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73095,.为生二胎拼了!盘点生二胎的奇葩事:写保证书闹假离婚,.2015-03-03 08:39:29 ,.204066,.贾雯帆,.middle

为生二胎拼了!盘点生二胎的奇葩事:写保证书闹假离婚

1、夫妻向女儿写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你

单独二胎放开后,不少已有大宝的年轻夫妻,开始考虑生个二宝。但这二宝真不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近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这才得到了大宝的允许。

东方今报记者 冯晓玉/文图

为要二宝 夫妻向大宝写《保证书》

近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一张《保证书》,《保证书》上她和老公向女儿保证: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女儿在下面签字“可以!”然后女儿、父母双方签名、写保证日期。“这是我们想要二宝,给大宝写的永远第一爱她的《保证书》。”“滴答”说,大女儿已经八岁半,很懂事,已经不需要她和老公操心,二胎计划也被提上日程。

据她介绍,跟大宝说想给她要个弟弟、妹妹后,大宝一下子接受不了,很反对,怕家里突然再多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就不爱她了。怕孩子有逆反心理,他们暂时搁置了二胎计划,没再跟女儿提这事。

一次,她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在网上晒自己家的二宝。女儿要过手机看了一眼,说家里有个小不点也挺好玩儿的,但表示,如果想要,一定得先给她写个《保证书》,保证永远第一爱她。随后,夫妻二人为女儿写下《保证书》,计划被提上日程。

想要二宝 先给大宝安全感

不仅是“滴答”,很多想要二宝的夫妻,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新乡市民王女士想要二宝,探女儿口风,女儿直接回复:“我才不想要呢,我同学的妹妹一直哭,烦得很,作业都没法写。”王女士无奈只得作罢。像她们遇到的这种情况还好,近日,网络上一些孩子为了阻止二宝出生,直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威胁。

“孩子们太没有安全感了,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平时父母所有注意力都在他们一个人身上,而弟弟妹妹的到来,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 威胁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杨艳说,现实中,确实有很多父母因照顾婴儿,而忽略了大宝的感受,导致大宝仇视二宝。

杨艳说,其实,想要二宝,父母应先做好准备,孩子有个弟弟妹妹,好处很多,只是孩子小可能感受不到。父母要多给大宝讲讲有弟妹的好处,并给大宝足够的安全感。父母并不是不爱他,只是弟弟妹妹太小,父母要拉大宝一起照顾二宝,让大宝学会分享,学会爱。

(原标题:二宝不是我想要 想要就能要)

2、女子为生二胎假离婚净身出户 丈夫另觅新欢

昨天,大河报记者从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在审理一起涉嫌“假离婚”案件中,驳回了原告要求分割财产的诉讼请求。目前,原告虽已申请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然而此案中的复杂案情却令人唏嘘。

刚刚30岁的小娟有个幸福家庭,丈夫在县城与人合资开了家小饭店,收入颇丰。6岁女儿聪慧、漂亮,人见人爱。

近两年,随着周围亲朋二胎孩子的出生,小娟心里也动了“再要一个”的想法,想再生个儿子。

根据当地规定,要二胎需缴纳七八万元的社会抚养费,对于这一政策,小娟跟丈夫商量,“咱先躲过计生委的检查,再办个离婚,我只要不参加孕检,偷偷把孩子生下来,就不用交社会抚养费了。”

“离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能行吗?”丈夫大伟有些犹豫。

“有啥不行的?你还怕我真和你离啊?不行的话,咱签个离婚协议,房子、车子、孩子、存款全归你,我什么都不要,这回你放心了吧。”为了说服丈夫同意“离婚”,小娟豁出去了,丈夫只得勉强答应。

“丈夫”有新欢,再次怀孕的她被“真抛弃”

为了将离婚后的戏演得更逼真,小娟离开了婆家,在距丈夫饭店不远处租了间房子,一边照顾“丈夫”的起居,一边偷偷实施“二胎计划”。几个月后,小娟便怀孕了。

刚怀上二胎的小娟没高兴多久,就遭到“晴天霹雳”。一天,小娟突然收到无名短信称“我是大伟的女朋友,既然你们离婚了,请你以后离我男朋友远点儿,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

收到这条短信,小娟顿时变傻了,急忙给大伟打电话,质问短信是怎么回事。

“是我女朋友发的短信,咱俩离婚了,我交女朋友不违法。”大伟眼看事情败露,索性大胆承认。

“你个没良心的,我们是真的离婚吗?我们离婚是为啥,你不清楚吗?现在我怀着你的孩子,你竟然在外面找女人,你还算人吗?”小娟一时崩溃。

“离婚还能有假?我们早就不是两口子了。”恼羞成怒的大伟丢下这句话扬长而去。

当时一冲动,净身出户的她现在有苦难诉

随后,小娟三番五次到大伟的饭店哭闹,希望能挽回这段婚姻,然而大伟已经铁了心,说啥也不愿意。挺着大肚子的小娟虽然对自己荒唐的“假离婚”后悔至极,但毫无办法。

2014年8月5日,小娟一纸诉状将大伟告上法庭。小娟诉称,2013年12月原被告协议离婚时,离婚协议中写有“房子、车子归男方所有”,但其约定并没有显示房子的具体位置、车子的品牌及型号等,属约定不具体、不特定化,应视为没有约定,要求依法分割位于婚后所盖的三间房屋及一辆轿车。

祥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在离婚时,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并书写有离婚协议书,该协议已经明确表明原告小娟放弃一切婚前、婚后财产,现小娟又以协议有关内容约定不明为由要求分割房产、汽车于法无据。遂于2014年12月18日判决驳回小娟的诉讼请求,收到判决书的小娟只能默默流 ……

随后小娟提起上诉,目前,案件正在二审中。(文中均为化名)

大河报□记者杜一格通讯员徐咏梅

3、妻子拒绝生二胎丈夫欲离婚 难获婚姻法支持

(资料图片)

丁某和妻子经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育有一女,现年10岁。由于丁某的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自从妻子生下女儿后,便很少跟他们来往。自国家对单独子女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以来,丁某的父母多次上门来给丁某做工作,希望他们再生一个。由于符合政策,加上丁某也想改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便和妻子商量此事,但每次均遭到妻子拒绝,妻子认为再生一个不利于女儿的成长。因为此事他们经常发生争吵,夫妻关系也逐渐冷淡。为此丁某想到法院起诉离婚。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判决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感情确已破裂,那么将判决离婚;反之,法院将判决不准许离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对于以下五种情形,可以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在调解无效后,应当判决离婚:一是重婚或配偶与他人同居的;二是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是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五是一方被宣告失踪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婚一方符合上述五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另一方提出离婚并不同意调解的,法院应当判决离婚。但从丁某反映的情况来看,很明显,其妻子并不具有上述五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

如果离婚的双方不具有《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情形,法院将会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从丁某反映的情况看,他和妻子经自由恋爱结婚,婚前感情基础较好,婚后到现在的十多年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虽然目前就生育二胎问题未能形成一致意见,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希望家庭亲近和睦。因此,在妻子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丁某的离婚诉请将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

4、深读:生二胎的纠结

编者按:“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了近一年,许多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人们也发现在不少发达地区和省市,生二胎的申请数量远低于预期。

岳好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6个多月的妹妹岳圆,和她说话,逗她笑,看她萌化了的表情。赵剑尘 摄

1月14日,刚结束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的岳好,回到家洗了手,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妹妹房间。看到6个多月的妹妹刚睡醒,她琢磨妹妹是不是要尿尿,就抱起妹妹给妹妹把尿。岳好抱着妹妹,亲亲她的小脸,和妹妹玩了一会,这才去写作业。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姜英看到这一幕,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大女儿岳好由姥姥带大,当然也是姜英夫妇的掌中宝。有时姜英有事晚上回来晚了,女儿一遍一遍给妈妈打电话,催妈妈回家陪她,她要和妈妈一起睡觉。

可有了小女儿以后,岳好开始偶尔闹些小情绪,坚持要躺在妈妈与妹妹中间睡觉。到后来,岳好会抱着妹妹说话,给妹妹喂水冲奶妢,换尿布。这两天,岳好放寒假,在妈妈忙时,更是主动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守在妹妹旁边和妹妹说话。

18日,姜英在手机上看到腾讯新闻报道,武汉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随后网友开始评论:有说父母溺爱过了;也有人说孩子不想多出一个人来分享父母对自己的爱。姜英觉得广州日报的观点最为精辟——“独生子女已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于家庭结构人伦关系缺失所致。其实,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对每个人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基础的作用。”

岳好越来越懂事,会为爸爸妈妈着想了,姜英感到自己生小女儿的决定很正确。

妈妈的算计

在怀小女儿之前,姜英曾听心理咨询师高明学讲过,“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人际交往的能力、情感沟通能力,都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孩子最初学会的社会交往是在家里。以前每个家里都会有两三个孩子,在家里兄弟姐妹亲密玩耍、陪伴、吵架,说知心话,都是孩子们学会沟通和交流的第一步,也是心理安全和情感付出能力养成的过程。如今,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儿,最初的社会交往缺失了。”

心理咨询师的话,让姜英想到了妈妈和小姨,两家谁有什么事,都会互相帮忙。岳好小时候就由小姨带了将近一年,直到姜英的妈妈退休后有时间带岳好为止。

2013年底,在岳好快9岁的时候,姜英发现自己怀孕了。虽然埋在内心的想法突然成了事实,但她仍然犹豫了很久。

37岁的姜英在心里算计:首先这个孩子由谁来带?妈妈现在正在带弟弟的孩子,而婆婆身体不太好也不能帮她。请月嫂或保姆每个月需要3000元至5000元不等。姜英夫妇两人每个月近9000元的收入,仅请月嫂或保姆就得花去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收入,这还不算其他的生活费用,到时候钱够花吗?如果不请保姆,那就需要自己辞去工作,安心待产,这样家里的月收入就要减少一半。

那段时间,姜英思前想后。她想到了岳好自6岁起,上舞蹈班、古筝班、绘画班、作文班的开销,加起来数目也不小。除了经济压力外,都是上班族的两人要分出更多的精力来照料孩子,快40岁的他们有这么多的精力吗?特别是姜英记得,有网友计算过,在乌鲁木齐市生一个孩子并培养至高中毕业,至少需要40万元。

不难看出,精力和财力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生“二孩”的最主要压力。

家人的决定

近两三年来,是否放开生二胎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去年年初,“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实际再生育申请量低于预期,有专家发出调整政策方针的呼吁。

乌鲁木齐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区(县)的计生部门经常会接到相关的咨询。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市共有906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已经批复的有825对,正在办理的有54对。这对于近300万人口的乌鲁木齐来说,符合再生育条件并提出再生育申请的,这个数字不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提出申请的主要原因有经济成本、教育成本、照料时间以及住房、就业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最重要的是,中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观点,为了孩子成长、成材,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这些都推高了育儿成本。

当姜英将消息告诉朋友后,朋友们的反应也不相同。大多数人支持她生二胎。姜英说:“很显然,想生二胎是大多数人的意愿。”也有朋友劝她说:“不要生了,要不然孩子上大学时,你就快60岁了,那时如果你身体不好不但帮不了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拖累。”

姜英的纠结最后终结于家人的意见。丈夫岳江说:“给岳好生个弟弟或妹妹,这是最重要的,不能考虑太多。我们都有一双手,再带大一个孩子,虽说难,但也不至于难到不能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就好。”而姜英的妈妈也说:“孩子愁生不愁长,日子是人过出来的,既然有了就生下来吧。”丈夫岳江和妈妈都支持姜英把第二个孩子生下来。

另一位妈妈的选择

在一家国企上班的29岁的黄云珊和姜英情况相同,但她的选择却和姜英不同。黄云珊决定暂时放弃生二胎的想法。自从新疆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后,她和丈夫丁强起初很高兴,当时儿子还小,他们想着以后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是这样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儿子上幼儿园时就费过一些周折。民办幼儿园收费低,离家近,但相对的硬件设施差一些。公立幼儿园离家远,师资力量等条件比民办幼儿园好。黄云珊和丁强一合计,孩子还是要上公立幼儿园。因为黄云珊夫妇的父母都不在本地,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成了两个人的任务。夫妻两人每天上班前,都需要一人去送儿子上幼儿园,而谁下班早谁就去接孩子。黄云珊夫妇既要考虑工作上的问题,还要照料儿子。半年下来,两人就觉得有些疲惫,周六还要送儿子上早教班,再要一个孩子对家庭经济是个考验,生二胎的想法还得再琢磨琢磨。

黄云珊说:“有时候朋友聚会,我们就想办法把孩子带上,看孩子们在一起玩闹,真想再生一个孩子让儿子有个伴。看电视上专家说,家庭成长环境里,有孩子一起成长对于孩子的人格、责任感培养等都有好处。但现实也很残酷,两人都到了而立之年,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只好放弃生二胎的想法。”

选择不同,面对的结果就不同。如今,姜英在家带6个多月的宝宝,每天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姜英都喜欢在微信朋友圈与朋友一起分享。每天丈夫岳江和女儿岳好回来后,都会和宝宝玩一会,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而姜英也有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感觉。面对宝宝的笑脸,姜英觉得在生宝宝前纠结的那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只要夫妻双方一起去面对、去克服,有孩子的幸福感战胜了那些困难。(记者赵剑尘)

链接

孩子由谁来带?

上学要花多少钱?

补习要花多少钱?

生活成本要增加多少?

据中国青年报1月12日报道,自2014年初,“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全国各地再生育申请量低于预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4年11月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全国范围内2052名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仅24.9%的人提出了申请。申请家庭数字与之前预计平均每年将新出生5.42万人存在较大差距。粗略计算,3万多家庭申请,只占符合政策家庭的6.7%。

大多数已生育家庭之所以没有提出“单独二孩”申请,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身体条件

2.抚养成本的提高,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

3.两个孩子的教育、心理问题。主要是如何让两个孩子友好相处,不让长子或长女感到厚此薄彼这是很多家长烦恼的问题。

(乌鲁木齐晚报)

5、延伸阅读   外媒:二胎是个奢侈品 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

据参考消息24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11月23日报道】题:上海父母对独生子女政策放宽反应冷淡(记者任伟)

根据新政策,上海40多万个家庭具有生二胎资格。但新的证据显示,上海父母似乎另有考虑。随着人们价值取向发生转变,民众生二胎积极性已大不如前,而且添丁不仅仅是添双筷子,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二胎显然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新浪网对1200位上海居民实施的调查发现,70%的接受调查者不想要二胎。其中,24%的人明确表示只要一个孩子,46%的人表示“可能”会只要一个孩子。

抚养孩子的成本似乎是让人们犹豫的主要原因。养育一个孩子的负担已经够重了,抚养两个孩子超过了多数家庭的经济能力。

据粗略估算,在上海将一个孩子从出生供到大学毕业至少需要100万元人民币。一个普通上海家庭每月用于孩子上幼儿园的支出为3000元,参加英语或艺术培训班的支出为2000元。孩子的教育费用占到一个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一些头胎为儿子的年轻夫妇更担心二胎还是男孩。上海人认为,养活男孩的成本远远高于养活女孩,因为等孩子长大结婚时,得承担为他们买房的负担。

影响家庭再生孩子的日常生活压力对政策规划者来说不是好消息,他们希望放宽独生子女政策能帮助缓解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影响。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该市60岁及以上老人在2011年到2015年间可能增加100万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3日报道】题:单独二胎艰难的选择题(记者曾实)

二胎是个奢侈品,生还是不生?在过去的一周里,这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在民众等待多年之后,中国“单独二胎”政策的正式落地,的确让不少想再生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为之雀跃。“一个太少,两个正好”———这句俗话中展现出的生活愿景,终于可以在部分中国家庭里光明正大地实现。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经积累了近一亿的独生子女,这也意味着符合新政条件的家庭将以千万计。不过,政策是放开了,是否要享受这一权利,相当一部分家庭也许还要再斟酌一番。

随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转变,中国民众生二胎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而且添丁不仅仅是“添双筷子”,城镇居民的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二胎显然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生”相对容易得多,“育”则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中国网络上流传的一笔细账显示,在北京、上海与广州等一线城市,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要耗费2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据官方数据,去年北京职工的平均月收入为5223元。

当然,两个孩子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只生一个好”的计生政策下,不只是父母心疼子女太孤单,独生子女这一庞大群体的性格特征也为人关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称,1979年后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互信程度较低、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情绪上更为悲观”。报告称,这将对中国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空巢老人缺少精神关爱,则是“一胎政策”下的衍生课题。家庭养老一向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父辈们逐渐迈入老年,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然在面临赡养老人的压力,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一些独生子女无力也无暇照顾老人,已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不论对于家庭个体,还是对于整个国家,迎接二胎的到来都将是一个考验。经过多年的反复讨论,中国谨慎并适度地走出了这一步,但同样的,当局未来也将面临人口增多带来的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

“单独二胎”真的来了,面对“生还是不生”这道选择题,更多犹豫中的家庭也许抱着“弃之可惜”的想法。不过,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二胎,而无需再为此缴纳高额罚款,这显然是中国民众企盼已久的“福利”,正如一名中国网民言下所透露出来的心态———“让生当然生,不生白不生”。

责任编辑:贾雯帆