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93064,.中欧默契有新意 欧洲文化吸纳中国元素迸灵感,.2016-03-31 18:32:28 ,.郭妍汐,.郭妍汐,.middle

中欧默契有新意 欧洲文化吸纳中国元素迸灵感

20160330151314429.jpg

《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将加入“勇宝”这个独具中国元素的角色。(图片来源:资料图)

海外网据欧洲时报网3月30日电《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这个由英国牧师威尔伯特·奥德里创作的《铁路系列》故事书所改编的动画片在1984年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深受全世界小朋友喜爱。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系列动画片将有一批新的小伙伴加入,此次加入的14名全新的小火车角色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每辆小火车外形上都带有鲜明的本国特色,个性上也反映的是其本国文化特点。其中来自中国的小火车“勇宝”(音译)被设计成典型的中国人形象,浓眉大眼,头戴一顶红色虎头鞋样的帽子,而他的性格特点是勇于拼搏、不断进取。

《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此次加入“勇宝”这个独具中国元素的角色,一方面可以看出,欧美的制片方非常看重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人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性格特点被欧美认同,其背后承载的中国文化印象也逐渐渗入。

早年间,说起中国元素,欧洲人第一反应或许是唐人街、大红灯笼等符号,但如今,随着双方了解加深,欧洲人正主动把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日常生活等之中,这也成为了中欧默契的新特点。


图为朱启辉(中)在歌剧《阿依达》中的表演。(图片来源:由瓦伦西亚索菲亚皇后歌剧院提供)

中国功夫融入欧洲歌剧

新华社消息,近日,由英国皇家歌剧院、瓦伦西亚索菲亚皇后歌剧院和挪威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欧洲著名歌剧《阿依达》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索菲亚皇后歌剧院上演,全场座无虚席。

而在歌剧第二幕提伯城门广场,众人夹道欢呼埃及大军胜利归来,迎接出征凯旋的军队的场景中。一段蕴含中国太极元素的动作戏,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本次演出的武术指导朱启辉表示,“我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用到了陈氏太极拳里的云手和玉女穿梭来调整演员阵形。除此以外,演员舞枪的时候,用的是少林枪术里的拦、拿、扎和舞枪花等动作。演员舞的刀虽然不是中式的,不过我给他们设计了南刀里的刺、抖、劈、砍、撩和缠头裹脑以及刀花的动作来编排刀阵,”

据悉,这是朱启辉自2012年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以后,第二次给《阿依达》担任武术指导并上台表演。朱启辉说:“把中国武术融入欧洲歌剧,绝非随意设计几个动作那么简单。我希望能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在欧洲传递中国武术文化,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接下来我计划在国内联系一些有舞台经验的武术演员,以团队的形式来欧洲参与各种歌剧演出,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欧洲观众通过歌剧舞台了解并体验中国武术的魅力。”


2015年中国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中国-捷克中医中心”揭牌仪式。(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医受到欧洲人信赖

自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医药领域。中医药科技随即也受到欧洲各国政府、著名院校和制药企业的重视。据悉,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成立政府支持的专门研究机构,吸引了包括哈佛、耶鲁、剑桥等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尖端科学家的参与。

而在2015年6月,中国副总理刘延东、捷克副总理别洛布拉代克一同出席了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医院的“中国-捷克中医中心”的揭牌仪式,这意味着中东欧地区首家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正式成立,同时也是在欧洲推广中医的一个典范。

新华社报道,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王波医生表示:“没想到捷克人那么信任中医,喜欢中医,预约已经排到半年后了,随着中医发展,越来越多的捷克人愿意选择中医来治疗自身的病患,特别是针对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同样,捷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也对中国人和中国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将造福越来越多的捷克百姓,同时也将成为捷克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捷克共和国之际,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最大的中医养生旅游项目落户捷克弗朗西斯国王小镇。香港大公网消息,中国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女士表示,项目将欧洲优质养生资源及经验引进、同时输出中国中医文化的案例项目,旨在养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弗朗西斯国王小镇和捷克旅游资源,以温泉为主题,引入中医、针灸、理疗、养生、太极等中国养生疗养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把弗朗西斯国王小镇打造为专注服务于世界中高端养老、养生、疗养人群的欧洲养生旅游目的地。据捷通社报道,捷克总统泽曼当天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称,他专程视察了弗朗西斯国王小镇中医养生旅游项目,并对此次中捷两国联袂合作打造最大中医养生旅游项目高度赞许。


马燕生公参向圣日耳曼昂莱国际学校比杨克校长授旗。(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中欧关系密切 欧洲掀起“汉语热”

近日,美国宣布到2020年要实现100万名学生学习中文,英国财政大臣也表示到2020年将新增5000余名学生学习中文,并为此拨款1000万英镑。英美两国不约而同的“2020年计划”,无不显示出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重视。近年来,汉语被很多欧美国家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亦成为职场语言“新宠”。

《欧洲时报》报道,2016年2月,巴黎大区著名高中圣日耳曼昂莱国际学校举行中文国际部成立仪式。圣日耳曼昂莱市市长拉米在致辞中指出,成立中文国际部,大力推广中文适逢其时。一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很多机遇,二是中法关系的发展也让学好中文越来越显重要。中国与法国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紧密,学好中文对下一代来说是人生重大的机遇。

同样,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门日前也宣布,从2017年起,汉语将成为荷兰中学毕业考试科目之一。汉语列入毕业考试科目,意味着更多荷兰中学可能根据学生需求开设汉语课,更多荷兰中学生可能选学汉语。而早在2015年,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就透露,从2016年开始,俄罗斯将正式试行将汉语作为统一国家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科目之一。

欧洲国家大力推行汉语是为了促进与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流合作。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中文教育投资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中文,进而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副大臣桑德·德克也表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持续增长,荷兰企业、知识机构和文化机构与中国合作伙伴联系密切,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对荷兰有利,故而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必不可少。

欧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深入,使中国文化也成为了欧洲各领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或许还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责任编辑:郭妍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