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移民眼中的美国华人,戳到你的痛点
看到网上很多关于写“海外华人生活现状”的帖子,有褒有贬,有羡慕嫉妒也有很多匪夷所思与不理解,众说芸芸其实都是在瞎子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海外华人生活的一面。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的人才有深切体会。
“人间冷暖各自知”,相信很多海外华人都有各自的真实感受。有关海外华人群体,我大概总结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以硅谷码农为代表的工程师群体。
在美国,有三大华人聚集地,分别是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湾区。华人最多的地方当属洛杉矶(华人占当地人口5%),但比例最高的是旧金山湾区(华人占9%)。
旧金山湾区,硅谷,华人早年间以台湾人为主,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流行一句顺口溜“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就是在描述当年台湾移民美国的盛况。这部分人很大一批都生活在硅谷,当时是海外华人的中坚力量。但最近几年移民美国的台湾人越来越少,大陆人越来越多。
华人很多很多很多--
1、硅谷码农的生活环境
常规意义上的硅谷包括了从旧金山(San Francisco)南下到圣何塞(San Jose),这1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
这个狭长地带包括了:
San Mateo、Menlo Park、Palo Alto、Mountain View、Sunnyvale、Cuputino、Santa Clara、San Jose。
旧金山和这些城市几乎聚集了美国所有的科技公司:
Apple、Google、思科、Twitter、Tesla、Facebook、Uber、Airbnb等等,也吸引了美国所有的中国程序员和工程师们。
硅谷具体有多少中国码农,谁也说不清。但在各大主要科技公司中,中国程序员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无论是谷歌、苹果、思科这样的老牌巨头,还是Twitter、Facebook和Pinterest这样的新生力量,中国员工的身影都无处不在。大部分公司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Google的华人程序员甚至超过了20%。
这批硅谷码农大都曾经是国内的精英,他们可能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浙大、武大、北邮等知名院校。谈到美国大学毕业的华人,他们大都不乏毕业于斯坦福、伯克利、CMU、哥大等一流学府。
这些毕业于中国顶级高校的计算机精英们,和全球的科技精英一样,都集聚到了硅谷的科技公司。
2、硅谷码农的房环境
硅谷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带来的除了高工资之外,副产品就是“高房价”,硅谷附近的房价是出了名的贵,在世界上最著名的VC聚集地Palo Alto房价基本上要200万美金以上,稍好一点点的房子要300-500万美金,就算是便宜一点东湾房价也要80万以上。同类型的房子在美国中部可能只要20万美金就可以买到了。
(Zillow上显示的Palo Alto房源报价,想买是要在此价上加价的)
高房价意味着高房租,如今在硅谷,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月租金已经在2000美元-2500美元。Palo Alto的一栋四室两卫的Family House月租金已经到了5000-8000美元。Zillow上看到的Palo Alto租房房源,想租房是要查你信用的,有钱不等于有信用的。
但相对于北京和上海,在硅谷买房虽然价格高,但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买不起独栋房屋,也可以买公寓;买不起南湾房子,也可以选择半小时车程的东湾地区。一套公寓或者一栋房子,对硅谷的程序员来说,也只是几年的收入。程序员在硅谷大科技公司的起步年薪约在8万美元左右。工作两三年后,包括奖金与分红的年薪通常会达到20万美元左右,继续有很多上升空间的,想象吧。
3、硅谷码农的婚姻和绿卡
相对于买房,婚姻和绿卡的问题则令海外华人程序员们更加头疼。在科技精英汇聚的硅谷,男女中国工程师比例严重失调,呈现出一派“狼多肉少”的局面。绿卡更是个大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绿卡,变成自由之身,成为码农们最为渴望的现实目标。
4、硅谷码农回国创业热潮
回国创业是最近两年最热的话题了。相对于十多年前,如今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之差大幅缩小。对于硅谷码农,面对硅谷创业中的那个天花板,似乎回到中国创业更容易获得风投支持,也更容易打开巨大的市场。最近有近八成的硅谷中国留学生考虑回国创业。李彦宏《中国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无限机遇》,刘强东哈佛演讲《留学生应回国不要辜负时代》,都是在讲这个事情。
第二类: 庞大的硅谷码农家属群体
其实不论是庞大的硅谷码农家属群体,工作签证H1B的家属H4、还是学生签证F1的家属F2、或者是EB-5投资移民等等的各类家属,都可以狭义的分为两类家属:长期居住海外和短期居住海外。
无论是长居还是短居家属,只要是海外华人的家属,基本上没有不做代购的,大陆的朋友或者亲戚总有这样那样的需求,奶粉、保健品、电子产品等等等等。而在这种环境允许和经济收入需求下,促成了其中很大一批人成了职业买手。
据说做的好的海外代购买手,在洋码头(海外网购平台)一晚上赚到1500-2000美元根本不算稀奇的。据保守估计代购单件物品利润为10-50%,代购经营月收入可稳定在3000到5000美元,做的好的利润在每月1万美元以上也不是很难的。”
于是就出现很多硅谷码农家属做代购很低调又疯狂的状态。我听过一个极端的例子,Google某某码农工程师的太太,因为持有H4签证不能工作,但这位太太对购买东西有极其深刻的研究和爱好,去年做了1年的洋码头代购买手,纯收入超过了老公,让Google这个码农极其不服,要知道Google工程师一年怎么也得12万美金起——吧。
第三类:投资移民或L1移民群体
李总是富裕的企业主,在大陆经营年收入上千万的企业。女儿在上小学,他选择了投资移民(EB-5)美国,主要是考虑到子女的教育。
李总在国内的生活,家里用的产品很多都是国外进口。在李总看来美国无论空气、食品、水,这些生存的基本条件都很安全,这样的生活让人感到安心。而且具有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私有财产保护权等完善的基本权利保障。美国花费低廉,很多商品的绝对值,如汽油、肉蛋奶等等日常消费品比中国便宜。“两个孩子、一条狗、一幢房子两辆车、一年一休假”这是美国中产家庭的生活写照。
第四类:以偷渡和非法滞留为代表的群体
早年间来美国的很多华人,其中一部分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比如偷渡和非法滞留的。
那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通过这个渠道来到美国,他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都是通过偷渡的形式跟着来到美国,包括他的亲戚(表哥,表姐夫,堂哥等等),基本上到美国的费用折合成人民币大概50-60万人民币。
1、初到美国的偷渡客:
这个群体初到美国一般情况会先去中餐馆打工,蜗居是肯定的,辛苦是肯定的,每天12小时以上,压力大,收入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还债大概需要5年左右,过程让人感到很辛苦,但到哪里会不辛苦?
2、偷渡客的绿卡:
大概有超过80%在美国几年之后拿到了绿卡(也有一部分是拿不到绿卡),拿到绿卡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婚姻或者擦边球(例如计划生育,宗教等理由申请的,当然也有转去学生身份F1之类的得以合法留下的)。
3、偷渡客后续的生活发展:
大部分人都是赚钱然后开中餐馆或者继续打工。结婚生子后孩子在美国出生自然是美国公民。有些是在国内结婚后来美国的,如果在美国拿到绿卡了,然后申请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来美国,如果在美国没有绿卡,就是恐怖的长期分离(孩子出生时出去,现在小孩已经快初中了,哎)。苦不苦,这才是真的苦。
4、偷渡客和非法滞留者现状:
A、有绿卡的偷渡客:
大部分娶妻生子或继续打工开餐馆,孩子在美国正常念书,对于他们来讲,孩子起步会高一点。家人的生活质量会好一点(因为折算成人民币收入始终是高的)。
B、无绿卡的非法滞留者:
还有一批人是最近几年从国内通过旅游或者商务签证来美国各个城市,非法滞留下来的,这一部分人全中国各个省份都有,但部分城市会偏多一点。
他们跟早年间偷渡来美国的人情况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偷渡在911之后,美国海关查的严,基本上已经杜绝),由于种种环境,这批人早期更多的集中在洛杉矶部分城市,比如洛杉矶有个著名的City——Monterey Park 是个著名的华人聚集地,很多人也会把这里当做第一站。但他们的工作不限于餐馆打工,而是在工厂的操作工和装修工这种职位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早先几年来的勤奋的中国人都自己开公司做老板,这些老板给了这些初来美国的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另一个角度说,“boxue”)。也有转去学生身份F1等类别,得以合法留下的。
第五类:以留学生为主的求学群体
随着经济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美国留学。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到美国留学的人都很光鲜亮丽。实际上,不少留学生生活过得不尽人意,甚至相当糟糕。
中国的留学生大部分不太喜欢也不善于合作。很多留学生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朋友多半还是华人朋友。
有许多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因为成绩平平,甚至很差,导致他在美国高校的求学并不顺利,常常功课出现红灯。有人读了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语言预科班,还是没合格。也有学生因为功课不合格过多,导致被退学。
虽然留学生活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存在,但是绝大部分留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勤奋,能拿到很高的GPA。
留学生的毕业之痛
留学生最难的是毕业之后找工作。尽管最近几年美国经济不错,特别是硅谷,大量企业在招聘,特别是软件工程师。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美国留学生找工作却越来越困难。
原因之一:
专业不对口,虽然旧金山湾区工作机会多,但用工的大部分缺口主要在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而且其他专业并不紧缺,再加上语言和留学生身份的问题,没有对口专业比较难找工作。
原因之二:
留学生数量庞大,美国用工有限制,现在每年来美国留学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经超过40万每年,但是美国每年能够拿到工作签证的只有8.5万。这8.5万工作签证中又被印度人抢走了大半。
原因之三:
缺乏在美国的实践经验和联系。美国企业非常看中的是你的实践经历。
如果你有在某些公司实习过的经历最好。
海外华人,复杂特殊而又平凡普通的一群人,始终生活在属于"海外华人"独有的那个世界里。不进来,你是永远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