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非愿打愿挨,禁与准皆难两全
“夺命保姆”涉十宗杀人案何以引共鸣?
背景:广州市中院近日开庭审理一桩保姆涉嫌故意杀死雇主的案件。嫌疑人何天带到雇主家不到4天,就想方设法采取在肉汤里投毒、用针管注射、用绳子勒脖等手段杀死70岁的雇主。据悉,何某在当保姆期间,还涉嫌制造另外9宗故意杀人案件,但目前未能认定并提起指控。
新京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一个保姆竟狠下心对年迈老人下手,这已令人震惊;如此残忍地采取各种手段欲置人于死地,更让人看了头皮发麻。有些老人的家人恐怕也难辞其咎。何某的作案手段虽然毒辣,作案过程却十分笨拙。比如她将安眠药、敌敌畏勾兑在肉汤里面给老人注射,这样做事后很难不被人发现。还有,她那些作案工具如针头、农药等,竟然都随身携带。那么,为什么雇主的家人却从未察觉呢?她以类似手法涉嫌制造另外9宗故意杀人案(2宗未遂),被害人家属为何均以为是自然死亡?有些网友干脆认为,这是因为有些家属本来就盼望老人早点死,所以何某才会如此嚣张。若不这么往极端里想象的话,这案件至少也说明,那些雇佣保姆的家庭,对老人是否得到合理照顾恐怕也缺乏感知。试想,如果老人的家人平时经常嘘寒问暖,像何某这样的蛇蝎女佣,在作案前恐怕也不得不有所提防吧。可以说,正因为老人的家人未尽到责任,这才给了嫌疑人可乘之机。这起极端的个案,隐约揭开了养老问题的一个盖子,折射出家庭养老和养老产业存在着的各种缺失。
小蒋随想:对于“夺命保姆”何天带,“丧尽天良”都不足以形容其恶毒。从报道来看,她没有任何恻隐与悔过之心,也没有蓄意杀人的恐惧,只有淡定与张狂,对受害人家属扬言“报警?报就报啊。” 她的动机就是谋财害命,极度赤裸让人不寒而栗。我们不知道她何以变得这般冷血,但她的人性确实已经泯灭。这样的保姆固然是极为个别,但要真遇上,则是百分之百地倒大霉。此事引发众人共鸣的还有,谁家若有病人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想找个合适的保姆,可能比找个对象还难——许多雇主都曾经历要么是保姆没干几天就要走人,要么是保姆对病人与老人照顾太差、不得不换人的多次“轮回”。这之中,有一些雇主太挑剔、苛责保姆的因素,但某些保姆素质不高、能偷懒就偷懒、甚至虐待病人与老人也是事实。虽然我们已进入“银发社会”,但无论是正规的家政服务,还是平价的社会化养老,恐怕都没有准备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仍然是不少家庭的一大忧患。
“代孕”非愿打愿挨,禁与准皆难两全
背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新增规定:“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该草案时,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对于代孕不应一棒子打死,“禁止代孕”可改为“规范代孕”。
京华时报发表舒锐的观点:代孕一直以来是个敏感话题,不少人极力反对。但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某些遗传病不能正常受孕的妇女,借助代孕技术或许是她们获得血亲后代的唯一选择。一刀切禁止代孕,会在事实上否定她们的生育权,以及她们配偶的生育权。对这些人,能否通过立法赋予她们辅助生育权,实现矫正正义?我认为,立法不妨为有合理需求的代孕行为谨慎放行。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对申请主体资格、申请流程、代孕机构、实施规范、各方法律关系等作出明确且严格的法律规定。代孕,除了涉及法律问题、技术问题,还涉及伦理问题,而且伦理问题尤为突出。这就要求,相关法律在出台前,需要经过广泛而充分的讨论,尽量达成共识,如此,代孕才能在现实中被更多人接受,也才能真正惠及不孕者。
新京报发表陶短房的观点:人在生育层面上不应该被视作无生命、无感情的“纯商品”,代孕妈妈的人格、人权同样应受到尊重、保护和考虑。将商业代孕和“人道代孕”相区分,禁止前者而允许后者,是许多国家采取的现行政策。但是,即便在那些社会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仍普遍存在借“人道代孕”之名,行商业代孕之实的做法,并引发许多负面效应。在中国当前社会实际情况下,“人道代孕”和商业代孕如何界定?开放“人道代孕”会否导致实际上的“商业代孕”被包装成“人道代孕”?甚至,人口买卖、多妻纳妾等丑恶现象,会否以“人道代孕”为掩护招摇过市?此外,户口、拆迁补偿、房产分割、遗产继承权等,至今仍是民事诉讼的“老大难”,而代孕现象的普遍化,势必令这些原本棘手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
小蒋随想:这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支持代孕者力挺的是不能正常受孕的妇女也有生育权,只要供需双方“愿打愿挨”,别人无权干涉。反对者则坚称代孕不仅会引发“谁才是孩子的妈妈”的伦理困境,而且潜在的各种连锁反应可能令社会应对与法律判定措手不及。客观地看,这不是思维保守与否的问题,而是社会能否迎接有关挑战的问题。有人说,如果不在实践中摸索,永远无法真正应对挑战。这有一定道理,但一些有条件准许人道代孕的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纠纷仍然难解,无论如何裁决,都难免顾此失彼。尽管我国现行法律禁止代孕,但去年“宜兴胚胎争夺案”中,法院二审将一对“80后”去世夫妇的冷冻胚胎的“监管处置权”判给了双方的父母。这一判例说明,“法不外乎人情”,司法也会为一些人和事留出“余地”。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