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 侠客岛 金台2号 港台腔 评外评 网友来论
新加坡 日本 朝鲜 韩国 荷兰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非洲 加拿大 香港 澳门
红色 智库 创业 家居 产业 品牌 金融 法律 资源 民生 乡镇 三农 创新 旅游 县域 学习 资本中国
巴西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玛丽娜·席尔瓦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下召开,“全球南方”国家可以为加强气候多边主义作出重大贡献。
面向未来,中拉将继续携手同行,不断增进友谊,深化合作,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伏尔加河听长江涛声,中国人民眺望克里姆林红星,世上再没有更亲的友情。”《莫斯科-北京》,这首创作于85年前的歌曲如此描绘中俄友谊。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近期密集举办的各类中俄文化交流活动正续写着两国间精彩的友谊篇章。
自4月初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美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本届美国政府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而现实却是相当讽刺。
“‘五一’假期期间,中国多地迎来创纪录的外国游客旅游热潮,是如何做到的?”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近日在报道中提出这个问题。在离境退税、免签等政策助力下,“China Travel”魅力持续释放,平台数据显示,成都、厦门、南京、重庆、海口等作为目的地,入境游增长一倍。
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科技元素的融入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也促进了景区管理现代化,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礼赞劳动者,勉励广大劳动者,指出“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强调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纽约时报》4月27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家”的报道,揭示了美国消费者可能在哪些领域面临商品短缺、选择减少以及价格上涨的困境。该报道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家中许多生活必需品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中国制造”的美国家庭会是什么模样。
近日,多国来华留学生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通过学习中文,希望未来能够当好国家间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的桥梁。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中印建交75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保持向前发展势头,友好交流合作始终是主流。
以往,中国制造行走全球靠的是“量”和“价”,如今凭的是“新”和“智”。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加速迭代,从“制造”迈向“智造”,由“智变”驱动“质变”。
近年来,中肯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更加活跃、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两国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真朋友。
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唯有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对话取代制裁,世界经济才能走出迷雾,迎来真正的复苏。
“这场比赛凸显了人形机器人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它们还需要走多远。”4月21日,美国商业内幕网刊文报道在北京亦庄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时,如此评价。自4月19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完赛以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与突破。
中国长期是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
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外媒称,中国经济表现“强劲”“超出预期”。
中马合作不仅在经贸领域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在产业融合中彰显出扎实的“深度”,更在人文交流中传递出温暖的“温度”。
2025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75载岁月里,两国不仅是“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的好邻居,更是人文相亲、常来常往的好朋友。近年来,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紧密,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为两国友好注入蓬勃动力,为开创中越关系发展新纪元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页电脑版客户端
www.haiwainet.cn 京ICP备120412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