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刷单”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日,京东商城因为“刷单”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国外一家投资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京东销售额存在虚假,也就是传说中的“刷单”。(6月26日《经济参考报》)
电商“刷单”始出于商家急功近利的心态,由于“刷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店家及商品的知名度,吸引买家眼球,获取青睐。加之“刷单”可以在商家的评级、攒钻中提升竞争力,便无可争议地成为商家欺骗愚弄顾客的一种卑劣手段。中国有句俗语:“纸包不住火”,终有一天事情会败露,商家的丑陋行径只会上演一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商家自以为精明的手段可以蒙蔽消费者的眼睛,殊不知背后的电商平台也有一双双犀利的眼睛在注视着商家的所作所为。即便是监管有漏洞,消费者也绝不是傻子任人宰割。网络的虚拟性和欺骗性早已使得某些消费者练就了火眼金睛,恁凭你72变,总会现出原形,商家的把戏越多,漏洞就会越多。
做生意是一项长久的买卖,就算是眼前凭借手段尝到了一些甜头,岂不知后续的消费者将会越来越少,靠小聪明只会使商家的路越走越窄。贪图蝇头小利只会把商家埋进自掘的坟墓,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诚信,是互联网商家最不能缺失的态度。营销手段固然重要,必须建立在不伤害消费者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与消费者建立诚信互动,这是电商应有的素质和技能。欺人者实为自欺,妄图把消费者当傻子的商家其实才是真傻子。
当然商家能如此大胆的“刷单”,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消费者的不理智行为促使商家越来越胆大,助长了他们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商平台疏于监管或监管不到位,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
不管何种缘由,消费者都不应该成为被欺骗的对象。诚信不仅是为人之本更是行商之道,由于缺乏诚信而是企业受损的数不胜数,影响力较大的比如:2005年2月18日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短短数天内损失上千万;2006年9月13日上海出现使用瘦肉精中毒事件;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出现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3月29日力拓职员胡士泰用不法手段窃取国家机密,致使中国钢铁损失重大;2014年7月20日东方卫视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肉原料事件,波及国内肯德基、麦当劳等多家快餐店。
商家“刷单”的背后是侥幸心理在作祟,总以为欺骗一次还有下一次,上述一例例事件就是鲜红的例子。欺骗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商家和消费者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相信唇亡齿寒的道理商家不会不懂。
笔者相信,只有商家收起自己的小算盘,以诚信竞争、以诚信对待消费者,学会尊重电商平台的监管,有敬畏之心,何愁没有消费者光顾,又何愁不能赚的钵满盆满呢?(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