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尖端军机扎堆亚太威慑中国 在澳派战略打击群
据外媒报道称,美国将在澳大利亚廷德尔空军基地部署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另有消息称,美军还将向澳大利亚空军基地派遣KC-10A“致远”空中加油机,以延长B-1B在中国海疆附近战斗值勤的时间。
在澳部署战略打击集群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1月5日发表了叶夫根尼·达曼采夫的题为《在北澳部署“猛禽”符合特朗普的遏制中国计划》的文章称,
2016年12月16日刊登在俄“军事均势”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援引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的话报道,“为对抗北京的进攻性军事政治步骤”,美国2017年将向澳大利亚一处空军基地派遣第五代隐身战机F-22“猛禽”。他还指出,特朗普上台后,华盛顿将继续在亚太地区奉行严厉遏制中国的政策。这表明,美国意图为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增加热度”。
这则新闻的确引发了密切关注和各种分析。宣布消息的是与美国空军并无直接关联的哈里·哈里斯,光是这一点就体现了五角大楼制定的反华战役战略行动的规模。届时,将会动用美国海军的数支作战舰队(第三、第五和第七),以及美国空军的多支战术和战略航空中队。同时,美国海空军将相互协调,并与亚太盟友联合行动。反华集群的指挥部很可能将是部署在远离中国战役战术优势区域的关岛、夏威夷和澳大利亚的美国海军设施。哈里斯自然没有提到这些细节。
美国早在2016年初就开始在反华框架下使亚太地区军事化。当时,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发言人达明·皮卡特中校指责中国在该地区进行威胁性“扩张”,宣布作为回应,美国将在澳大利亚廷德尔空军基地部署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另有消息称,美军还将向澳大利亚空军基地派遣KC-10A“致远”空中加油机,以延长B-1B在中国海疆附近战斗值勤的时间。这一切意味着,美国海空军正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形成强大的战略打击集群。该集群应具备如下能力:
1.使用B-1B挂载的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对中国现有的一切舰艇/航母战斗群实施致命性打击;
2.使用AGM-158B隐身远程巡航导弹对中国岸上军工和其他战略基础设施实施密集打击;
3.借助F-22隐形战机以及“标准”-6舰载防空导弹缩小中国战术和战略飞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范围;
4.借助“猛禽”为B-1B战略轰炸机在中国边界附近值勤护航。
廷德尔空军基地与中国南海争议区域相距约4000公里,F-22在如此远的距离上作战至少需要进行4-5次空中加油,还要挂载两个副油箱。为何不能将“猛禽”部署在菲律宾的军用机场或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以减少飞临中国南海和中国东海的时间?原因很简单——这些战略基地都在中国中程战略导弹“东风”-21A/D的射程之内。中国火箭军有100多枚这样的导弹。
在廷德尔空军基地部署“猛禽”和其他作战飞机可在今后多年内提供必要安全保障。该基地将拥有3000公里长的广阔防空地带,可在其中建立呈梯次配置的强大地区反导系统。廷德尔空军基地是令中国十分头疼和感到危险的基地。对美国来说,它的用处越来越大。因此可以预料,亚太局势将出现新一轮升温。
“先进鹰眼”即将长期驻日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6日发表了戴夫·马宗达的题为《做好准备,中国:美国海军可能的“隐形杀手”将来到亚洲》的文章称,
美国海军最先进的空中侦察机将于2月份开始长期部署至日本。
执飞E-2D“先进鹰眼”预警机的第125舰载预警机中队将于2月加入位于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的前沿部署海军部队,作为其中的第五舰载飞行联队。该中队将取代飞行老式E-2C机型的第115中队。部署期间,该中队将在“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上执行任务。
美国海军声明称:“这些措施符合海军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设想,该计划会将最先进最高级的编队推向前沿,以实现美国防御日本并保证该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承诺。”
E-2D“先进鹰眼”预警机的加入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海军综合火控防空系统建设的关键,该系统最终将让美国海军的空中和海上设施分别发挥探知和射击作用,在一个体系中进行天衣无缝的配合。正如海军少将迈克·马纳齐尔之前所说,该飞机是整个系统的“关键节点”。
E-2D“先进鹰眼”预警机是海军防御低可侦测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敌方飞机的主要方式。实际上,鉴于它的超高频波段雷达能力,E-2D或许是海军对抗俄罗斯和中国未来隐身战机的王牌。
2016年9月13日,为应对朝鲜刚刚进行的第五次核试验,美空军派出一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在F-15E和F-16战机的护卫下,飞抵韩国平泽市乌山空军基地。
本图集将为您详解B-1B,这位大器晚成的“枪骑兵”。
如果说B-52是美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轰炸机,那载弹量最大、且速度最快的又是哪种机型呢?答案非B-1B莫属。本图集将为您详解这种“大器晚成”的轰炸机。图为2015年2月, B-1B在美国本土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维护训练。
B-1系列轰炸机的诞生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初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亚音速低空轰炸机”项目(SLAB),当时美空军需要一种新型有人轰炸机作为即将下马的B-70的后继机,由于苏联防空军对高空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不断增强,美军开始转而考虑采用低空突防方式。图为XB-70超音速轰炸机,这是美军研发的第一种3倍音速轰炸机。
1964年中期,美空军将方案修改后改称“先进有人战略轰炸机”(AMSA),仍强调低空突防,但增加了超音速突防要求。1969年4月,AMSA获得B-1A的官方正式编号。1970年6月,北美罗克韦尔公司的可变后掠翼方案被美军选中。 图为1971 年 10 月展出的 B-1A 全尺寸模型,机身后展示的是整体式逃生座舱,小图为B-1A的逃生座舱示意图,下方还有制动火箭。(图片来源:空军之翼)。
B-1A首架原型机于1974年12月成功首飞,其余3架原型机也随后相继进行了试飞。B-1A采用了多种当时最新的航空设计技术,例如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不仅能减少飞行阻力,而且还进行了雷达隐身优化设计。图为 试飞中的B-1A原型机。
B-1A的另一种革命性设计就是主翼采用了可变后掠翼布局(变后掠翼范围为15度至67度),可兼顾高速性能和低速起降性能,这使B-1A不仅具有优秀的超音速飞行性能(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而且还能在无法部署B-52的机场起降(B-52的最大起飞滑跑距离为2900米,B-1B为2530米)。 图为B-1B的彩色剖面图。
图为B-1A、 B-52轰炸机(最右)和F-111战斗轰炸机(最左)编队飞行,F-111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
图为B-1A原型机与XB-70轰炸机的珍贵合影。
随着航电技术的进步,与B-52不同,B-1A的乘员数量进一步精简,采用4人制机组,分别是正、副飞行员,进攻系统军官(OSO)和防御系统军官(DSO)。图为 B-1B的机身前部剖面图。
图为B-1B的前部座舱,左侧为飞行员,右侧为副驾驶。虽然仪表板上仍有部分传统仪表,但相比B-52,B-1B的座舱已现代许多,另一大标志是B-1系列的操纵杆采用了类似战斗机的操纵杆,更便于飞行员对机体进行精密操作。
图为B-1B的后部座舱, 左侧为防御系统军官(DSO)工作站,负责B-1B的电子战系统以及自卫措施,右侧为进攻系统军官(OSO)席,负责B-1B的武器系统以及投弹等操作。仪表布置以多块多功能显示器为主。
B-1A的试飞进展顺利,美空军也提出了240架的采购订单,但由于航电技术不成熟,B-1项目的成本不断上涨,到1975年时,单机价格已达7000万美元,涨幅超过了之前的所有机型。1977年1月卡特政府取消了B-1A的生产计划,转而升级B-52机群,以搭载新型巡航导弹。不幸中的万幸是,B-1A的试飞工作仍被允许进行。图为采用三色伪装迷彩的B-1A原型机。
B-1项目取消后,美空军仍在寻求B-52的后继机,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隐身轰炸机,即“先进技术轰炸机”(ATB,B-2是该项目成果)项目,但由于其研发周期长,美军需要一个短时间投产的应急方案,随即于1980年提出了”远程作战飞机“(LRCA)项目,罗克韦尔公司提出B-1A的低限度改进型,取消2马赫冲刺速度,但可以0.95马赫贴地飞行,能发射空射巡航导弹,并进一步优化隐身性能。1981年10月,里根宣布将采购100架B-1B。
按美空军的要求,罗克韦尔公司直接利用2架B-1A原型机改装为B-1B测试机,并表示,B-1B 与 B-1A 通用率达到了 85%,攻击航电系统与 B-52H 的通用率达到90%。图为B-1A与B-1B的外形对比,两者整体区别不大,经过改进后的B-1B,尽管最大平飞速度降至1.2马赫,但综合性能更加成熟(特别是针对当时苏联新型雷达的电子战能力),而且可靠性更强。
与B-1A不同,除核武器外,B-1B在强化了巡航导弹搭载能力的同时,还具备搭载大批不同种类的对地攻击弹药的能力。图为B-1B的地面武器展示,除能搭载与B-52相同的旋转武器发射器(图中)外,B-1B的整体载弹量要高于B-52。
这张地面挂载展示图上甚至还包括了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但这一设想很可能在最近2年成为现实,换装了新型SABR雷达的B-1B理论上可具备空对空作战的能力,只是导弹的型号会换为AIM-120C或AIM-120D空空导弹。
图为B-1B的弹舱挂载配置示意图,该型机共有3个弹舱(其中前部的两个弹舱可根据需要合二为一,例如搭载AGM-86B巡航导弹),内部载弹量达到34吨,可搭载美空军武库中几乎所有的弹药,从自由落体核弹、核巡航导弹(根据美俄削减性战略武器条约,B-1B现已不再搭载核武器)到常规航弹,卫星制导弹药,甚至反舰导弹、水雷均可囊括。
图为B-1B密集投掷84枚Mk-82航弹进行地毯式轰炸测试。
图为挂载JDAM制导弹药的B-1B弹舱,小图能看出多弹挂架可以混合挂载不同级别的JDAM弹药。
按原设计,B-1B在机身上实际还有6个外挂点,载弹量达23吨。图为B-1B挂载ACM巡航导弹外挂架进行飞行测试。但后来由于美苏《削减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相关规定,B-1B取消了外挂能力,另一大原因是因为外挂武器会大幅影响飞行性能。
图为B-1B、B-52H和B-2三种轰炸机的挂载能力对比,可见B-1B的载弹量要大于另外两种轰炸机。
经过多年的改进之后,B-1B不仅载弹量大,而且具备了一些普通轰炸机不具备的”特殊技能“,其中一项就是在配备了”狙击手XR“吊舱之后,B-1B具备了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海上(地面)移动目标的能力。图为B-1B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小图为B-1B挂载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
图为B-1B双机编队飞行,小图为B-1B投掷的”铺路“激光制导炸弹命中海上高速小艇的连续画面。
除能攻击海上(地面)移动目标外,一架B-1B还于2002年5月,测试了在20秒内的一次投弹作业中,连续投掷3组炸弹,命中3个不同目标的能力,美军官员称,这次轰炸试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完成了通常需要起飞三个架次才能实现的目标,等于三架轰炸机同时协调攻击目标。由于增加了三倍的攻击能力,空军在未来作战中可大大减少轰炸机的出动数量。
自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以来,B-1B已参加了多场局部战争,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战果。
图为2010年10月,在美军TACP控制员的协调下,一架B-1B轰炸机向伊拉克Zambraniyah省北部的一个武装据点连续投掷了6枚GBU-38卫星制导“小直径炸弹”,将其彻底摧毁。
图为B-1B投射AGM-158 JASSM隐身巡航导弹。
图为美国波音公司(罗克韦尔航空部于1996年被波音公司收购))制作的B-1B数图,其中从2001年至2015年1月以来,B-1B机群的总出击架次数超过了1.2万架次。据美军统计,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针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空袭行动中,B-1B的投弹量占到了美军战机投弹总量的80%。
最后来谈下B-1B的绰号。美军于1990 年 3 月 1 日为B-1B所起的绰号是”枪骑兵“(Lancer),但B-1B机组人员更习惯称其为”骨头“(Bone),其实就是B-1英文读法的合成读法(B-ONE),刚好就是图中的B-1B机身涂鸦图案。
图为20世纪90年代,部署在中东科威特基地的B-1B机群,可以看到B-1B与A-10、F-16等战机的尺寸对比。
对于B-1B的未来,美空军最新的计划是将在近几年为B-1B安装固态激光炮,因为该机的内部空间较为充足,是美军三种主力轰炸机中最适合改装的型号。
按美空军的规划,B-1B机群将一直服役至2040年之后,届时B-1B还能经历多大的变化,仍需人们拭目以待。图为2013年10月,B-1B在完成轰炸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目标的任务后,高速返航。
下面补充几张有关B-1B的“压箱图”。图为夜视镜模式下拍摄的B-1B开加力加速画面。
B-1B低空飞越航母。
图为2010年2月,2架隶属于第28轰炸机中队的B-1B轰炸机释放红外干扰弹演练。
B-1B与F-15E战斗轰炸机编队飞行。
B-1B的机身特色涂鸦,“毁灭交响曲”。
图为暴雨中的B-1B前机身特写。
图为B-1B在突破音障瞬间,产生的激波云。
B-1B飞越埃及金字塔。
图为进行耐寒测试的B-1B
图为机头涂有“炸弹鸟”趣味涂装的B-1B。
图为B-1B与“老大哥”B-52H编队飞行。
一字排列的“小鸟”与“巨鹰”,B-1B前方(镜头由近至远)依次为“美洲虎”攻击机,幻影F1C、幻影2000战机、“狂风”和A-10攻击机。
图为美空军两代主力战机F-15D和F-22的合影(网友Adrena Polski独家供图)。
参展的F-15D双座战机隶属于俄勒冈州“空中国民警卫队”(ANG)。
图中能看到F-15标志性的可调外压式四波系超音速进气道。
位于F-15D左翼根的M61A1六管20毫米加特林航炮。
F-15D前座舱特写。
垂尾上可以看到俄勒冈州ANG的老鹰图案。
F-15D的F-100-PW-220涡扇发动机尾喷口特写。
F-15D全貌图。
图中可看到F-15D的M61航炮和多弹挂架。
参展的这架F-22隶属于美空军第三战斗机联队第525中队,驻扎在阿拉斯加州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
F-22战机正面特写。
这架F-22两侧的格斗弹弹舱还处于开启状态,平尾则处于大仰角姿态。
F-22的进气道可以看到525中队“斗牛犬”的图案。
F-22格斗弹舱特写,可以看到AIM-9导弹的发射导轨。
F-22机头特写。
F-22机头特写。
F-22全貌图。
(2015-05-12 08:00:17)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制造的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与俄罗斯的图-160“海盗旗”轰炸机外形相似,甚至其任务设置都有重叠,然而2种飞机却大相径庭。图为B-1B的地面武器展示。
同角度对比。
B-1A最初是作为高空超音速突防飞机来设计的,后来在1977年卡特政府取消了这个项目,因为显而易见这种新的轰炸机面对苏联新的防空系统不能幸存而归。然而,卡特政府授权研制另一种轰炸机,即最终问世的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B-2A“幽灵”轰炸机。然而,这种隐形轰炸机的研制没有公开,一直保密多年。图为1971年10月展出的B-1A全尺寸模型,机身后展示的是整体式逃生座舱,小图为B-1A的逃生座舱示意图,下方还有制动火箭。
里根总统重新启动了B-1B超音速轰炸机的研制。新的B-1B进行了优化,不再定位为高空突防,而是结合速度、地形掩蔽和缩小的雷达散射截面来进行低空突防。然而,这样一来B-1B的高空、高速性能就被牺牲了。B-1A最高速度超过2.0马赫,而B-1B由于进行了很多结构改动和固定几何形状进气口,最高速度只有1.25马赫。图为试飞中的B-1A原型机。
冷战结束后,1995年B-1B轰炸机撤除核武器,重新专注于执行常规任务。核能力被撤销后,按照常规任务升级计划,这种轰炸机被赋予一种新的常规任务,因此增强了雷达性能和携带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9·11”事件后,这种轰炸机再次升级,安装了新的传感器,比如“狙击手XR”瞄准吊舱和数据链接,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更好地执行任务。图为B-1B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小图为B-1B挂载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
B-1B不再能够在防御严密的空域进行战斗,但是这种飞机作为远射巡航导弹运载工具,仍然可以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挥作用,比如携带投送JASSM-ER和LRASM导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高技术战争中,其作用类似俄罗斯的图-160轰炸机。图为B-1B密集投掷84枚Mk-82航弹进行地毯式轰炸测试。
图-160(尽管看上去像B-1B)却是一种很不一样的飞机。苏联设计制造“海盗旗”轰炸机的主要目的是在第3次世界大战中执行核打击任务。然而,苏联人设计这种飞机是用来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不过它也具备低空突防的能力。因此图-160比B-1B大得多也快得多——最大起飞重量超过60.6万磅(约275吨),最大速度超过2.05马赫。相比之下,B-1B最大起飞重量为47.7万磅(约216吨)。图为仰拍伊尔-78MK为图-160空中加油。
图-160主要的武器装备一直是远程巡航导弹,比如Kh-55MS,它能够携带12枚这种导弹。然而,最近几个月,俄罗斯人除了使用更为先进的隐形Kh-101巡航导弹,还使用了常规的Kh-555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境内的目标。这种飞机还可携带带有核弹头的Kh-102导弹。图为图-160轰炸机飞向叙利亚。
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人希望重启改进很多的图-160M2“海盗旗”轰炸机的生产。这种新的轰炸机将取代俄罗斯现有的图-22M“逆火”轰炸机和图-95“熊”轰炸机,补充现有的图-160机群。这种改进飞机的意愿只是权宜之计,直到俄罗斯能够研制出新的PAK-DA隐形轰炸机。图为伊尔-78MK加油机为奔袭叙利亚的图-160轰炸机加油。
因此,实际上,B-1B和图-160哪个更好不是问题——不同的飞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任务。图为B-1B双机编队飞行,小图为B-1B投掷的”铺路“激光制导炸弹命中海上高速小艇的连续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