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都是土豪?伊拉克军队曾连工资都开不出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在不少人看来,中东多数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家底厚实,出手阔绰,在国防投入上肯定“不差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解读。
总体而言,中东国家的军费状况呈现3大特点。
首先,增幅明显,军费总额及比例偏高。以第一名沙特为例,最近10年来,沙特军费投入比例一直稳步攀升,2005年,其军费开支占当年GDP比例为7.7%,2008年为8.2%,2013年为9.3%,去年因应打击胡塞武装而产生的军费需求,这个比例遽升至13.7%。
单年沙特军费增幅中,2014年较之2013年,增幅高达17%,放眼全球,能与其比肩的国家屈指可数。2005至2014年间,沙特军费开支翻了一番,增幅达112%。考虑到中东素来是全球军费增长“最狠”的地区,这个数字并不显得很突兀,同一时期就有3个国家的军费开支增幅超过沙特——伊拉克286%、阿联酋135%、巴林126%。
近5年来,中东地区有4个国家的军费开支跻身全球15强,其中,沙特和阿联酋因财大气粗而稳居榜单,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两个地区军事强国也能勉强上榜。但问题在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阿联酋、土耳其和以色列的GDP排名均在全球15名之外,就连军费开支全球排名第三的沙特,其GDP排名也仅为第14名。由此可见,这些国家对军事投入的热衷程度。
事实上,除了土耳其和埃及之外,中东其他主要国家的国防支出都略显畸形。海湾国家的军费占GDP比例一般都在6%以上,动乱国家如伊拉克、叙利亚等国也高于5%,个别年份更是高得惊人。伊朗和以色列也在5%至7%之间。
这些数字均高于同期欧美发达国家(2015年,欧盟主要国家军费开支比例为1%至2%,美国不高于4%),略高于俄罗斯(5.4%),同时远远超过中国(1.9%)、印度(2.3%)、日本(1%)、巴西(1.4%)和澳大利亚(1.9%)等域外大国。
其次,军费开支结构不合理,军购及人事费用份额巨大。受制于极端落后的军工业,海湾国家不得不长期依赖对外军购。例如,沙特每年耗费大笔白花花的银子,用以采购装备及保养、维修,而装备研发、国防工业建设投资却投入甚微。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资料显示,2010至2014年的5年间,沙特共从英国进口45架战斗机、从美国进口38架武装直升机、从西班牙进口4辆主战坦克、从加拿大进口超过600辆装甲车。这些进口武器在数量上超过上一个5年军购周期(2005至2009年)的4倍,沙特也因此直逼印度,跃升为世界第2大武器进口国。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则受累于庞大的军队规模,只能将大笔军费用作人事费。
比如,2010年,土耳其将国防预算的53%用作人事费(包括军人薪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而用作研发及装备费用不足18%。同一时期,美军的这一比例为30.6%,欧盟为22.7%。需要强调的是,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其军队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中东绝大多数国家。土耳其尚且如此,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受军费来源复杂、局势动荡、外界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东军费开支年度起伏较大,几无规律可循。
众所周知,海湾国家的军费严重依赖于石油收入。2014年,伊拉克曾因油价大跌而导致几乎开不出军人工资。2015年,得益于俄罗斯的军事介入,叙政府军在与反对派和恐怖势力的军事斗争中压力骤减,当年军费开支也从2014年的59.5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
埃及的军费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军队的隐形收入及美国军援,资料显示,埃及军方每年在自己的农场和工厂里生产高达60%的必需消耗品,而美国对埃及的军援则大致保持在每年12亿至15亿美元的水平上,这也解释了为何埃及军费开支较20年前增幅并不甚明显(个别年份还有所下跌),却依然能够维持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土耳其的情况则更为复杂,2015年,该国军费开支略微下降,排名跌至全球15名之外。现在看来,而此举既是埃尔多安文官政府打压世俗化军队的重要举措,恐怕也是引发土军一些部队不满的诱因之一。
资料图:美军培训伊拉克政府军。
阿联酋为教训也门竟拿10吨黄金买炸弹
弱国活该挨揍?在现代社会,这似乎是个“不合道义,不通常理”的伪命题,但在位于中东边缘地带的贫弱小邦也门,几个富得只剩油的阿拉伯“兄弟国家”正合起伙来对它大打出手,还美其名曰“反恐平叛”。图为也门战局示意图。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阿拉伯富国悍然动武的“醉翁之意”不在也门,而在伊朗身上,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图为描绘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也门开打“代理人战争”的漫画。
好吧,就算阿拉伯联军的对手——胡塞武装是“叛军+恐怖组织”,那么近期也门战况如何?阿拉伯联军的铁拳又是否已将胡塞武装干趴下了呢?
很遗憾,尽管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带头国组建的干涉军拥有大量美、俄、法制造的先进武器,特别是掌握了制海空权,但他们并没有很快打败胡塞武装。图为在也门境内的阿联酋军队的法制“勒克莱尔”坦克。
相反,胡塞武装不断给干涉军以重创。比如2015年9月的导弹袭击,就造成52名阿联酋士兵和10名来自沙特、巴林的士兵阵亡。另据卡塔尔外交大臣11月11日宣布,一名叫苏莱曼的卡塔尔特种兵近日在也门阵亡。图为阵亡的阿联酋士兵遗体被运回国。
图为2014年8月4日,亲哈迪民兵装甲部队进占空军基地。别看空中战机掩护,地面坦克、大炮进攻,还有反胡塞的地方武装(主要是亲总统哈迪的民兵)积极配合,但干涉军的地面作战效率和推进速度并不为人称道。事实上,现在跟胡塞武装打仗最卖力的主要是这帮“地头蛇”。
2015年7月以来,在干涉军的空中支援下,亲哈迪民兵一度攻占了也门南部4省——拉赫季、 达雷、阿比扬和舍卜沃。但据外媒报道,近日来,胡塞武装已摆脱数月前的颓势,重振旗鼓发动反击,连续夺取多个战略要地,兵锋直逼也门南部中心城市、总统哈迪的政府所在地亚丁。
图为11月8日,胡塞武装重新夺回2个多月前弃守的空军基地。11月7日,胡塞武装重占达雷省第二大城市Damt。11月8日,胡塞武装又夺取了毗邻亚丁地区的拉赫季省的一座具有战略价值的空军基地。同一天,在首都萨那的“东大门”马里卜地区,亲哈迪民兵乘坐的车辆触雷,16人死亡,6人受伤。而充满讽刺的是,亲哈迪民兵曾宣称已控制该地区。
截至2015年11月12日,也门对决双方的战线仍犬牙交错,外界设想中胡塞武装很快全线崩溃的情况并未出现,更不要说前者还控制着首都萨那、马里卜省等战略要地。
图为近日亲哈迪民兵的坦克在马里卜城以西地区作战,此处距离首都萨那还有上百公里的山间公路(伏击战的绝佳阵地)要打通。照这个速度,真不知猴年马月干涉军才能推进到萨那城下。
而且,就算退一步讲,胡塞武装即使出于保存实力的考量而主动撤离萨那,也不可能如普通流寇那样惶惶如丧家犬。因为往萨那以北走不了多远,就能进入连绵起伏、地势险峻的山区,而那里正是胡塞武装的家乡和大本营。图为也门北部山区,连古老城镇都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而在这酷似阿富汗的山地实施清剿作战,可谓困难重重,历来是“谁来谁死”。
多山的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墓”,也门北部山区虽没那么夸张,但从胡塞武装顽强据守当地数十载,令也门政府军、沙特军队徒叹奈何的“光荣战史”来看,胡塞武装山地游击战术的威力不可小觑。图为2013年1月24日,一名胡塞武装人员正在制高点警戒,保护山下举行的盛大聚会。
简氏信息集团专家菲拉斯·阿比·阿里就认为,海湾国家军队在山区可能打不过胡塞武装及其盟友(包括忠于也门前总统萨利赫的武装),因为在这种地区,熟悉地形将被证明是一大优势。图为阿联酋将部分轮战部队替换回国。
面对国内外强敌,胡塞武装并没有服软认输。图为该组织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
另据法新社报道,胡塞武装尽管损失了部分军事力量,但主力尚存,而且放弃了易遭空袭的集群作战模式,转而重新拣起游击战的老本行,化整为零混入百姓中间,让沙特及其盟友的空中打击无的放矢。图为胡塞武装在举行集会,除了手中的枪,外人恐怕很难从装束上将他们与平民区分开来。
而干涉军一方,为弥补数月来连续作战的巨大消耗,也急于外购大批武器弹药。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6日报道,美国务院已批准向阿联酋出售5000多套制导炸弹套件,估价高达3.8亿美元。如果按目前国际金价每盎司(约合28.35克)1085美元计算,这笔钱足可购买10吨黄金。为教训穷亲戚也门,土豪阿联酋也真够拼的。
美方称,这批炸弹中包括4000套用于2000磅GBU-31GPS制导炸弹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套件。图为GBU-31 JDAM制导炸弹。
另有1000套用于500磅GBU-12激光制导炸弹的铺路Ⅱ套件、216套用于2000磅GBU-24激光制导炸弹的铺路III套件,以及用于2000磅制导炸弹的3500枚BLU-117(MK84)通用型弹头、750枚BLU-109侵彻弹头和用于500磅GBU-12炸弹的1002枚BLU-111(MK82)通用型弹头。图为GBU-24制导炸弹。
阿联酋、沙特等海湾富国凭借丰富油气资源所积累的雄厚财力,在打击胡塞武装的战争投入上可谓不惜血本。但问题在于,也门是一个的被部落、族群、教派等诸多矛盾撕裂的“补丁”国家,名存实亡的政府、胡塞武装、部落武装、“基地”组织和南部分离主义运动等各派政治势力的混战,已将这个贫穷的国家搅成了一锅粥。外部势力的介入,只会乱上加乱。
反恐利器!伊拉克新一批米-28NE到货
外媒称,伊拉克国防部6月28日称,俄罗斯向伊拉克交付了新一批米-28NE武装直升机。
据俄罗斯卫星网6月29日报道称,伊拉克国防部网站发布声明称,按照两国签署的合同,供应的军机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打击目标精确度。
声明称:“这些直升机将有力协助地面部队开展消灭恐怖分子阵地、摧毁运送军火的装甲车的行动。”
此前伊拉克强力部门联合作战司令部发言人拉苏尔准将向俄新社表示,俄罗斯之前向伊拉克供应的米-28NE和米-35在从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手中解放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沙特70吨黄金换炸弹?英美大发战争财
据美国沃卡蒂夫新闻网站2016年1月24日报道,沙特在也门掀起的战火已造成数千无辜平民死亡,对此英国和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15年对于也门老百姓来讲是个悲惨的年份,而对西方军火商而言却意味着滚滚财源。
据英国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一份厚达357页的报告称,过去5年,英国向沙特出口武器达80亿美元。仅2015年7至9月的这3个月内,英国防务公司就向沙特出售了价值15亿美元的炸弹和导弹,较此前的3个月暴增110倍之多。
美国同样大发利市。2015年11月,美国批准了一项向沙特供应武器的协议,合同总价达12.9亿美元,包括5000多枚激光制导炸弹、1500枚BLU-109“掩体炸弹”(bunker busters)及1.2万颗其他类型炸弹。
众所周知,胡塞武装在2014年推翻了由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沙特及其盟友指责胡塞武装是伊朗的代理人,并从2015年3月开始,组成阿拉伯联军对胡塞武装展开军事打击。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称,也门战事爆发以来,已有28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由沙特联军的空袭造成的,而后者使用的战斗机和炸弹大部分来自英美。英美也承认自己在为沙特联军的空袭提供情报与后勤支持。
正当英国向沙特军售额暴增之际,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面临的指责日益增多,有人指责他将英国拖入到混乱的中东冲突之中,反对党近日更是在议会上与卡梅伦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苏格兰民族党的安格斯·罗伯逊就批评卡梅伦:“也门已有数千无辜平民被杀,很多是由沙特空袭造成的,而沙特的飞机购自英国,飞行员是英国培训的,所使用的炸弹也来自英国。难道首相大人现在不应该承认英国是造成数千无辜平民死亡的共谋吗?”卡梅伦回应称:“支持也门的合法政府符合英国利益,而且我们是全球武器扩散控制程序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放眼今日之中东,残酷的“丛林法则”仍旧盛行。贫弱小国也门沦为周边乃至域外大国的“竞技场”和“武器试验场”,其不幸值得同情,而发动这场战争的沙特,实际上也是受害者。沙特用来进口武器的27.9亿美元,按照当下低迷的油价(每桶约33美元),必须卖掉多达8400万桶高品质原油(沙特起码要生产10天左右)才能挣到。按当下国际金价(每盎司约1120美元)则能换至少70吨黄金!
作为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西方的炸弹和导弹可以近乎无限地制造(英美1年产的钢铁,如果全拿来造炸弹的话,只怕沙特倾家荡产都买不起),沙特却必须用不可再生的宝贵原油换来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昂贵武器。
从目前也门战局发展来看,沙特已陷入泥潭,进退两难——接着打下去,势必要花更多真金白银买“洋铁”;但如果不胜而收兵,又感觉失了颜面,今后再招呼小弟们组建联军估计就不好使了。于是到头来,这场“黄金换炸弹”大戏的结果,恐怕只能是也门与沙特两败俱伤,而外部玩家赚得盆满钵溢。老股民都知道有个术语叫“及时止损”,意思是发现投资失算后迅速斩仓出局,以尽量减少损失(图为被胡塞武装缴获的沙特联军坦克和装甲车)。然而,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堂堂中东头号富国却参不透、悟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