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移民专员:大部分对华人的误解并非事实
据西班牙欧华网报道,移民作为弱势群体,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各种误解,甚至是歧视。西班牙不是移民大国,大规模移民潮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巴塞罗那作为西班牙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旅游城市,各国移民的比例非常高。2010年起,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和巴塞罗那政府联合组建了一个专门为移民正名辟谣的机构:Antirumor。记者采访了该机构的负责人Lola López,告诉大家关于移民的那些谣言怎么破?
Lola López在巴塞罗那政府从事多民族文化交流相关工作多年,在移民融入相关岗位上拥有25年的工作经验。2010年,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和巴塞罗那政府采纳了她的提案,联合组建了Antirumor机构,专门为破除各种关于移民的误解和歧视而努力。2015年9月正式成为巴塞罗那市政府移民事务专员,专事推动移民融入和增进西班牙人对移民的了解工作。
关于Antirumor这个组织,名称直译过来是“对抗流言”,就像机构名称一样,主要是针对西班牙人对移民的各种误解和曲解,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对移民有误解的西班牙人了解真相和事实。采访中,Lola López列举了一些关于华人的流言蜚语。那些被说烂了的误解,其实是有事实有数据可以破解的。
记者:怎么会有Antirumor这么一个官方组织出现?说明西班牙对移民的歧视很严重吗?
Lola López:2009年我就提出了这个ANTIRUMOR 战略,2010年巴塞市政府才正式通过,成立了这么个机构。当初的想法并不是说西班牙人对移民的歧视很严重,而是大家对移民不够了解。
巴塞罗那一直都是个国际旅游城市,外国人的比例很高。移民媒体说起移民,总认为是南美人、摩洛哥人、非洲国家移民,当然,还有逐渐被大家认识的中国移民。这些移民因为生产资源和商贸领域的关系,感觉是被边缘化了。但那只是媒体这么认为。移民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边缘化。
比如巴塞罗那,英国人、德国人、北欧人、美国人等这些发达国家的移民比例也很高,他们同样是和南美国家、亚洲国家一样的移民,但是这些移民群体就没有严重的“被边缘化”的感觉。他们来时也不说西班牙语,甚至许多老移民至今也不说西语。他们没有被边缘化,是因为西班牙人可以从电影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社区等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国家。当一个西班牙人遇见一个美国人,并不会太陌生,因为西班牙有大量的美国电影。对一个澳大利亚人、德国人或者北欧人也如此。
相反,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因为缺少足够的信息,对这些文化不了解,对他们的习俗也不熟悉,才会产生距离感。最关键是,这些国家的移民,由于语言问题,和普通西班牙人接触不多,不能借助西班牙朋友来让更多的西班牙人了解他们。
事实上,西班牙人是希望了解这些移民的,只是没有一个更好的渠道。
说到歧视,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因为移民在心理上把自己边缘化,对有关自己的玩笑就会更敏感。比如,华人会很在意西班牙媒体上对华人的偏见和玩笑,但是,作为华人,你知道那些媒体是如何取笑德国人,如何取笑美国人,如何取笑智利人的吗? 不知道吧?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留意。所以,当一个歧视的句子被关注,就会被放大。事实上,并没有“歧视”那么严重。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Antirumor这个机构,收集一些关于移民的各种看法和偏见,再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西班牙人知道,真相是什么。
记者:ANTIRUMOR组织都有哪些活动?华人可以怎么参与?
Lola López:Antirumor的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商业、日常生活、健康医疗和就业培训。
商业部分,我们主要通过政府经济部门,和各大企业进行讲座和培训。一方面是让西班牙企业更好的了解这些移民的商业思维方式,清除一些理解上的障碍。让西班牙企业了解外国企业以及移民管理的企业,对巴塞罗那经济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加泰罗尼亚企业会主动要求我们开办一些讲座。近几年,对中国的投资多起来,许多进出口企业和酒店,就会要求我们开一些专题讲座。
医疗保健和就业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南美移民和非洲移民。对中国人来讲,主要的“偏见”和“歧视”是集中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巴塞罗那市每个区分都有一个工作小组。因为每个区分的移民比例不同,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会有所差别。所以,我们以区为单位,在根据这个区分的特点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街头辩论。我们已经在移民聚集区搞了70多场街头辩论,谁都可以参与进来,话题都是关于西班牙人对移民群体的一些误解。我们还有举办一些小话剧。我们有网站,网站上有一些话题和统计数据,可以用事实来纠正西班牙人对移民的误解和偏见。
说实话,我们的活动华人的参与度并不高。商业领域的活动华人比较积极,但日常生活习惯和文化历史类活动参与度不高。我们会通过如亚洲之家这样的文化机构来组织一些活动,并不是所有活动都与中国人有关,但我们也希望中国人能够主动去了解西班牙和其他移民的文化,华人出席各种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被了解的方式。如果你不愿意去了解其他文化,又怎么可能坐等别人来了解你的文化?
记者:你觉得华人是真的闭塞不融入吗?
Lola López:华文媒体总说华人很闭塞,但我没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说这话的华文媒体和主流的接触本来就不多。就拿巴塞罗那来说,时装设计领域有中国人,新能源领域有中国人,高科技领域有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就很融入啊。只是这些中国人专注做自己的是事情,并没有在华文媒体中经常出现。即便如此,不能因为华文媒体所接触的部分华人不融入,就断言西班牙的华人不融入了。按照这个逻辑,很多贫穷的西班牙家庭,很多生活圈子狭窄的西班牙人,也是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他们也是不融入主流的啦?!
不过,西班牙人对华人的了解非常有限却是真的。语言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两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西班牙语是第一位的,很多来巴塞罗那的华人,也是西班牙语不错,但不会加泰罗尼亚语。我们向政府请愿多次,最终巴塞罗那政府才批准允许我们使用西班牙语对中国人进行培训和讲座。
记者:对华人有一些常见的误解,你觉得应该怎么回应?
Lola López:关于华人的误解,大部分西班牙人也知道,这不是事实。
比如,华人不交税。根据国家统计局INE的统计,在2015年年初,共有18.6万拥有合法身份的中国,其中4.98万居住在马德里,4.97万居住在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和安达卢西亚有2万中国人。华人是所有移民群体中,社保登记人数第二大群体,共有9.1万人。其中5万多都是小老板。这部分华人,肯定是要合法纳税的,他们交税,交社保并没有比西班牙人少。在经济危机几年,华人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增长的移民团体,而且商贸也得到了发展,这也是华人经济给西班牙做出的贡献。华人失业领失业金的非常非常少,这也是华人对西班牙社保局做的贡献。
关于华人餐馆的谣言也很多,比如吃狗肉,吃猫肉。这种谣言,不是误解,的确是恶意中伤。总会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恶意中伤,这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一个餐馆开张营业,中国人的也好,美国人的也好,都需要接受西班牙卫生部门的检疫,卫生部门还会进行定期抽查和监管,不可能出现传说中那样拿猫肉做菜的情况。
关于华人不遵守营业时间,超市经营。这个误解多来自食品店和百元店。实际上,根据政府法规和管理条例,除了大家熟悉的9点到10点营业时间段,每个商店都有一个最长营业标准。每个大区对最长营业时间的规定不一样,比如巴塞罗那,就有24小时营业的食品店。在申请营业执照时,店主选择24小时营业,这是合法的。如果西班牙商店愿意,也是可以24小时营业的。
另外一个关于华人的“传说”是华人死了不下葬。这个问题非常好笑。在西班牙18.6万华人中,20到45岁的有10万人,不到19岁的华人青少年有5.3万。也就是说年纪大于45岁的华人只有3.3万,年纪大于70岁的就更少。本来就是一个年轻的移民群体,死亡率不高,华人的葬礼自然不常见。再早个七八年,都是来西班牙打工的年轻华人,打几年工就回国了,死亡率更小。但各种意外事故死亡的华人,如果不是火化了带回中国,就是安葬在西班牙。(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