬菜水果,则由来自各地的批发商每天送来华超的仓库。不过即使今天下雪,小闫说,不管供给超市还是批发商进货的价格,都不会临时涨价,更不会关门。
我去超市,他们说比过年的人还多,今天估计没什么人,但超市不休息,不然就没菜,别人没法买了,除非路都不能上,开不了门。
早上6点
接近6点的时候路越来越滑,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多,路况加堵车,小闫一度担心自己掐着点才能到,所幸6点就到了公司附近。公司6点半才开门,小闫就带着我们去一家常去的快餐店吃早饭。
小闫和熟识的华人老板打招呼,还向我们热情推荐他最喜欢的9号汉堡。
给我们买了吃的,给自己买了杯咖啡,小闫去店外面点起了今天的第一根烟。他说自己一天要抽一包,但有时候上班忙得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开工前得来一根。
这时候的小闫有点疲倦,忍不住还打了两个呵欠,但我一问他有关儿子的问题,他精神明显好了一点,笑得还有些腼腆。
一般星期天我休息,他大早上就跑来我被窝缠一会儿,陪他玩一下,再陪他打游戏,Xbox。今天他不上课,待会儿估计就让他奶奶带着他玩雪去了。
小闫儿子的照片
回到快餐店,小闫突然想起今天是礼拜二,又站起来,想去买两张彩票,一般奖金高的时候,他就凑凑热闹买两注。
买Powerball最多就中过4块钱,不过要是真中了,我就去投资啊,开公司,像我现在干的这种批发公司,还开个饭馆,我妈妈我老婆都很会做饭。
虽然觉得在纽约中彩票太难,对于中大奖,小闫还是有自己的“白日梦”。
早上6点45分
公司开了门,小闫带我们进到公司,在休息室放下东西,跟同事们打个招呼,小闫马上去了仓库。
小闫在进公司的时候打卡签到。
小闫工作的华超食品公司仓库,6点半刚开门,已经有很多同事到岗。
换上工作服、戴上手套的小闫进入了工作状态。
仓库并不封闭,因为运货的卡车就停在一边,冷风不停从开着的车库门刮进来,我和摄影师竟然时不时要去37华氏度的恒温室里“取取暖”,但忙上忙下的工人们没工夫取暖,也没工夫怕冷。他们的工作很有条理——分菜部、果部、鱼部和杂货部,把批发商刚刚送来的食物分别抬进卡车后箱,装满就开走,一趟送一个超市。
小闫和同事们忙碌工作。
在仓库里转一圈,我发现这些蔬菜水果竟然来自五湖四海,附近几州的农场,加州、佛州什么的自不必说,还有墨西哥来的六角椒、加拿大来的白菜、中国来的莲藕等等等等,没想到每天在超市里买的寻常蔬果,来的路途这么远。
在仓库里等待运送的各种蔬果
虽然起得那么早,小闫和同事们却都说,其实今天是最不忙的一天,很多供货商雪天来不了,货就少,送货次数和数量都远远不如昨天——极端天气的前夕,超市销售额通常能接近平时的两倍。
在仓库里等待运送的各种蔬果
然而不忙却也不是好事,菜部的负责人小郑告诉我们,实际上,今天开门无论对于华超这样食品公司,还是超市来说,都一定是亏本的。
但是服务业就是这样,只要还能开车就得开门,做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没关系,雪大了回不去的话,就上去睡觉嘛。雪后也还要好几天的时间生意才能恢复,但我们还是会开,在美国赚钱比较辛苦,大家都是这样的。
小郑89年就来了美国,在中国是做理发的,来这儿彻底转了行,适应得倒是很好。我笑说,你还挺乐观的,小郑旁边另一位同事接口说:“当然要乐观啦,在美国要是看不开,迟早都自杀了。”
说这话的是阿隆,98年来的美国,一直干得是和吃的有关的行业,现在在华超的角色是菜部质检员,小郑夸他是“全纽约超市水平最好的质检”。
每天每个供货商的东西来了,就抽样检查,要是不好我们是要退回去的,如果不是最好的,除非很缺货,我们才会要。行家是谈不上,就是做这行做久了,自然就熟了,其实关键就是责任心,负这个责任。
早上8点
8点,小闫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本来他预计因为下雪,Bronx鱼市来的鱼会被延误,但一来管鱼的同事去得早,二来今天可供的也不多,算是最少的一次,唯一到了的几种海鲜早早地到了仓库,装上了车。
今天会被运出去的龙虾和青口
由于公交延误,有一位同事来不了,趁同事确定自己要不要帮着补缺送货的时候,小闫这才回到休息室,扒两口早饭。
不在快餐店吃的时候,小闫一般自己带早饭,因为他有一位贤惠的太太和心疼他的老妈,也因此他一直瘦不下来。
快速吃完早饭,小闫又回到了仓库,听说还需要有人替那位不能来的同事送货,他也揽了一部分,因为今天货少,卡车还没装满,可以一趟送两家超市。
小闫和同事把其余需要送的食物搬上卡车。
出发前,小闫最后和负责人确定货品的种类和数量。
上午8点50分
快9点的时候,我们跟着小闫上了卡车,开始送他今天的第一趟货。这时候降雪已经变成了砸冰粒儿,打在车上都咔咔响,路也滑得厉害。幸好,这也是他们今天要送的唯一一趟。
这就是小闫和同事们送货的卡车。
路面非常滑,小闫说这算是他开过的最危险的路况之一。
开着车,小闫放起手机里的音乐,都是谭咏麟的粤语歌,《朋友》《一生中最爱》《讲不出再见》,小闫说自己喜欢谭咏麟,喜欢Beyond,不管环境怎么变化,留存的还是一代人当时的记忆。
我问小闫会不会说粤语,他谦虚地说“会几句”,说到这个,我想起他刚才和温州同事们谈笑风生的画面,虽然他是用普通话作答,但对于同事的温州话,却都听得懂。我问小闫怎么听得懂那么难懂的温州话,他说工作久了,自然就懂了。
半小时后,我们到了今天的第一站——位于皇后区Rego Park的一家华人超市。一见小闫来,就有人来问“白菜来了吗?有白菜吗?”我问“你们缺白菜啊?”他说:“我们什么都缺啊,昨天都被抢完了。”小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闫协助把货品卸下车。
上午9点58分
快10点的时候,我们到了第二家超市,位于法拉盛,这也是小闫通常送货的区域。比起Rego Park,华人聚居的法拉盛冒雪出门买菜的民众似乎更多,刚在后门卸货区停下,我们就看到一位刚买完菜的女士。
冒雪买菜的民众
也正因为总有附近的居民需要买菜,超市坚持一定开门。
临近中午,法拉盛华人超市里的顾客开始多了一些。
小闫说,每次暴雪天,最吃香的一定是蔬菜,他笑说,“可能是因为大家要吃火锅吧。”11点左右,找超市的人签完单,小闫今天的工作就算基本结束了,最后一步,他得再冒雪把卡车开回仓库。
送完货,小闫同超市员工签单。
上午11点35分
小闫是今天最晚回仓库的员工,食堂的师傅还在等着小闫回来,吃完饭锁门回家。
小闫说,公司每天中午提供三菜一汤,伙食很不错。
吃完午饭,小闫就要下班回家了,在那之前,他还要再去一趟法拉盛买些菜,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顿火锅。今天并不是小闫最典型的一个工作日,通常他和同事们都要忙到至少四五点才能下班。不过这一天并不轻松:开着笨重的大卡车,我们在路上都来了好几次“漂移”;倒车的时候雪大到看不见路,小闫说靠的全是感觉和经验,“不累,但能安全下班真是福气”。说到能早回家,他更是开心,“儿子可能还在玩雪,这次可以和他玩一会儿。”
和小闫闲聊的时候,我问起他在长岛的漂亮房子,他没谈自己养家的辛苦,却提到这个房子妈妈也出了力,“她早年也很辛苦,做过按摩,做过餐馆,还开过家庭旅馆。”我又想起在仓库里遇到的那两位小哥,“做服务业就要风雨无阻地开门”,除了尽心做一份工作的责任,我看到的还有他们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后,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拼搏与努力。
跟拍手记
为了跟拍小闫,我们半夜就起了床,还在雪最猛烈的时候,偏要和他一块儿在高速路上反复冒险。其实在车上几次打滑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幸亏我们今天跟着他,他旁边还能有人说说话压压惊,因为我不能想象一个人天没亮就必须踏出家门,承担这样的危险。
每次采访人物,总想挖出一些采访对象所谓“柔情”的一面,所以我几次问小闫:工作的时候联系家里人吗?休息日要怎么和儿子玩啊?他的回答,实际上都也没什么特别:“也没时间联系他们”,或是“玩游戏”。但不管是家里摆出的照片,母亲在他临走时的一句“小心开车”,或是他拿出早饭时一句略带骄傲的“这个是我老婆做的,这个是我妈做的”,都能看出一个男人和家庭之间的羁绊。儿子,丈夫,父亲,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辛苦的理由和慰藉。
采访里,小闫和他的同事、或者超市的员工一看到我们,都说“你们记者最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我都笑说,“你们不也一样嘛”。但跟了小闫半天,看过他们的工作,我只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实在微不足道——只有他们的风里来雨里去,才能让这纽约市里各处的人,哪怕是在暴雪天,在最恶劣的灾害前,还可以吃上一口菜,喝上一口汤。
纽约那么多移民,新的,老的,都做着最最平凡的事,他们所做的也许影响到很多很多人,但没有人意识到。要说我的报道有什么意义,恐怕就是能让更多人记得这些最默默无闻的脸吧。
跟了小闫半天,追着他拍吃饭走路干活儿,问他各种有的没的问题,其实有一句话,我最想对他说:谢谢你,辛苦啦。(美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