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44820,.家乡的年味儿:年饼联结邻里 期盼幸福,.2015-02-22 08:35:18 ,.赵军,.赵军,.middle

家乡的年味儿:年饼联结邻里 期盼幸福

做年饼是过年的重头戏。母亲把糯米与粳米按比例搭配好,浸上一个晚上,然后淘出晾干,再去舂成米粉。舂米的工具叫碓臼,形似跷跷板。

碓臼附近只有召全公家里有,左邻右舍都到他家去舂米。召全公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孤身一人住着一套四合院。他长着一张虎脸,不怒而威。身材挺直,精神矍铄,总是穿着对襟唐装,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拳师似的干练之气。传说他拥有一挺机枪,曾令山贼闻风丧胆。贼患肃清后他藏到地下,月圆时总喜欢搬出来擦拭。召全公本人以及他的大院,在我们小孩的眼中充满了神秘色彩。我们时常在他家门口的沙地上玩,却从来不敢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碓臼设置在门厅里。大家在那里排队等候,谈论世事,很少有人走进去,顶多是朝里屋喊几声跟召全公问好。舂米是一项力气活,用一棵树树干的一段做成碓身加上沉沉的碓头,用脚踩踏着足够吃力,因此大多是男人担任这一角色。女人则蹲在臼边,瞅准时机伸手往碓窝里翻捣,以使米粉舂得更均匀。这活儿绝对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眼疾手快恰到好处,就在碓头抬起还未落下的当儿迅速出手,然后马上撤手,一旦迟缓,五指血肉模糊是肯定的。我每每旁观得心惊肉跳,一再在心里问自己那该是经历多长岁月才磨练成的一种默契呢?如果有哪家新媳妇没勇气出手,旁边站着的女人会主动上前帮忙。旁观的新媳妇脸上泛着窘色认真观摩,之后暗自苦练,直到有一天与丈夫成了搭档才露出幸福的荣光。故乡有一句俗话形容夫妻关系就是碓与臼的关系,讲究的是默契。那种默契全然是一种岁月沤出来的和谐,其中也应该有舂米的功劳吧。年饼做好后,大家喜欢将几个悄悄放到召全公的厨房里,叫他趁热吃。召全公却总是拿出来分给门外玩耍的孩子。

做年饼的馅料当中,花生仁是必备的一种。花生仁做馅料需有一个粉碎的环节,得借助一种叫石臼的工具。邻居琼叔不知道从哪里来弄来一个不锈钢铸造的,较之石打的更坚实更高效也更洁净,一时间成为香饽饽。往往是这样,那个钢臼一脱手就会直到三十夜才流转回主人手里。有一次,我到琼叔家借钢臼,琼叔家养的狗对我狂吠不已。琼叔闻声小跑而出喝住狗,告诉我钢臼自廿三日被借走后就再没有见过它的踪影。他提供给我下家,我顺藤摸瓜地寻觅,差不多涉足了半个村庄才找到。

母亲炒热花生仁后,迅速倒进布袋,捆紧袋口,隔着布袋用力揉搓。过了一袋烟的光景便把花生仁倒进簸箕中,上颠下倒,花生衣去净后倒进钢臼里抡杵鼓捣起来,钢杵不时磕碰着臼壁,发出美妙的清音,好似在喝彩,手也不由得带劲了许多。石臼就没有这样悦心提神的功能。

要去走亲戚的人家要做筐炊粑。做筐炊粑需要大灶台大蒸锅,一般人家并不具备,邻居活伯便是那样的少数人家之一。邻居们要做筐炊粑都上活伯家去,活伯精湛的技术指导也是原因之一。直径将近一米的大锅,小山似的锅盖,小腿粗的木柴,墙壁上插着一炷用来计时的香。水在锅里咕咚作响,大人们在室内促膝谈心,总结一年来的得与失,诉说新年愿景。自心谷升起的祈福之气与从锅盖逸出的香气交融着,暖和了彼此的心窝。小孩们在室外嘻嘻哈哈。小孩们往往被拒之门外,因为口无遮拦。据说做筐炊粑是有顾忌的,弄不好不成形。其实,小孩们在逼仄的室内也是呆不住的,他们更喜欢到室外广阔的天地里,捕风捉影,追星逐月,他们也和大人一样在编织着友谊之网。

做年饼做的是农家人对幸福的殷殷期盼,联结的却是邻里之间密密心意。甜甜的年味透过薄薄的嫩嫩的饼皮散发出来,让颊齿悄悄记住了乡村新年淡淡的芬芬。(作者: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 尹乾)

责任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