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73757,.古希腊穿越指南:希腊离古希腊有多远?,.2015-09-17 10:36:38 ,.204133,.王敏敏,.middle

古希腊穿越指南:希腊离古希腊有多远?

640yui.webp (1).jpg

现代希腊人与古希腊人有很大不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斯拉夫人或土耳其人的后裔。在部分继承了古希腊精神的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差异。欧债危机发展到如今的地步,除了制度和政策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不能不说与现代希腊人的民族性格有关。

“有咖啡和爱琴海就可以了”

把《伊索寓言》中“蚱蜢与蚂蚁”的故事用在当下再恰当不过:前些年,希腊这只蚱蜢一直在夏日里欢快的唱歌,对冬季的降临毫无准备,并且嘲笑辛苦储藏粮食的德国蚂蚁。如今冬天来了,德国蚂蚁虽然勉强准备对它进行救援,却也提出了各种要求,德国媒体甚至还曾出现过一封致希腊总理的公开信,建议希腊人早起床多干活。

在希腊的外国人都知道,不要在午休时间打扰东道主——这个时间段在冬季是下午2点到5点,夏季是1点到5点。很多商店下午4-5点就关门了,周末不营业。不过希腊人自认为已经非常勤劳了,一个段子是这样讲的,“我们一周又一周辛勤工作,一周工作3天,每天忙3个小时,直到45岁退休那天。”

希腊人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也和当地的历史古迹一样闻名世界。皮尤的调查报告表明,举世公认的对工作最不上心的欧洲人是南欧人;人们将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这四个国家英文名称的首个字母凑成“PIGS”,称它们为“笨猪四国”,希腊人则被认为是“笨猪”之最。

如同古希腊众神都有凡人一样的七情六欲,现代希腊人也懂得享受生活。无论内陆还是海岛,希腊的每一个城市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与餐馆。希腊人的一天通常由一杯咖啡开始,而一天的结束则少不了餐馆里的几杯小酌。

依照希腊人的价值观,幸福的人生并不仅仅是为以后做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享受当下——感受美食和艺术带给人感官与精神上的快乐,是他们最喜爱的生活方式。甚至对有些希腊人来说,欧债危机也没什么可怕的,“有咖啡和爱琴海就可以了。”

“凭什么让我做出牺牲”

“如果希腊人能够改变他们的国民性,突然发现北欧人对政府的信念和德国人的勤劳与节俭,那么灾难可以被扭转。”伦敦市市长Boris Johnson曾在《每日电讯报》的专栏里这样写道。

但问题是,希腊人做不到啊。

和古希腊人一样,现代希腊人同样信奉“人是万物的尺度”,区别在于,古希腊的“人”意味着“我们”,古希腊人眼中只有集体(城邦)而没有个人;现代希腊的“人”则主要指个体。这种观念的差别,造就了现代希腊人的自由甚至叛逆。

英国作家Adrian Vrettos在15年前来到雅典,一直生活到现在。他对希腊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在这里,只要你肯花时间去向警察解释你犯的某个小错误,执法人员通常会对你给予同情,网开一面。

对于很多希腊人来说,办公室和咖啡馆没什么区别,他们喝着贵达4.5欧元一杯的咖啡,懒散地商量着不靠谱的生意。对于希腊人来说,找别人替自己工作才是更轻松的生活。官员们把高职位的工作安排给了他们没有什么能力的太太或是表兄弟们,他们根本无法完成本职工作。这期间,被他们浪费或不知所用的资金足有上万亿欧元。但这就是希腊人的方式——先顾自己,然后是家人、亲戚、朋友,以此类推。

这种情形下,行贿也就成了正常,甚至成为想做成事情的唯一办法。如果学生们想通过考试,必须在放学之后参加由同样的老师举办的私人补习班;不管是驾照考试还是公共医院,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用到用信封装好的欧元。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也证实了这点,它对全球133个国家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其中希腊排名第71位。报告认为,政府官僚低效、腐败是希腊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社会腐败,人们自然不再相信政府。贿赂盛行的同时,逃税也成为风气。债务危机爆发后,有学者估计,多年以来,希腊人不报收入、不交税的经济活动,即所谓的“影子经济”,一直占到GDP的25%以上。债务危机的持续同样可以用类似原因解释:为了重塑健康的经济,需要人们暂时放弃个人的利益,但每一个希腊人都在想:凭什么让我做出牺牲呢?

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欧洲人的宗教信仰与工作态度相关,这是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观点。

那些经历过宗教改革的新教徒因为相信自己的上帝“选民”身份,相信自己会得到救赎而以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们也不会热衷于把遗产传给子女,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生意不能继续下去。

正是在这样一种以工作为天职的精神理念的支配下,他们为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现代资本主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德国人对待工作的心态就被认为出于这种心理,这个国家也恰恰是马丁·路德掀起基督教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希腊的宗教信仰却截然不同。这个国家98%的人都信奉东正教,雅典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教堂。公共汽车上的乘客们会在路过教堂时集体在胸口划着十字。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节日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希腊宪法还明文规定,国家的总统和副总统必须是东正教教徒。

这种情况下,希腊根本没有新教信仰的土壤。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观点,那些古老的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信仰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着阻碍的作用。

--------古希腊穿越指南的分割线--------

与苏格拉底晨跑

想要了解古希腊人的生活,没有比公元前5世纪末期这个时间更合适的了。西方世界至今引以为傲的奇葩争相在这个世纪诞生于雅典:民主政体;由公民做陪审员的法庭;至今影响深远的所谓“希腊悲剧”;科学、哲学、历史和医学开始形成学科,出现了专业的医学家、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雅典城邦制度正处于它即将没落前的转折点。

现在,你可以跟着哲学家苏格拉底晨跑的步伐,见识一番雅典最后辉煌的盛景。

进入Agora

Agora这个词兼有“市集”和“广场”的意思,它由几条道路分割开树林,在道路边上散点分布着种类繁多的主要建筑,有开放给闲杂人等碰头聊天的柱廊,也有专门给讲演者站立用的石头讲台,有各类不同神祇的雕像祭坛,公开审判用的地方,开执政官大会的地方,选举军事首领的地方,学者们开辟的各种学园,更少不了被不同小隔间隔开的大柱廊,商贩们在这里卖各种物品。

苏格拉底日常去Agora的时间都是天不亮的时候,他从市集西北的主要入口迪普隆(Dipylon)门进入,虔诚地停在“天上的阿弗洛狄特”(Altar of Aphrodite Ourania)神坛前,进行清晨的第一次祷告。他站在雕像前,把右手按在左胸上以示虔诚,祈求保佑自己的悍妻Xanthippe——她曾在这里当众与他厮打,哲学家认为学会了和她相处,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和其余的世人相处。除了这处神坛,市集外还有“人间的阿弗洛狄特”;南边角上有“岔路口神坛”(Leokoreion),紧接着是“十二神神坛”(Peribolos of the 12 Gods)……神与雅典人是比肩同在的,清晨要跟他们挨个打个招呼再开始一切事务。

要从西北向东南穿越整个古市集,可以选择那条连接市集和卫城的泛雅典娜大道(Panathenaic Way),朝向东南方高高的帕特农神庙。这条路也是雅典人每四年一次举行献给保护神雅典娜的祭典之地,是时,少女们要手捧给雅典娜神像新织的橘黄色丝绸袍子,在青年男性开头、老年男性殿后的队伍中,从这条路上走向神庙。城邦给雅典娜献祭百头活牛,这些牛都在节日的最后一夜供公民们分享。节日还包括在市集内举行的运动、音乐竞赛和诗歌朗诵竞赛,以及戏剧表演。

强健的身体是本钱

苏格拉底开始了晨跑。在彼时的希腊,男人极为重视锻炼身体。公元前5世纪,约有40%的市民住在距离市中心24公里外的区域,如果要前往市集,步行时间至少4小时。公共事务要求如此强健的肉体基础,导致人们会直接把身体视为公共性的标志,身体不健康的年轻人会被判定是缺乏公共精神,不参与公共生活。并用“Idiodes”来形容这种人,这正是英语中“Idiot”的来源。

更重要的是,当时男同性恋的重要诱惑力来自健美的身躯,谈恋爱的主要场所之一就是健身馆。因此,如果回到彼时的市集,你会发现这个公共空间挤满了成熟男子,看见裸露身体的不要惊慌,在古雅典,裸露意味着阳性力量和高贵,是更文明的表现。

围观审判能领钱

苏格拉底一溜烟跑过了皇家柱廊(Stoa Basileios),这是每年选举出来的大法官办公的地方,也是整个市集最古老的柱廊,内墙和门口石碑上刻着德拉孔(Dracon)和索伦(Solon)的立法,对苏格拉底本人的初审就在此处进行。

不过最常使用的法院是位于市集南部的赫联联(Helialia),这是市集中唯一的露天建筑,足以容纳1,500人,法院的围墙高不足一米,里面的人随时可以和站在墙边的路人讨论审判情况。伯利克里时代,每个陪审人在进入法庭前,被授予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着二者可以领取两个欧布尔的津贴,后来涨到三个欧布尔。其实法庭就是一个给公民上法律与政治课的地方,这个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决定性意见,而且还可以领钱。

再往前是宙斯柱廊(Stoa of Zeus),里面有一尊宙斯的青铜像,苏格拉底著名的口头禅“我指着宙斯神发誓”就是从这里来的,可这尊老神从来都不青睐异议分子,由于苏格拉底发言生冷不忌,常在这里被人揪着头发暴打一顿。

公元前339年,雅典民主政体终于通过他最熟悉的公开审判判处他死刑,给民主的起源画下了最耻辱的一笔。

重要的是“Arete”

继续向前走,就会经过右手边的议事会堂(Bouleuterion)。这座多边形的石灰岩建筑宽深都大约有23米,是500人议事会办公的地方,雅典的10个部落每月都要随机选出50个人来,合起来组成城邦的500人议事会,管理日常事务,作为公民大会的预备会。

雅典没有专业官僚集团,在伯利克里时代,对议事会员只有两条要求:30岁以上的雅典公民;拥有两头牛或等价财产(中农)。1/3的雅典公民一生中都有机会入选。苏格拉底本人也曾入选,还担任了公民大会会长。不过“公民”专指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奴隶、边区居民、外邦人,还必须可以自备武装和马匹参加公民军。

雅典人鄙视专业化。在希腊词汇中,男人最重要的品质是“Arete”,最好的翻译是“Excellence”,意为一种整体性上的勇气与杰出,包括精神和肉体两方面。这个品质的外在体现,就是成为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负责任的人。雅典公民一生中,总有机会成为公民军的一员,执干戈以卫社稷,也有机会在法庭陪审,定夺他人生死,还有机会在议事会中做出与城邦存亡相关的重大政治决策。在做这所有事的同时,他仍然是一个每日养家糊口的人,是农民、商贩、工匠、哲学家、戏剧家……Arete就是古希腊人追求的整体性,是城邦提供的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

关于这些古希腊象征,你的理解可能是错的。

古希腊的文明成果至今还在影响着人类社会,关于这些,你知道多少?

希腊神话

一部乱伦史

希腊神话的知名度不用多说,以宙斯为代表的奥林匹斯山诸神,也是世界上最为人熟悉的一群神祗。这有赖于他们的鲜明个性,除了非凡的神力,他们同样有着普通人的嫉妒、好色、贪婪和愤怒,人性的所有缺点一样都没有落下,学者们公认他们是“人性化的神”。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的是,这些神祗之间存在着各种乱伦关系,真可谓一笔糊涂账:大地女神盖亚(Gaea)的丈夫是她的长子——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平之神克洛诺斯(Cronus)和妻子瑞亚(Rhea)是亲姐弟;主神宙斯(Zeus)和天后赫拉(Hera)是亲兄妹;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被宙斯嫁给了丑陋的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夫妻俩都是宙斯的儿女;阿佛洛狄忒又与另一位哥哥战神阿瑞斯(Ares)私通……

希腊神话中那些名闻遐迩的英雄也大多都是神祗们的私生子。曾创下十二大功绩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斩杀女妖美杜莎(Medusa)的珀尔修斯(Perseus),都是宙斯的私生子;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母亲是海洋女神(Thetis)。

悲剧

不一定“悲”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Tragedy这个词正是从古希腊语Tragodie或Tragodia演变形成。

它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的祭祀。在最早的祭祀中,所有披山羊皮的少女和祭司,全是毫无规律、放纵随意的唱歌跳舞,并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指挥。后来,抒情诗人斯泰西科拉斯(Stesichorus)改造了这种仪式:他搭建了舞台、增设了指挥,指挥者从一个人逐渐增至十多人,并也成为悲剧的演员;服装方面也由披山羊皮变为戴假面具,再到穿剧装,古希腊悲剧至此宣告完备。

一向以纵情欢乐的面目出现在神话中的酒神,为什么会和悲剧联系起来,主要原因在于,古希腊人对于悲剧的概念和现代人不同。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定义为“对一个严肃、完美,有宏大行为的模仿”,因此古希腊悲剧结尾不一定是悲惨的。

哲学家 

一点都不“宅”,什么都研究

一提起哲学家,你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或许是:满头乱发,身形瘦削,衣衫破烂,一脸营养不良,整日思索着各种不切实际问题,一副宅男形象。

对古希腊哲学家来说,这种想象可谓谬以千里。看看雕塑油画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哪一个不是肌肉虬结的猛男形象。在当时,哲学家从来都不是躲在书房里,而是在户外、人群里、大自然中思考宇宙和人生。苏格拉底有生之年大半时间在集市上与人辩论,自称是“精神助产士”;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森林里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学园,每天的课程就是与人对话;赫拉克利特住在一个城郊的狩猎女神庙边,过着隐士般的生活;犬儒派的创始人第欧根尼做得更绝,他住在一个木桶里,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自己有什么可以为他效劳的时候,他骄傲地回答:“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则是在门廊上讨论宇宙和人生,他们深信宇宙自有公理存在;伊壁鸠鲁创立了花园学派,他就住在花园里, 在入口处挂了一个告示牌,上面写道:“陌生人,你将再次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受至善之物。”

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也可能五花八门,并不仅仅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源自希腊文Philo-Sophia,原义是“爱好智慧”;而希腊人所说的“智慧”,包括一切科学与技艺的知识。早期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并没有分离,直到亚里士多德时期,才开始将有些具体科学和哲学分离开来,亚里士多德将后者称为“第一哲学”,认为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和公理。

所以你可以看到,古希腊哲学家们也往往是科学家。泰勒斯对太阳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确定了365天为一年,还发现了不少平面几何学的定理;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暨勾股定理),并认为地球是球形;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本源是原子;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四元素说,这也是化学的雏形;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都是逻辑学上的重大突破……

雕塑

原来是有瞳孔的

古希腊雕塑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象征着力与美的《掷铁饼者》,极富戏剧张力的《拉奥孔与巨蛇》……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但稍加细心就会注意,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只有眼白,没有瞳孔。

其实,这些雕塑在被创造时,是有瞳孔的。大英博物馆的研究者们做过实验,他们对雕像映射强光,再用特殊的摄影机进行拍摄,结果发现,对准雕像的眼睛照射光线的时候,显示器反应感知到了蓝色的痕迹。“我们今天看到的特洛伊的眼睛是白色的,但其实两千年前,它是蓝色的。”现在之所以没有瞳孔,其实是因为掉色。

还有一部分属于神灵的雕像,比如如今耸立在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像,以及《掷铁饼者》,如今人们看到的都是仿制品,原作的瞳孔都是由宝石镶嵌而成,却因各种原因遗失散落了。

不过也有一些智者雕像,比如阿基米德像,的确是没有瞳孔的,有人相信是雕塑家有意为之,因为这象征着智者拥有向内的观照和超越尘俗的智慧。

奥运会

想参加?先亮出裸体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希腊,从公元前776年就开始举办。这项盛会起源于祭祀宙斯神,因此除了体育竞技,还包括祭祀仪式、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多项活动。主要竞技项目则包括200米短跑、摔跤、负重赛跑、马术比赛障碍赛、战车追逐赛、五项全能(包括跳远、铁饼、标枪、摔跤和赛跑)等十多项,大部分项目与军事有关。

最特殊的是,选手们都会裸体进行竞赛,有的还在身上涂抹橄榄油,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 , 肌肉更富有弹性。有观点认为,这一习俗源于希腊麦加拉城的赛跑运动员奥斯波斯,他认为脱了缠腰布可以跑得更快,而且以在公元前720年的奥运会短跑比赛上取胜亲身证明了这一点。

裸体竞技也不是男人的专利。在斯巴达,有年轻女子脱光衣服和男孩子一起接受训练和力量测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裸体都让人欣赏,松弛的皮肤和肥胖的身体就是希腊人经常嘲笑的对象。

(本专题完整版已刊发于悉尼《城市周刊》)

责任编辑: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