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克格勃特工被毒杀 看尽英俄十年相爱相杀路
英国怀疑利特维年科的死是一次“政治暗杀”。(图片来源:英国路透社)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了解欧洲政治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人的名字感到陌生。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他曾服务于俄罗斯情报机构克格勃,后携妻儿赴英申请政治避难,并于2006年加入英国国籍。此后他本该过上平稳安逸的人生,可谁曾想短短41天后,利特维年科就死在了伦敦一家医院,体内被查出含有高浓度放射性元素钋-210。
2016年1月21日,英国政府一项调查称,利特维年科被下毒谋杀“可能”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批准。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说,谋杀利特维年科是“赤裸裸地而且无法令人接受”的对国际法的违反,该国正考虑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行动。
十年过去了,这桩沉睡多年的陈年旧案再次回到人们视野。言辞愤怒的英国是否会借此对俄罗斯“大题小做”?它的西方盟友又是否会集体对俄罗斯冷面相对呢?其实从2006年事发到2016年事实显露,看起来撼动英俄关系的这桩案件,从来都不是双边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阶段一:前特工被毒杀 英俄敌对状态公开
2007年,俄罗斯拒绝向英国引渡涉嫌毒害利特维年科的卢戈沃伊,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驱逐4名俄外交官。时任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甚至暗示要求俄罗斯修改宪法,以解决引渡问题。此举引来俄罗斯方面强烈反应,俄英关系也进入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
此后,英国开始在欧盟呼吁对俄采取强硬措施。200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爆发战争。在随后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布朗再次呼吁欧盟在俄罗斯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且统一的立场,他希望欧盟各成员国“彻底地”重新审视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
然而,这种公开的敌对状态只持续到2010年卡梅伦上台时。
卡梅伦与普京2015年11月在土耳其出席G20峰会,似乎是在展示双边的合作关系。(图片来源:AP)
阶段二:金融危机“极寒” 英俄“抱团取暖”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深陷债务的英国步履蹒跚,政府决定将拓宽国际商贸往来、增加国民收入作为重点,所以英国希望与俄罗斯重修旧好。为此,卡梅伦甚至亲自飞往俄罗斯与普京会谈,2012年举办奥运会时也将普京作为他的私人宾客。
从英国外交角度看来,该国与俄罗斯就利特维年科之间的分歧虽为双边关系蒙上了阴影,但这番争论可先“搁置”一段时间。2014年,双方还举办了俄罗斯-英国文化年,但这些热身活动延续的时间并不长。
阶段三:乌克兰危机 利特维年科一案被重提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2014年4月,乌克兰东南多个州地区,当地俄罗斯族人和乌克兰亲俄势力在俄罗斯政府的煽动下爆发示威抗议运动,抗议乌克兰亲美势力政变推翻亚努克维奇政权。随后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反叛分子发生交火,美国与欧盟指出,是俄罗斯方面一手酿成了当前其与西方之间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严重对峙状况。
7月,马航客机MH17于乌克兰东部疑似被击落之后,以英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对全面经济制裁俄罗斯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卡梅伦表示:“到了动用我们实力、影响力和资源的时候……俄罗斯与一个欧洲的邻邦冲突加剧,这时不能让俄方期待还能进入欧洲市场、得到欧洲的资本和专业技术。”
没过多久,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再次回到冰点。这次,英国还获得了欧盟和美国的支持,他们纷纷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和金融制裁。双边的外交辞令也冷下来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政府开始讲俄罗斯视为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此时,英国政府显然不会继续“搁置”利特维年科一案,而是表示将对他的死展开公开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推进,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情绪再次发生了转变。
欧洲各国逐渐开始承认俄罗斯在国际外交上的角色。(图片来源:BBC)
阶段四:西方国家走向务实主义
同前几个阶段一样,当国际上各种大事夹杂在一起,双方原本敌对的口吻开始逐渐软化。西方开始走向务实主义,而俄罗斯则是对经济充满担忧。因此,过去12个月里,西方国家不再单纯将俄罗斯视为威胁,虽然俄罗斯不应得到他们的完全信任,但也不应完全排斥它,毕竟俄罗斯在国际外交舞台中至关重要。
·“明斯克进程”
2015年初,普京突然宣布加入旨在终结乌克兰东部冲突的和平进程,即“明斯克进程”。此后,该进程进展缓慢。
尽管如此,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仍对俄罗斯保持高度怀疑,觉得它背地里正打着小算盘。但明斯克进程本身便足以证明,乌克兰危机只能从政治渠道解决,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法替代。
·伊朗核问题
第二个考虑是俄罗斯在伊朗核协议谈判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俄罗斯一直就此与美国和欧洲国家保持密切合作。欧洲外交官坚称,俄罗斯在谈判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还存放了伊朗的浓缩铀,这是伊朗解禁的关键因素之一。
·叙利亚冲突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成效甚微,而欧盟国家饱受来自叙利亚等国难民潮的困扰。此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请求下出兵可谓师出有名,而且在道义上也可圈可点。此外,俄方还提出与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建立沟通渠道,避免双方在叙利亚发生冲突。
虽然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对叙利亚的立场上存在冲突,但是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的积极表现也被看成是愈合“欧俄关系裂痕”的最佳机会。
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欧洲大吃一惊。(图片来源:法新社)
阶段五:英国和欧洲能否离开俄罗斯?
那么,此次利特维年科案的调查结果公布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否会再次走向紧张呢?卡梅伦和内政大臣的表态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
“我们将继续与俄罗斯交往,但会在维护国家利益上保持高度警惕。我们完全不同意他们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他们轰炸温和反对派的做法使当地局势更加混乱。”卡梅伦表示,“我们已经呼吁欧洲继续对俄罗斯展开制裁。”
“但是,我们是否会因为需要解决叙利亚危机而与俄罗斯维持关系呢?是的,我们只能如此。但我们会保持警惕和冷静。”
(木槿 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