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98788,.侨声即是两会海外同期声 海外华侨期盼“十三五”,.2016-03-04 08:50:53 ,.204091,.王越,.middle

侨声即是两会海外同期声 海外华侨期盼“十三五”

据欧洲时报报道,中国两会上有个特殊的群体——“海外侨胞列席组”。“海外列席人士”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不能提案,但可以建言献策。因为列席全国两会的机会一般一生就一次,这也被海外侨胞视为最高荣誉之一。而大部分不能回国近距离接触两会的侨胞,也对这一关系中国未来走向的热点事件十分关注。

列席侨胞:关注中外合作议题和政策

2016年代表英国侨胞列席两会的是牛津大学工程系化工学科的教授崔占峰,他是这所有800年历史世界名校的首位华人教授。崔占峰还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担任牛津大学中国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中心主任。

崔占峰回中国参加两会前接受《欧洲时报》专访时,用“非常荣幸,十分期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之前看两会的报道,有些甚至说开会就是‘拍拍手、举举手’,”崔占峰说,“这次看到3月3日到14日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很期待。我希望能亲身经历、体验中国最高的政治会议,切实全面地去了解中国的决策过程,真正了解中国的制度、运作是怎样的,这样我回到英国,可以将更详细的信息告诉给英国侨胞和外国友人。”

一直从事科教工作的崔占峰说,中国现在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其中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体制改革一直是他关注的。

崔占峰关注并致力于促进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10月21日,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英国牛津大学签订建立生物医学科研成果产业化战略平台协议。促成这次合作的崔占峰担任该中心主任,主持研发项目。

崔占峰认为,英国的技术创新、创意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市场的创业机会、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以前英国的创新技术,通常先在美国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现在中英关系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如果将英国的创新技术优势和中国的创业市场优势结合起来,那么将产生一种新发展途径,双方可以达成双赢局面。”他表示,这次参会也会特别关注中外合作方面的议题和相关政策。

他还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海外侨胞、华人学者在推进中外交流合作、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崔占峰说:“我们华人首先要团结、强大,在所在国主流社会中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为中国提高国际形象、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此外,他也建议,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虽有雄厚的资金、国力支撑,很多是“单打独斗”,不了解中国投资和海外投资差别,需要当地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学者等的支持。

2015年8月,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大臣菲利浦·哈蒙德(左)访华,第一站选择了到空客公司在天津的总装线参观。

旅欧侨胞:期待十三五这个“舞”开好局、起好步

一些旅欧侨胞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海外侨胞,每年都有侨胞列席两会,为华侨华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回国参会,但这些侨胞也希望政府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中意经贸交流促进会会长叶仲和:治污反腐

“像我们这样经常往中国跑的人,非常关心国内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政府很重视雾霾治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我希望这次两会能在这些方面达成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就我个人来说,我还很关注反腐话题。我看到年初以来,中国至少6名部级以上‘老虎’落马。不知道今年两会之后‘打虎拍蝇’又会有什么新进展。希望今年的反腐工作‘力度不能减、节奏不能变、尺度不能松’。”

米兰浙江华侨华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蔡良豹:海外安全

“近年来旅欧侨胞的安全问题凸显,中国政府一直通过使领馆全力保护我们,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保障海外华侨华人的措施出台。我之前觉得五年规划太高深了,离我们生活也太远。直到去年在朋友圈听到了‘十三五,那是什么舞?’那首歌,我才知道,它离我们也不算远。我期待这个‘舞’今年能开好局、起好步。”

意大利华人酒吧协会会长王焱军:回国投资

“现在中国各地都开始办引资会、招商会,但我还是希望能为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开设更多的专属平台。还有就是我们回国后,由于没有身份证,会在投资和出行等各方面受到一些限制。此外,我有些华人朋友希望两会期间,能针对归侨子女求学、就业出台一些具体措施。”

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金慧:慈善事业

“我注意到慈善法的修改是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看点。我们衷心地希望慈善法的修改和落实能够更好的引领、保障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我们也会积极带动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华人慈善事业中,为在海外树立更好的华人形象做出努力。”

希腊华侨华人总会代理会长浙商总会常务理事邹勇:包容发展

“2016年是中希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目前,希腊正处于‘债务危机’与‘难民危机’的双重困境中,我们旅希华人在祝愿祖(籍)国能够更加强大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两会,呼吁中国社会及中资企业,对身处困境中的希腊给予更多关注。”

图为2015年8月,全球华人中华才艺大赛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中新社)

华文教育人士:给寻“根”多留点时间

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增多,“侨二代”“侨三代”的教育问题成为侨胞们关心的话题。为了鼓励华裔子弟学习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许多海外华文教育人士客服重重困难、不懈努力。对于两会,他们也有话说。

罗马孟子中文语言学校校长解颖表示,作为从事海外华文教育多年的工作者,特别期望两会能够给海外华侨子女的寻“根”问题留点时间。

据她所知,现在罗马的海外华人约有10万,全意大利的华人,官方数字显示大约有30万。今后,来意大利的华人会越来越多,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华人孩子们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虽然这些孩子们梦里说的可能都是意大利语,但他们依旧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谁,他们的根在中国,而不是西方。

“我知道国侨办每年都会为海外华侨子女开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用集中生活、授课、旅游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祖(籍)国。但我感觉这个时间还是太短了。”解颖希望政府能考虑多增加一些寻“根”活动,让华侨孩子住到当地有同龄孩子的人家里、“结对子”交流生活,从最根本的饮食起居上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年轻人的真实现状,让孩子们可以同时寻找到生活、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根”。

另据北京人民网报道,英国浙江联谊会会长黄萍表示,作为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的资深义工,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加大力度推广海外华文教育,期待祖国能进一步加大对海外优秀华文教育义工团体的各方面支持。

海外浙江华文媒体联合会副秘书长、旅意华侨尹名兴则认为,虽然现在海外的华文教育比过去要进步许多,但许多地方仍然面临着资金、师资匮乏等困难。希望今年两会能有代表委员或海外列席代表关注这件事,让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两会开幕之际,中新社向全球华文媒体发出“我向两会提问题”英雄帖,反响热烈,短短三天收到了逾百家华媒的回复。这是全球华侨华人写给中国的一封“家书”。那么,两会已经来了,海外华媒到底关心什么?

海外华文媒体人:盼温州加快“国际慢城”建设

2月27日,中国温州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海外华文媒体人廖宗林就温州“加快‘国际慢城’建设”向全体委员作说明。廖宗林表示,借助“国际慢城联盟”网络平台向世界推介温州,把该市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可让温州从中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廖宗林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自提出打造‘国际慢城’的4年来,‘慢城’理念吸引了一批华侨为此奔忙,成立了慢城联谊会,并赴洞头、永嘉、泰顺、文成等地考察。”欣慰之余,廖宗林的急切之情也溢于言表,他指出:“一趟走下来后,(温州)市里的后续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4年前,全国还只有江苏桠溪一个慢城,桠溪镇也因此称号而大有获益,但目前在中国,如浙江安吉、四川成都等30多个城市都已在积极打造‘国际慢城’。”

廖宗林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将“国际慢城”建设列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积极研究、策划适合温州本地的“慢城”模式,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及运营。同时,大力宣传推广“慢城运动”,争取让“世界慢城联盟中国总部”落户温州。(严振羽、卢嘉琦、周依、大为)

责任编辑: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