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44821,.家乡的年味儿:年糕画出“年年高升”,.2015-02-22 08:36:53 ,.赵军,.赵军,.middle

家乡的年味儿:年糕画出“年年高升”

画年糕是苏中乡里人家的一件重要年事。糕因为谐音“高”,就有了“年年高升”的寓意,也就成了新年吉祥的信物,人们把画年糕看成是丰收和喜庆的象征,所以,尽管画年糕的程序很繁琐,却依旧要画,而且特别讲究。人多的户子一般可画到四、五十斤糯米的年糕,人口少的也画到三五箱糕。画年糕一般在农历腊月的中下旬,大多人家与蒸馒头同时进行。这时候,整个村子已经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画年糕需用糯米,而且要舂得白白的,上练的(晒得干,舂得精)。记得小时候,农家还没有碾米机,我们就跟在大人后面帮着用舂米。舂米踏石碓是需要富有耐力的,大人们就许愿,到时画多少年糕而且放了许多糖一定让我们吃个够,云云。我们受了年糕的引诱,便使劲帮着踏碓,但是,不一会儿就累出一身汗来,便找出种种借口,变着法子躲,一会儿说要撒尿,一会儿又说腿肚子疼。大人也不计较,只是笑笑说,踏得少吃得少,随你们的便。于是,我们又跨上去踏上几脚。就这样,糯米在孩子的一次次逃避和大人的一次次哄骗中终于舂完了。人们把舂出的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天一夜,再上石碓舂成米屑。可以说,整个腊月的上中旬,农家是在一片舂米声中度过的。

白白的糯米屑舂成了,画糕的日子也就到了。画糕之所以叫画,就是年糕的糕面是一种红色图案。苏中农家的年糕是长方块形状,它的制作,需用一种糕箱模具,糕箱按照蒸笼的规格,有大小之分。糕箱分为两个部分,一块为格,一块为画面板。面板上雕有多种多样的文字,如: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时如意、五谷丰登、六业兴旺……等等。也有什么:一花独放、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语。还有以简易图案为画面的,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

画糕时,操作者先在画板上撒上红“糕面儿”,然后合上糕箱,填上糕屑……,年糕制好后,装上蒸笼蒸。这时灶间已经被炉火烧得热气腾腾,糯米的清香气味和淡淡的柴草味融合在一起,自有了一种特别亲切、温馨的氛围。

刚出笼的年糕糕面鲜红鲜红的,糕面上的图案或字迹十分清亮,纹路清晰可辨,农家有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在年糕上认识了不少字。这时的年糕看上去,就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鲜红的糕面配上美丽的图案和晶玉般的糕体,仅瞧上一眼,也就足以增加食欲。何况是那些已经盼望多时,而且曾经为舂米、舂米屑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孩子们呢。他们顾不得烫,抓起一块就朝嘴里填,就狼吞虎噎起来,大人们站在一边,笑眯眯地望着馋猫似的孩子说:“别急,有得你们吃的呢。”年糕的香、甜、黏就借孩子的口鉴别出来。“香不香?”“香!”“甜不甜?”“甜!”“黏不黏?”“哎——”孩子吃得太急,噎着了,大人一个个笑茬了气。

年糕做成后,大人又吩咐孩子们给邻里一家一家送去,这也是一条少不了的乡俗,孩子们每到一家,就高声嚷嚷:“爷爷奶奶,给你们送糕(高)呢。”老人们听了,心里很高兴,一个个咧开了嘴,拿出两块回给孩子,笑眯眯地抚着孩子的头:“回去跟你们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的糕(高)噢。”

人们就在这“年年高升”的氛围中进入了年的高潮,整个村庄也就有了诗情画意。(作者:孙同林 江苏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